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山

萬年山

萬年霞光,又稱萬年佛光,萬年燈,萬年山名勝。萬年山,位於四川省西充縣青獅、雙洛、仁和、雙江4鄉鎮交界處。方圓20平方公里,海拔617米,是縣境最高山峰。山勢險峻,道路崎嶇,唯東、南、西、北寨門小徑可達山頂。萬年山,寺廟規模宏大,精緻典雅。分正殿、前殿、齋堂。觀音下殿,因唐昭宗李曄御賜“萬年禪林”匾,名播川中北。

西充萬年山

萬年山風景萬年山風景
萬年霞光,又稱萬年佛光,萬年燈,萬年山名勝。
萬年山萬年山

萬年山,位於四川省西充縣青獅、雙洛、 仁和、雙江4鄉鎮交界處。 方圓20平方公里,海拔617米,是縣境最高山峰。山勢險峻,道路崎嶇,唯東、南、西、北寨門小徑可達山頂。 萬年山,寺廟規模宏大,精緻典雅。分正殿、前殿、齋堂。觀音下殿,因唐昭宗李曄御賜“萬年禪林”匾,名播川中北。每年農曆二月十九、二月二十、二月二十一日及六月十九日為廟會,香火甚旺,朝拜者蜂擁。清康熙帝御賜“小峨嵋”,刻石留世,有萬年燈,佛光千年,星夜閃亮。 前殿和齋堂,尚有貓兒王爺、九龍捧聖,蓮花樹等諸神勝跡,惟妙惟肖,各展其顏。萬年寺位於四川北部西充縣境內的萬年山頂峰 , 運離都市塵囂 , 清幽安謐 , 蒼松翠柏四季常綠 , 群山逶迤連綿 點綴其間 , 作環抱之勢 , 形成 “ 九龍捧聖 ” 磅薄雄姿 , 素為蜀北著名佛教聖地
因年代久遠 , 古剎始建的詳盡史實己無從稽考 , 但根據對歷代佛教出土的文物研究鑑定 , 有關專家推斷 : 萬年寺的佛教活動始於南北朝 ; 在北齊北周之間 , 己有一千年五百多年的歷史 , 且從未中斷過 , 唐睿宗載初元?(690) 禪宗北系高僧處寂 (648-734) 應武則天之召入長安 , 途經萬年山時 , 在峰頂佛寺中歇息三日 , 並與此結下勝緣。處寂禪師本是綿州浮縣(今四川綿陽涪城區高水鎮)人 , 俗姓唐 , 幼年出家 , 師侍五祖弘忍門下智侁精勤修禪、一塵不染,其修持早為武則天所聞,故在她登基前召禪師入室,欲封以國師,卻不料遭到挽拒 , 武后無奈之下亦倍加欽敬 , 賜以袈裟親手披上允其返川 。 處寂回川後再次來到萬年山並駐足修禪 , 發動僧侶信士大興土木 , 改、擴建廟宇 , 將原有的儒、佛、道三教並存又相互爭鬥的道場改為禪院 , 僧人信眾自發參修 , 兩年多時間就形成規模 , 禪師圓滿離去;他後來常住資洲 ( 今四川資中 ) 德純寺淨修 。 元年間其法嗣無相〔 (683-762) 新羅國王子、遣唐使〕領師命四次從資洲北上對萬年寺修造 , 使之成為當時川中最大叢林之一 , 因此後人將處寂敬奉為萬年寺開山祖師。後來的會昌法難事件中萬年寺也未能倖免 , 官府一把大火燒了數日 , 多數殿堂焚為灰燼。劫難未過 , 僧人就偷偷返山 , 搶救佛像法物 , 組織當地民眾重建該寺。經過近十年的努力 , 基本恢復了昔日旺盛香火。天夏二年(902)昭宗李曄從臣里聞知萬年寺經歷,頗為感動,召來時任方丈明華禪師,御賜‘萬年山禪林寺 ' 臣匾 , 派百人隨其護送入川。大清康熙二十一年 (1682) 南巡遊經萬年山時 , 見其山姿風光近似峨眉山 , 隨興提了 ‘ 小峨眉 ' 刻碑留世 ( 現存萬年寺 )。
萬年山萬年山

萬年寺自始建以來靈應四境 , 歷經興衰 , 因戰亂、山洪、雷擊等因素多次被毀又復建 , 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大躍進 '、‘ 文革'期間,寺院遭到有吏以來最為徹底的浩劫,金屬皿像被融作他用,殿堂樓閣被拆除,人為毀滅了這座千年古剎,留下一片殘垣斷壁。改革開放後,宗教政策得到落實,應信眾要求及當地政府支持,在原廢墟上重建萬年寺,於一九九二年六月開放。現有各種殿堂樓宇二十傳余座,住宿面積近四千平方米,在建三十多米高的滴水觀音殿、十六米高的圓通殿、二十四孝堂和八百羅漢堂。萬年寺有常住僧人二十八餘位,護法居士三十餘位,另有多位在佛學院深造或長期在外弘揚佛法。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恢復重建時,由於資金短缺故而因陋就簡,再加上規劃施工經驗不足,匆匆上馬導致多數建築成為危房,已全然危及僧人信眾安全。現任住持釋德光法師,為莊嚴道場弘法利生,上任以來就發心興建,以每年一百多萬元投入持續建修,待建一座大型念佛苑,供廣大蓮友專學專弘淨土法門;為了方便信眾遊客進山,急待將原來的窄土路改造為柏油路,同時還要建一座普賢光閉關室等,經專家預算在建和待建工程需近九百萬元的巨資。萬年寺地處偏僻、交通閉塞、當地經濟落後,寺院收入微薄,在此情況下僅憑本寺和當地信眾之力實難作為。所謂‘法不孤起遇緣則興',懇請十方大德善知識、社會賢達發菩提心共襄勝舉。功無虛棄,德不唐捐,終能盡享無邊福報! 南無阿彌陀佛!
地圖地圖

天台萬年山

萬年山是天台縣西北角一大景區,與天姥山遙遙相對。山中秀峰林立,潭瀑疊藏,是唐詩之路的天然驛站。
萬年寺發端於東晉,始建於南宋曾列入“五山十剎”,興極一時。清康熙四十年(1705)重建。四周有明月峰、娑羅峰、香爐峰、大舍峰、銅魚峰、藏象峰、煙霞峰、應澤峰環抱,兩條澗水沿寺東西合流南下。寺前有九棵兩人合圍的柳杉樹,稱九羅漢。
天台萬年山天台萬年山

萬年山風景奇麗。近矮遠高的崗阜,構成了“八峰團拱雙澗合流山外青山扶餘無窮”的壯觀。“而前後左右,巨杉老柏,古檜虬松,直者、曲者、跛者、睡者、高覆橫臥者,千尋百圍,與石同色,俱經千百年物。”萬年寺號稱“佛國明珠”,寺內有“九曲池”。
寺內建築最著名的有珍藏宋仁宗賞賜“如朕親到”御衣的“親到堂”和“藏經閣”。現僅存大雄寶殿、金剛殿、後殿和部分僧寮。寺西南遠處岩罅間隱約有水流,稱“應心泉”。寺西北五里有地藏寺。寺西七里,有山頂上一溜下來大岩石,稱為“岩浪”,大部分呈黑色,因物像形:“如豬負塗如羊跪乳如群犢牴牾如眾駒蹂躪,又如熟睡者如摩癢者如埋頭匿足者如意想像無一不肖。”及至小橋附近,石呈棕色淡棕色,大如馬牛背脊,層層疊疊。“視之為良為老為瘠為駁為驥驪牝牡,又無不肖也。”這些大卵石,很象形形色色的馬群,是大自然的造化。橋旁溪中的一塊大石上鑿有雙勾大字“萬馬渡”,落款是“明朝萬曆丙申秋肖山吳閭台書”。民間稱為“仙人趕石”。
萬年山萬年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