萬殊

詞語拼音

詞目:萬殊
拼音:wàn shū

詞語解釋

各不相同。亦指各種不同的現象、事物。《淮南子·本經訓》:“包裹風俗,斟酌萬殊。”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玄者,自然之始祖,而萬殊之大宗也。” 宋 王安石 《寄吳沖卿》詩:“物變極萬殊,心通才一曲。”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公冶長篇五》:“仁、義、忠、孝,固無非性者,而現前萬殊,根原一本,亦自不容籠統。”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此蓋謂行雖萬殊,而歸致是一。”

相關詞組

一本萬殊

一本萬殊”是宋明理學家經常討論的議題之一.
“一本萬殊”是其哲學觀的核心所在。在中國哲學史上,理與氣是一個由來已久,爭論不休的範疇。關於理與氣的關係,大儒朱熹曾經有一個人馬之喻,即人好比理,馬好比氣,人騎馬,馬被人騎。理駕馭氣。黃宗羲的學說則將這個比喻更進一步,氣是世界萬物的本源,充盈天地而主宰一切。理則是依氣而生,隨氣而變化。理氣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而非兩個事物的組合,物體的升降沉浮運動變化就是氣,而運動變化過程中的規律和秩序則是理。這一觀點也就是一本萬殊的哲學思想觀。

“一同而萬殊,萬殊而一貫”

一樣的東西有千萬的不同,不同的東西又有同一行。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公則一,私則萬殊

伊川先生語錄。保持公正的心就能做到一視同仁,有私心就會有偏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