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美國開國總統]

華盛頓[美國開國總統]
華盛頓[美國開國總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美國聯邦黨政治家,美國首任總統,被美國稱為“國父”,美國獨立戰爭大陸軍總司令。1775年至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大陸軍(Continental Army)的總司令,1787年主持了制憲會議。會議制定了現在實施的美國憲法。1789年,他經過全體選舉團無異議的支持而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其同時也成為全世界第一位以“總統”為稱號的國家元首),在接連兩次選舉中都獲得了全體選舉團無異議支持,一直擔任總統直到1797年。他在兩屆的任期中設立了許多持續到今天的政策和傳統。在兩屆任期結束後,他自願放棄權力不再謀求續任。華盛頓由於扮演了美國獨立戰爭和建國中最重要的角色,故被尊稱為“美國國父”,又稱“合眾國之父”。學者們則將他和亞伯拉罕·林肯、富蘭克林·羅斯福、伍德羅·威爾遜並列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華盛頓 華盛頓

喬治·華盛頓(GeorgeWashington )是美國首任總統(1789-1797),美國獨立戰爭大陸軍總司令,開國元勛,為美國的締造建立了豐功偉績。在他主導下發布的《獨立宣言》是美國立國以來最重要的檔案之一,在整個人類歷史中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其中痛斥了英國對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來平等,人們有生存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轉讓的權力。他畢生未進大學學習,但注意自學,使自己具備了突出的才幹。早年當過土地測量員。

1752年,成為維農山莊園的主人。曾參加七年戰爭,獲中校和上校銜,積累了軍事指揮的經驗。1758年當選為維吉尼亞議員。翌年與富孀M.D.卡斯蒂斯結婚,獲得大批奴隸和60.75平方千米土地,成為維吉尼亞最大的種植園主。在經營農場, 手工作坊的過程中,華盛頓飽嘗了英國殖民當局限制、盤剝之苦。1774年和1775年,先後作為維吉尼亞議會的代表出席第一屆、第二屆大陸會議。1775年7月3日,華盛頓就任大陸軍總司令。他把一支組織鬆散、訓練不足、裝備落後、給養匱乏,主要由地方民軍組成的隊伍整編和鍛鍊成為一支能與英軍正面抗衡的正規軍。通過特倫頓、普林斯頓和約克德等戰役,擊敗英軍,取得了北美獨立戰爭的勝利。1783年《巴黎和約》簽訂,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他拒絕了一些同僚慫恿他領導軍事政權的提議,於同年12月23日遞交辭呈,解甲歸田。在1787年他主持了制憲會議,美國憲法,並在1789年,他經過全體選舉團無異議的支持而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他在兩屆的任期中設立了許多持續到今天的政策和傳統。在兩屆任期結束後,他也自願地放棄權力不再續任。之後他便再次恢復平民生活,隱退在弗農山莊園。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從華盛頓揭竿而起的那一天起,他的一生就是整個國家的縮影。華盛頓始終被學者排名為最偉大的美國總統之一。2006年,華盛頓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2位。在美國學者麥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華盛頓名列第27位(新版第26位),是該榜排位最靠前的美國人。

早年經歷

華盛頓 華盛頓
喬治·華盛頓1732年生於美國 維吉尼亞威克弗爾德莊園
他是一位富有的 種植園主之子,20歲時繼承了一筆可觀的財產。1753年到1758年期間華盛頓在軍中服役,積極參加了英法在東海岸的戰爭,從而獲得了軍事經驗和威望;1758年解甲回到維吉尼亞,不久便與一位帶有兩個孩子的富孀——瑪莎·丹德利居·卡斯蒂斯結了婚(他沒有親生子女)。
華盛頓在隨後的十五年中經營自己的家產,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1774年他被選為維吉尼亞的一位代表去參加第一屆大陸會議時,就已經成為美國殖民地中最大的富翁之一了。華盛頓不是一位主張獨立的先驅者,但是1775年6月的第二屆大陸會議(他是一位代華盛頓為首都奠基的儀式表)卻一致推選他來統率大陸部隊。他軍事經驗豐富,家產萬貫,聞名遐邇;他外貌英俊,體魄健壯(身高6英尺2英寸,約188cm),指揮才能卓越,尤其他那堅韌不拔的性格使他成為統帥的理所當然的人選。在整個戰爭期間,他忠誠效勞,分文不取,廉潔奉公,堪稱楷模。
華盛頓於1775年6月開始統率大陸軍隊,緣於他在英法七年戰爭中曾在英軍服役取得了一些軍事經驗,軍隊退役後擔任了15年 維吉尼亞議會的議員。他在戰爭開始前曾主張在英國統治下北美自治。希望破滅後極力反對英國殖民統治主張實現民族獨立。到1797年3月第二屆總統任期期滿,他的最有意義的貢獻就是在這期間取得的。1799年12月在維吉尼亞的 溫恩山,他在家中病逝。

法印戰爭

喬治·華盛頓 喬治·華盛頓

( 1754年—1763年)。在華盛頓22歲的時候,華盛頓無意間成為了法國印地安人戰爭(French and Indian War)的導火線之一。這場殖民地所參加的第一場戰爭起源於1753年,法國人開始在當時屬於維吉尼亞州領土的俄亥俄谷地(Ohio Country)建立許多堡壘,這是法國人的戰略之一。法國人得到當地原住民的支持,試圖阻止英國人繼續向西擴張他們在美州的殖民地,並阻擋殖民地內的英國軍隊。維吉尼亞州的總督是羅伯特·丁威迪(Robert Dinwiddie),當時擔任少校的華盛頓替他向法國指揮官遞交了最後通牒書,要求法國人離開。華盛頓將過程透露給當地的報紙,而他也因此成為傳奇人物。但法國人拒絕撤離,因此在1754年,丁威迪派遣了剛升遷中校的華盛頓率領維吉尼亞第一軍團,前往俄亥俄谷地攻擊法國人。華盛頓率領軍隊伏擊了一隊由法裔加拿大人組成的偵查隊,在短暫的戰鬥後,華盛頓的印地安人盟友Tanacharison族人殺害了法國指揮官Ensign Jumonville,接著華盛頓在那裡建立了一座名為Fort Necessity的堡壘,但在數量更多的法軍和其他印地安人部隊進攻下,這座堡壘很快便被攻陷,他也被迫投降。投降時華盛頓簽下一份承認他“刺殺”了法軍指揮官Jumonville的文書(因為這份文書用法文寫成,華盛頓根本看不懂),而這份文書導致了國際間的事變,成為法國印地安人戰爭的起因之一。這場戰爭也是七年戰爭的一部分。
華盛頓稍後被法國人假釋,在同意一年之內不返回俄亥俄谷地後被釋放。
華盛頓一直渴望加入英國軍隊,當時殖民地的居民都對此不感興趣。他在1755年終於等到機會,當時英軍發動遠征,試著重新奪回俄亥俄谷地。遠征行動在莫農加希拉河戰役(Battle of the Monongahela)中遭受災難性結果。相當不可思議的,華盛頓的外衣被四發子彈擊穿,但他仍毫髮無傷,同時他冷靜的在炮火中組織軍隊撤退。在維吉尼亞州,華盛頓成了英雄人物,雖然戰爭的重心已經轉移到別處,他繼續領導了維吉尼亞第一軍團好幾年。在1758年,他隨著John Forbes將軍展開另一次遠征,成功的將法軍驅離了Duquesne堡壘。
華盛頓最初軍事生涯的目標是希望成為正規的英軍軍官—而不僅是殖民地民兵的軍官。但他一直未獲升遷,因此他在1759年辭去了軍職,並與馬莎·丹德里奇·卡斯蒂斯結婚,她是一名已經育有兩個小孩的富有寡婦。華盛頓和她一起扶養這兩個小孩:約翰·帕克·卡斯蒂斯和馬莎·帕克·卡斯蒂斯,稍後他還扶養了她的兩名孫子女,但華盛頓從沒有自己血親的小孩。新婚後他們搬到弗農山居住,過著紳士階級農夫和蓄奴主的生活,他並當選了維吉尼亞當地的下議院議員。

獨立戰爭

喬治·華盛頓 喬治·華盛頓

(1775年—1783年)。在1774年華盛頓被選為維吉尼亞州的代表前往參加第一屆大陸會議。由於波士頓傾茶事件,英國政府關閉了波士頓港,而且廢除了麻薩諸塞州的立法和司法權利。殖民地在1775年4月於列剋星頓和康科特與英軍開戰後,1776年,華盛頓穿著軍服出席第二屆大陸會議—他是唯一一個這么做的代表,表示了他希望帶領維吉尼亞民兵參戰的意願。麻薩諸塞州的代表約翰·亞當斯推薦他擔任所有殖民地的總指揮官,並稱他擁有"擔任軍官的才能...極大的天份和普遍的特質"。因為亞當斯了解到,確保南方的殖民地能與北部殖民地合作順利組成大陸軍團的最好方法,便是推薦一個南方殖民地人士擔任總指揮官。華盛頓在1776年6月15日經由大會選舉無異議支持成為了總指揮官,雖然很捨不得離開心愛的維吉尼亞家園,華盛頓接受了指揮官職位,並宣稱"我不認為我能勝任這個指揮官的光榮職位,但我會以最大的誠意接受職位"。華盛頓並宣稱除了必要的開支外,不須付給他任何額外報酬。就這樣,華盛頓於7月3日在麻薩諸塞州的劍橋擔任了全殖民地軍隊的總指揮官。
華盛頓在1776年進攻波士頓,利用稍早在提康德羅加堡壘所奪取的火炮陣地,得以俯瞰整個波士頓港,最後將英軍逐出了波士頓。英軍指揮官威廉·何奧(William Howe)下令英軍撤回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華盛頓接著率領軍隊前往紐約市,預期英軍將發動攻勢。擁有壓倒性軍力的英軍於8月展開了攻勢,而華盛頓所率領的撤退行動卻相當笨拙,幾乎全軍覆沒。他也在8月22日輸掉了長島戰役(Battle of Long Island),不過得以撤退大多數的軍隊回到大陸。在接下來又輸掉了幾次戰役,使得軍隊倉卒混亂的撤離了新澤西州,此時美國革命的未來岌岌可危。
在1776年12月25日的晚上,華盛頓傑出的指揮重整旗鼓。在這場特倫頓戰役(Battle of Trenton)中,他在嚴寒的聖誕之夜藉助漁民的幫助領導不足三千人的美軍偷渡浮凍的德拉瓦河,突襲黑森僱傭軍(Hessian)的兵營。並接著在1777年1月2日的晚上向查理斯·康沃利斯(Charles Cornwallis)率領的英軍發動突襲,這次奇襲振奮了支持獨立的殖民地陣營的士氣。
在1777年夏天,英軍發動了三路並進的攻勢,一路由約翰·伯戈因(John Burgoyne)率領從加拿大向南進攻,一路由威廉·何奧率領攻擊當時殖民地的首都費城。而華盛頓撤往南方,卻在9月11日的布蘭迪萬河戰役(Battle of Brandywine)中遭受慘敗。為了擊退英軍而發動的日耳曼敦戰役(Battle of Germantown)則因為濃霧和軍隊的混亂而告失敗。華盛頓和他的軍隊只得撤迴環境惡劣的佛吉谷(Valley Forge)艱難的渡過冬天。
在1777年至1778年的冬天,是大陸軍(和政治上的革命運動也是)戰況及士氣最惡劣的時刻,大陸軍遭受了極大的戰損和惡劣的生活環境。但華盛頓依然堅定著指揮軍隊,並持續向後方的殖民地大會要求更多補給,使大陸軍能克服寒冷的冬天,逐漸恢復士氣。2月時一名曾服役於普魯士軍參謀部的軍官弗里德里希·馮·施托伊本(Friedrich von Steuben)前來佛吉谷,自願幫忙訓練華盛頓軍隊,以使他們能在戰場上能和英軍相較量。施托伊本在佛吉谷的訓練改進了戰術和作戰紀律,大幅增進了殖民地軍的戰力,成為了殖民地軍得以擺脫烏合之眾狀態的分水嶺。在佛吉谷的訓練告一段落時,華盛頓的軍隊已經煥然一新了。
華盛頓接著率領軍於1778年6月28日的蒙茅斯戰役(Battle of Monmouth)中攻擊從費城前往紐約的英軍,與英軍打成平手,但英軍分裂殖民地政府的企圖於是失敗了。由於這場戰役的勝利,加上1777年於薩拉托加戰役(Battle of Saratoga)中擊敗了伯戈因率領的入侵英軍,情勢逐漸好轉,英軍顯然無法攻克整個新國家,因此法國決定正式與美國結盟。
1780年在1778年後英軍最後一次的試著分離殖民地,這次英軍集中於南方地區。華盛頓的軍隊並沒有直接攻擊他們,而是前往駐紮位於紐約的西點(West Point)軍事基地。在1779年華盛頓命令5分之1的大陸軍展開沙利文遠征(Sullivan Expedition),對那些與英軍結了盟且常攻擊美軍前線堡壘的易洛魁聯盟的6個部落的其中4個發動攻勢。並沒有戰鬥發生,不過至少摧毀了40個易洛魁村莊,使這些印地安人被迫永遠離開美國,遷徙至加拿大。在1781年美軍以及法國陸軍和海軍一同包圍了康沃利斯在約克敦的軍隊,華盛頓迅速前往南方,於10月17日接掌指揮美軍和法軍,繼續圍城戰鬥直到10月17日康沃利斯投降,10月19日,他接過了康沃利斯的投降寶劍。儘管英軍仍在紐約市和其他地點活動直到1783年,這場戰役成了獨立戰爭最後一場主要的戰鬥。
接著在1783年,隨著巴黎條約(1783年)的簽署,英國承認了美國的獨立。
華盛頓解散了他的軍隊,並在新澤西州的洛基山(Rocky Hill)向追隨了他多年的士兵們發表了精采的告別演說。幾天后,英國人從紐約市撤退,華盛頓和殖民地政府重回城市,他於同一年的12月4日在紐約市發表了正式的告別演說。
應該指出的是,華盛頓的戰術並無特殊之處,既無開創性、也對軍事歷史毫無影響,而且他常在許多次戰役中都犯下大錯。但他仍被捧為戰爭英雄,因為支持他的人們認為,由於他所主張的革命概念,美軍也在戰爭中存活並持續戰鬥,使得美國得以維持獨立持續至今。華盛頓一直躲開與英軍直接的衝突,避免了美軍決定性的戰敗或投降。他相當了解美軍的弱點並且也限制了他們進行過於冒險的行動,並利用他勇敢的人格激勵軍隊,使他們能撐過漫長而艱難的戰爭。
華盛頓在戰爭中選擇了正確的戰略,如同古羅馬將軍費比烏斯·馬克西姆斯(Fabius Maximus)在第二次布匿戰爭的戰略,持續的拖延敵人將能使英國人如同當年的漢尼拔一樣,"攻到了門外"但卻"不得其門而入"。很快英國人將會了解到繼續作戰只是浪費資源,他們只能追擊美軍進行混戰,卻無法徹底捕捉到美軍的主力。華盛頓了解到這場戰爭將會經由外交途逕取得勝利,而不是靠著士兵們。

交出軍權

1783年12月23日,華盛頓向邦聯議會(Congress of the Confederation)辭去了他在軍隊里總司令的職務,邦聯議會稍後並在馬里蘭州安那波利斯的議院召開了會議。這對於新生國家而言是相當重要的過程,建立了由平民選出的官員而不是由軍人來組織政府的先例,避免了軍國主義政權的出現。華盛頓堅信唯有人民擁有對國家的主權,沒有人可以在美國借著軍事力量、或只因為他出生貴族而奪取政權。
華盛頓接著返回弗農山的莊園,就在1783年聖誕節前夕那天的傍晚抵達家門。自從1775年因戰爭離開心愛的家園後,他都沒有機會返家過。在門口歡迎他的是他之前曾向其許諾過會在8年內返家的妻子,以及4個已經能夠走路的孫子女,全都在他離家的這段時間出生。戰爭也帶走了他所扶養的繼子約翰的性命,於1781年在約克鎮的一次行軍里發燒過世。
當華盛頓離開軍隊時,他在大陸軍團里的最終頭銜是“將軍和總司令”。
在1787年華盛頓主持了在費城舉行的制憲會議。他並沒有參與討論,但他的威望維持了會議的領導能力,並讓代表團能專注於討論上。在會議後他的威望使得包括維吉尼亞州議會在內的許多人相信這個會議的成果,而支持了美國憲法
華盛頓的莊園廣達8000英畝(32平方公里),如同當時其他許多農場主一樣,儘管擁有大量土地,華盛頓手上的現金卻不多,常常四處借貸。在後來他成為總統時,他甚至得借款$600元以搬家到紐約以接掌政務。

首任總統

1789年,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並於1793年連任。他根據憲法和助手漢密尓頓的建議建立和完善民主法制,組織機構精幹的聯邦政府,頒布司法條例,成立聯邦最高法院。他在許多問題上傾向於聯邦黨人的主張,但力求在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民主黨)之間保持平衡。他支持.漢密爾頓關於成立國家銀行的計畫,確立國家信用。批准T.傑斐遜所支持的公共土地法案,奠定了西部自由土地制度的基礎。為了緩和同英國的矛盾,1794年11月4日華盛頓派出首席法官J.傑伊與英國談判,簽訂傑伊條約,因有損於美國利益,遭反對。1796年9月17日,他發表告別詞,表示不再出任總統。從而開創美國歷史上摒棄終身總統,和平轉移權力的範例。次年,回到維農山莊園,於1799年逝世。因對美國獨立作出重大貢獻,被尊為美國國父。

退休和去世

自從1797年3月退休後,華盛頓帶著輕鬆的心情回到弗農山。
他在那裡建立了蒸餾室,並成為了或許是當時最大的威士忌蒸餾酒製造業者,到了1798年便生產了11,000加侖的威士忌,獲得$7,500元的利潤。
在那一年裡,由於戰爭逼近,為了警告法國,華盛頓被新總統約翰·亞當斯任命為美國陸軍的中將(在當時這是軍中最高的軍銜了)。這只是象徵性的任命,華盛頓並沒有真的服役。
接下來一年裡,華盛頓染上了感冒,引起嚴重的發燒和喉嚨痛,並惡化為喉頭炎和肺炎,並在1799年12月14日去世。遺體葬在弗農山當地。

就職演講

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就職演講
1789年4月30日
美國人民的實驗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同胞們:
在人生沉浮中,沒有一件事能比十四日收到你們送達的通知更使我焦慮不安。一方面,國家召喚我出任總統一職,對於她的召喚,我只能肅然從命。但我卻十分偏愛、並曾選擇了退隱,我還滿懷奢望,矢志不移,決心以此作為我暮年的歸宿。星轉斗移,我越來越感到隱退的必要和親切,因為喜愛之餘,我已經習慣;還因為歲月催人漸老,身體常感不適。另一方面,國家召喚我擔負的責任如此天大而艱巨,足以使國內最有才智和經驗的人度德量力;而我天資愚鈍,又沒有民政管理的經驗,應該倍覺自己能力的不足,因此必然感到難以擔此重任。懷著這種矛盾的心情,我唯一敢斷言的是,通過正確理解可能產生影響的各種情況來克盡職責,乃是我忠貞不渝的努力目標。我唯一敢祈望的是,如果我在執行這項任務時因沉溺於往事,或因由衷感到公民們對我高度的信賴,因而過分受到了影響,以致在處理從未經歷過的大事時,忽視了自己的無能和消極,我的錯誤將會出於動機純正而減輕,而大家在評判錯誤的後果時,也會適當寬忍產生這些動機的偏見。
既然這就是我在遵奉公眾召喚就任現職時的感想,那么,在此宣誓就職之際,如不熱情地祈求全能的上帝將是一件非常不當的事。因為上帝統治著宇宙,主宰著各國政府,它的神助能彌補人類的任何不足。願上帝賜福,保佑一個為了美國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而組建的政府,保佑它為這些基本目的而作出奉獻,保佑政治的各項行政措施在我負責之下都能成功地發揮作用。我相信,在向公眾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偉大締造者獻上這份崇敬時,這些話也同樣表達了各位和廣大公民的心聲。沒有人能比美國人更堅定不移地承認和崇拜掌管人類事務的上帝。他們在邁向獨立國家的進程中,似乎每走一步都有某種天佑的跡象;他們在剛剛完成的聯邦政府體制的重大改革中,如果不是因忠誠的感恩而得到某種回報,如果不是謙卑地期待著過去有所預示的賜福的到來,那么,通過眾多截然不同的集團的平靜思考和自願贊同來完成改革,這種方式是難以同大多數政府在組建過程中所採用的方式相比的。在轉折關頭,我產生這些想法確實是深有所感而不能自已。我相信大家會和我懷有同感,即如果不仰仗上帝的力量,一個新生的自由政府就無法做到一開始就事事如意。
根據設立行政部門的條款,總統有責任“將他認為必要而適宜的措施提請國會審議”。但在與各位見面的這個場合,恕我不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而只是提一下偉大的憲法,它使各位今天歡聚一堂,它規定了各位的許可權,指出了各位應該注意的目標。在這樣的場合,更恰當、也更能反映我內心激情的做法不是提出具體措施,而是稱頌將要規劃和採納這些措施的當選者的才能、正直和愛國心。我從這些高貴品格中看到了最可靠的保證:其一,任何地方偏見或地方感情,任何意見分歧或黨派敵視,都不能使我們偏離全局觀念和公平觀點,即必須維護這個由不同地區和不同利益所組建的大聯合政權;因此,其二,我國的政策將會以純正不移的個人道德原則為基礎,而自由政府將會以贏得民心和全世界尊敬的一切特點而顯示其優越性。我對國家的一片熱愛之心激勵著我滿懷喜悅地展望這幅遠景,因為根據自然界的法則和發展趨勢,在美德與幸福之間,責任與利益之間,恪守誠實寬厚的政策與獲得社會繁榮幸福的碩果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我們應該同樣相信,上帝親自規定了永恆的秩序和權利法則,它決不可能對無視這些法則的國家慈顏含笑;因為人們理所當然地、滿懷深情地、也許是最後一次地把維護神聖的自由之火和共和制政府的命運,繫於美國人所遵命進行的實踐上。
除了提請各位注意的一般事務外,在當前時刻,根據激烈反對共和制的各種意見的性質,或根據引起這些意見的不同程度,在必要時行使憲法第五條授予的權利究竟有多大益處,將依靠你們來加以判斷和決定。在這個問題上,我無法從過去擔任過的職務中找到借鑑,因此我不提具體建議,而是再一次完全信任各位對公眾利益的辨別和追求;因為我相信,各位只要謹慎避免作出任何可能危及團結和政府利益的修訂,或避免作出應該等待未來經驗教訓的修訂,那么,各位對自由人特有權利的尊重和對社會安定的關注,就足以影響大家慎重考慮在何種程度上堅定不移地加強前者,並有利無弊地促進後者。
除上述意見外,我還要補充一點,而且覺得向眾議院提出最恰當。這條意見與我有關,因此應當儘量講得簡短一些。我第一次榮幸地奉召為國家效勞時,正值我國為自由而艱苦奮鬥之際,我對我的職責的看法要求我必須放棄任何俸祿。我從未違背過這一決定。如今,促使我作出這一同樣決定的想法仍然支配著我,因此,我必須拒絕對我不相適應的任何所有個人津貼,因為這些津貼可能是列入並成為政府部門常設基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樣,我必須懇求各位,在估算我就任的這個職位所需要的費用時,可以根據我的任期以公共利益所需的實際費用為限。
我已經把有感於這一聚會的想法告訴了各位,我就要向大家告辭;在此以前,我還要再一次以謙卑的心情祈求仁慈的上帝給予扶助。因為承蒙上帝的恩賜,美國人民有了深思熟慮的機會,有了為確保聯邦的安全和幸福,用前所未有的一致意見來決定政府體制的權利;既然如此,上帝將同樣明顯地保佑我們逐步擴大眼界,穩定地進行協商,並採取明智的措施,而這些都是本屆政府取得成功所必不可缺少的依靠。

總統任期

1789年,華盛頓的卓越功勳使他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4月30日,華盛頓在美國當時的臨時首都紐約宣誓就職。過八年戰爭和八年政治動亂的美國,問題成山,困難重重,聯邦政府必須創建它自己的機構。華盛頓使自由派和保守派在內閣中保持了平衡,使全國各地區、各政治集團的利益在政府中都能得到均衡反應。在內閣中,華盛頓特別依靠才智超群、精明能幹的漢密爾頓。漢密爾頓積極大膽地提出了一系列恢復經濟、發展工業和貿易、穩定信用的雄心勃勃的計畫。在華盛頓的支持和干預下付諸實施的有:償債基金法,由聯邦政府償還戰時公私債務;銀行法,依照英國的英格蘭銀行為樣板,在美國建立全國性的合眾國銀行。還有國產稅法、鑄帛法及噸船稅法等等。在華盛頓第一任期內,以人權法案聞名的憲法前十條修正案批准生效。根據1789年的司法法,美國政府的第三個部門——最高法院建立起來,紐約州的保守派約翰·傑伊被華盛頓任命為首席法官。華盛頓第一任期比較平靜且功績顯著。他使美利堅合眾國的各政府機構建立起來,政府工作走上正軌,並取得了很大成績。在華盛頓進入第二任期時,內閣意見分歧,黨爭加劇,作為內閣主要成員的傑斐遜和漢密爾頓都提出了辭呈。
1793年4月,英法開啟戰端,華盛頓採取了中立政策,從而受到親法派的攻擊,親法的首領傑斐遜辭去了國務卿職務。華盛頓的中立政策在國際上,不僅為法國所憤憤不滿,而且受到英國的挑戰。美英關係急劇惡化,國會已作戰爭準備,而華盛頓的目標則是避免同英國的一場戰爭。1794年4月,華盛頓派親英派主要成員,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約翰·傑伊為特使,赴英交涉。同年11月,簽訂了《傑伊條約》。《傑伊條約》緩和了美英關係,保全了和平,保證了美國西部領土的完整,並為美國向西擴張奠定了基礎。華盛頓在他任期的最後時刻,批准了《1796年土地法令》。華盛頓在其第二任期將滿時,決意不再接受要他擔任第三屆總統的要求。開啟了美國總統任期一般不超過兩屆的先例。(眾所周知的羅斯福例外)
1796年9月17日,華盛頓發表了他的著名的《告別辭》,總結了自己一生的政治經驗,向他的同胞提出了明智的諄諄忠告。他呼籲全國要保持團結,珍視聯邦,遵守聯邦法律、服從選舉結果。他反對以一個黨派的意志來代替國家所代表的意志,他警告說,黨爭將導致國家的分裂。他告誡他的同胞們,要與一切國家自由友好和睦相處,以正直、公正的感情來對待一切國家。他堅定地指出,我們的“真正的政策是避免與國外世界的任何一部分永久結盟,只能信託暫時的結盟以應付特別緊急的情況。”華盛頓的這些告誡,後來也成為美國歷代統治者在對外政策上所奉行的圭臬,對美國後來的政治生活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1797年3月4日,華盛頓向他的繼任者約翰·亞當斯和平移交了權力,從而在這個新國度里,創立了有條不紊地和平移交最高權力的範例,並由以後歷屆去職總統所信守。
內閣閣員
身為第一任總統,華盛頓任命了幾乎全數的最高法院法官,同樣的數量只有被任期長達4任(1933年—1945年)的羅斯福達到過。華盛頓推薦了以下法官任職美國最高法院:最高法院任命
約翰·傑伊-首席大法官-1789年、詹姆斯·威爾遜(James Wilson)-1789年 、約翰·拉特利奇-1790年 、威廉·庫欣(William Cushing)-1790年、約翰·布萊爾(John Blair)-1790年、詹姆斯·艾爾戴爾(James Iredell)-1790年、托馬斯·詹森(Thomas Johnson)-1792年、威廉·佩特森(William Paterson)-1793年、約翰·拉特利奇- 升任首席大法官,1795年(1790年任法官)、塞繆爾·蔡斯(Samuel Chase)-1796年、奧利弗·埃爾斯沃思(Oliver Ellsworth)- 首席大法官-1796年
任內加入聯邦的州
北卡羅萊那州(1789年)
羅德島州(1790年)
佛蒙特州(1791年)
肯塔基州(1792年)
田納西州(1796年)
任內重要法案
簽署1789年司法條例(Judiciary Act of 1789)也稱“1789年憲法”,確立了聯邦法院和最高法院制度的法律
簽署美國印地安交流法(Indian Intercourse Acts),規定內布拉斯加州的大平原區(Great Plains)為印地安人的土地,1790年生效
簽署暫時住所法(Residence Act of 1790),將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作為聯邦政府暫時的首都,
簽署銀行法(Bank Act of 1791),頒發許可證給北美銀行,成為了第一家近代的私營商業銀行
簽署1792年鑄幣法(Coinage Act of 1792),規定了美國的硬幣鑄幣標準
簽署逃亡奴隸法(Fugitive Slave Act of 1793),調解賓夕法尼亞和維吉尼亞兩州間為了一件綁架案而導致的法律糾紛
簽署海軍法(Naval Act of 1794),創立了美國海軍
組織了第一屆的美國內閣

獨立宣言

序文

1776年7月4日,於國會內
美洲十三合眾州全體一致宣告:此時此刻,於人事發展進程中,斯屬必要者,業為解消一群人民與他群間之政治捆縛,並視其地位─基於自然法與造物主之賜─於塵世諸政權間為互不隸屬且相互平等,適切尊重人類宣告獨立的目標理想之需求。

前言

我等之見解為,下述真理不證自明:凡人生而平等,秉造物者之賜,擁諸無可轉讓之權利,包含生命權、自由權、與追尋幸福之權(原意為:擁有私人資產之權)。茲確保如此權力,立政府於人民之間,經受統治者之同意取得應有之權力;特此,無論何種政體於何時壞此標的,則人民有權改組或棄絕之,並另立新政府,本此原則,以成此型式之政權,因其影響人民之安全幸福至巨。深思熟慮後,當得此論,即建立長久之政府,不應以無足輕重之理由改組,而基於已知之過往,世人寧可容忍積重難返之邪僻。然當連串之濫權者與篡奪者執迷不悟,迫人民屈伏於絕對專制下時,推翻此政府,是其權利,是其義務,並為未來之安穩提供新保障。

控訴 

起草獨立宣言 起草獨立宣言

此限制已令各殖民地長久不堪,此事現今亦已成為必要,即由人民改變過往政府體制。大不列顛今上長久以來剝下益上,直接導致遍及各州之專制暴政。為證明斯言屬實,且將事實呈交公正之世間。
他拒絕批准,俾益最深且對公眾利益至關緊要之法條。
他禁止轄下總督們通過當前迫切而必要之法條,延宕法條直至得其恩準;而於留中不發期間,他徹底置之不理。
他拒絕通過其他法條以調解廣大行政區內之人民,除非人民放棄獨立宣言
於立法機構內之代表權,此為人民至高無上之權,唯暴君畏之懼之。
他於異常、不當、且遠離公共紀綠保管之處所召集民意代表與會,唯一目的為使其因疲於奔命而屈從於他個人之意旨。
他反覆解散議會,因其勇于堅決反對他侵犯民權。
他長期拒絕─於議會解散之後─使其他人當選以讓立法權─無可消滅者─回歸由多數民意行使;國家長期暴露於一切可能導致動亂之中國綜合症。
他力阻各州增加人口,為達目的而阻撓外籍歸化法,拒絕通過鼓勵移民內附之法條,並提高撥用新土地之門檻。
他拒絕通過建立司法權之相關法條,藉以妨礙司法。
他置司法於個人意志之下,獨斷決定其職位與薪資之數目與款項。
他設立大量新機構,送來成群的官吏吸取民脂民膏。

獨立宣言 獨立宣言

他於吾民之間維持常備軍─於承平時期─不經議會同意。
他酬庸軍權,使之自外於,並超逾民權。
他勾吉他人,使我等隸屬之司法體制,既逾越於憲法,亦未經律令之認可。御準虛有其表之議會所炮製之種種法案:
於吾民中駐紮大軍:
以偽審判卵翼殺人犯逍遙法外:
切斷吾民與他方之貿易往來:
不經吾民同意即開徵稅賦:
多次剝奪吾民由陪審團聽審之權益:
押送吾民至海外,審以羅織之罪名:
廢止英式自由法制於一鄰省,立專制政府於其中,並擴展其疆域,作為樣板與便宜行事之手段,用以推行相同之威權統治至各殖民地中;
奪吾民之憲章,廢止我最具價值之律法並根本改變我政府體制:
中斷我之立法職能,而聲稱他們有權為我一切大小事宜立法。
他拋棄此地之政務,聲明吾民不在其保護之下,對吾民強加戰爭之重荷。
他掠奪我海域,踐踏沿岸,焚燒城鎮,殘民以逞。
他刻正運來大批外籍傭兵以恣意屠戮、蹂躪、與妄為,其手段之虐酷與卑劣幾與最野蠻之時代毫無二致,作為一個文明國家之元首,完全失格。
他強俘吾民於公海且武裝之,以對其母國不利,強令其成為親朋好友之劊子手,或被害者。
他煽動內亂於吾民之間,圖我開疆拓土之民;眾所周知,未開化之印地安野人作戰法則為不分男女老幼格殺勿論。
於承受如此壓迫之時期吾民謙詞請願興革:吾民一再之請願遭回以反覆之傷害。一國之君,其品格已然烙下可稱為殘虐之措施時,已不配作為自由民之統治者。

譴責 

並非我等未曾顧念我不列顛之同胞。我等曾不時警示其企圖,即外延立法權以將非法之司法管轄權籠罩吾民。我等曾提醒其民,我移民與墾殖者之狀況。我等曾吁其天生之正義感與雅量,我等曾求其以同文同種之情一改前非,其作為,無可避免地影響雙方之關係與往來。他們對情理之聲充耳不聞。我等必須因而順勢宣告與之分離,並待之如待其餘人等,敵視我者敵視之,睦我者睦之,友我者友之。

總結 

領銜簽署者們主張(現時人民須改組政府之態勢,不列顛致之),各殖民地有必要推翻與不列顛主權之政治束縛,成為獨立國家。結論之核心,通過之李氏決議文。
我等,美利堅合眾國之代表,召開全員大會,為吾民之公正意向世界最崇高之正義籲求,以各殖民地正直善良民意之名義,及其授權,鄭重發表與宣告,團結之諸殖民地為,亦有權是,自由獨立之國家,有權宣戰、媾和、締盟、建立貿易關係、從事其他獨立國家有權行使之事務。為支持此宣言,以神賜之洲之屏障為堅固依靠,吾等相互託付生命、財產、與榮譽。

婚姻生活

1759年1月6日,26歲的華盛頓與27歲的寡婦瑪莎·丹德里奇在女方的家中——位於威廉斯堡西北部的帕門基河上的懷特莊園——結婚。當時的瑪莎已有兩個孩子。1731年6月21日,瑪莎生於維吉尼亞州的新肯特縣,是種植園主約翰·丹德里奇和弗朗西絲·瓊斯·丹德里奇的女兒。瑪莎是一個身材矮小、面容可人的女性,雖然稱不上具有聰慧的頭腦,但是務實、腳踏實地。18歲的時候,她與丹尼爾·帕克·卡斯蒂斯——一位擁有17000英畝土地的知名種植園主——結婚,生育了四個子女,兩個夭折。1757年,她的丈夫去世時沒有留下遺囑,因此,瑪莎成為維吉尼亞州最為富有的理想的結婚對象。華盛頓與瑪莎和她的丈夫以前可能相識。1758年3月,他兩次造訪了懷特莊園。當他第二次離開的時候,可能已經與瑪莎訂婚,至少她已經答應考慮他的求婚。他們的婚禮極為隆重,新郎身穿綴有紅色鑲邊和金質帶扣的藍、銀雙色禮服。牧師彼得·莫索姆宣布兩人結為夫婦,二人在懷特莊園度過了幾周的蜜月時間之後,在華盛頓的弗農山莊開始生活。他們的婚姻比較穩定,沒有受到不忠或者雙方個性不合的困擾。美國獨立革命期間,瑪莎到丈夫的戰地指揮部看望丈夫,吃了不少的苦頭。作為第一夫人,瑪莎在紐約和費城(1800年約翰·亞當斯執政時,首都遷往華盛頓)主持了許多國家事務的社交活動。1783年,獨立戰爭結束,華盛頓夫婦回到了弗農山莊。1789年4月,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趕赴當時的臨時首都紐約。瑪莎也不得不再次別離家鄉。生性純樸的瑪莎不喜歡都市的新生活,然而,她也無可奈何地梳起了複雜的髮式,更換新款的服裝,宴請賓客。瑪莎無法迴避社交活動,但她從不參政,她依然生活簡樸、舉止含蓄,保持一個受人愛戴的“國母”形象。1799年12月31日華盛頓去世後,瑪莎心情抑鬱,於1802年5月22日去世。

死因探秘

情景
1799年12月12日,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1732.2-1799.12.14)在臨終前最後一篇日記上寫道:晨起降雪,厚3英寸,東北風,氣溫華氏30度。上午10時雪止。下午4時天睛。夜間氣溫華氏28度。
當日上午華盛頓騎馬巡視莊園,偶染微恙,兩天后便因咽痛、聲嘶、呼吸困難在極度痛苦中溘然逝世,年僅67歲。對此,人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麼病在短短兩天之內就奪去了華盛頓的生命呢?
據史料記載,1799年12月14日凌晨2-3點鐘,華盛頓從睡夢中醒來,自覺呼吸困難和吞咽疼痛。黎明時分,華盛頓讓夫人Martha喚來了他的老友兼秘書Tobias Lear,請Lear為他放血約250毫升(放血是當時治療各種疾病的常用方法)。上午10時,James Craik醫師(70歲)和Gustavus Brown醫師(52歲)相繼趕來,檢查完病人之後,初步診斷為扁桃體周圍膿腫。經第二次放血,病情毫無改善。兩位醫師遂邀請Elisha Cullen Dick醫師(32歲)前來會診。在等候期間,這兩位醫師沒有貿然採取切開引流的方法,而是第三次為華盛頓放血。下午3時,Dick醫師趕到。會診時Dick曾大膽提出為華盛頓施行氣管造口術,但是未能形成決議。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三位醫師決定第四次為病人放血。在短短的21小時內,華盛頓共放血四次,總血達2000毫升之多。放血之後,華盛頓的身體已極為衰弱,儘管如此,病人仍執意採取坐位,而不願意靜靜地躺在床上。晚8時,華盛頓已不能服藥,每次吞咽均幾乎窒息。晚10時左右,病情似有緩解,10點29分,喬治·華盛頓停止了呼吸,三位醫師站在床旁束手無策。
推測
關於華盛頓的死因曾有過種種推測,如白喉、膜性格魯布、急性喉炎、扁桃體周圍膿腫、路德維希氏咽峽炎、急性會厭炎等。格魯布常見於兒童,通常無吞咽困難,而且在華盛頓的整個病程中,從未提到有犬吠樣咳嗽,因此這一疾病的可能性不大。從現代醫學的觀點看,華盛頓亦不可能死於扁挑體周圍膿腫,理由如下:
(1)在21小時內,扁桃體周圍膿腫不至於形成全完性呼吸道阻塞;
(2)三位醫師曾相繼檢查病人,均未證實咽部有局限性膿腫。回顧華盛頓的病情,明顯具有以下特點:發病急驟、吞咽困難、咽痛、發音含混不清、呼吸道阻塞、煩躁、死前短暫症狀緩解,這些症狀和體徵符合一種耳鼻喉科急症--急性會厭炎。
華盛頓死於1799年,當時喉鏡尚未問世,如果套用間接喉鏡檢查,也許可以做出正確診斷,但是,間接喉鏡檢查對急性會厭炎有一定的危險性,也許在操作過程中就可以置病人於死地。如果當時採納Dick醫師的意見,及時施行氣管造口術,也許可以挽救華盛頓的生命,但是,如果這位偉人在手術過程中死亡,那么後人又將如何評論這一舉動呢?
去世後
華盛頓死後,他昔日的革命戰爭夥伴,國會議員亨利·李(Harry Lee)對他的稱讚相當著名:他是一個公民,他是戰爭中的第一人,也是和平時代的第一人,也是他的同胞們心目中的第一人。
華盛頓為未來的美國樹立了許多的先例,他選擇和平地讓出總統職位給約翰·亞當斯,這個總統不超過2任的先例被看作是華盛頓對美國最重要的影響。
他也被許多人稱為美國的國父,並被視為美國的創立者中最重要的一位,他也在全世界成為一個典型的仁慈建國者的形象。美國人談到他時總是稱他為美國的國父。他也在麥克·H·哈特(Michael H. Hart)所著的影響世界歷史100位名人中排名27名,並被多數學者們視為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位總統。
儘管華盛頓去世時獲得了當時最高的軍銜—三星的陸軍中將(Lieutenant General),隨著時光流逝,越來越多將軍(從格蘭特開始)獲得了和他一樣以及更高(四星以及五星)的軍銜,這看起來就像華盛頓功績不如他們一般。直到1976年國會通過法案,追封華盛頓為六星上將(General of the Armies of the United States,相當於蘇聯等國的大元帥軍銜),並正式宣布此為是美國最高軍銜,超過以往和未來的所有元帥(五星上將)和將軍。
華盛頓在1789年10月5日,向當時“曼哈頓”唯一的一座圖書館借了這本“國家法”,這本書是有關國際關係的論文集,另外,還有一本是英國下議院的辯論紀錄。華盛頓本人並沒有在借閱欄簽名,而是由他的助理信手在借書人欄表上寫下“總統”。依照規定,這兩本書應在一個月後歸還,但是兩本書至今遲遲不見蹤影,不知去向,而這件事在220年後被紐約一名圖書管理員發現。
如果列入通貨膨脹計算,經過220年,這兩本書的罰金已經增加到3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0多萬元。不過,紐約圖書館表示,他們不會追繳這筆罰金,只是希望這兩本書能夠歸還。

個人名言

由於劍是維護我們自由的最後手段,一旦這些自由得到確立,就應該首先將它放在一旁。
先例是危險的東西,因此,政府之韁繩得由一隻堅定的手執掌,而對憲法的每一次違背都必須遭到譴責,如果憲法存在什麼缺陷,那就加以修正,但不能加以踐踏!
我希望我將具有足夠的堅定性和美德,藉以保持所有稱號中,我認為最值得羨慕的稱號:一個誠實的人。
我們最穩當的保證人是我們自己的智慧。
不要承擔你完成不了的事,但你一定要信守諾言。
我的母親是我見過的最漂亮的女人。我所有的一切都歸功於我的母親。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歸功於我從她那兒得到的德、智、體的教育。
在每個國家,知識都是公共幸福的最可靠的基礎。
我希望我自己有足夠的勇氣和美德來保持我以為是所有頭銜中最令人羨慕的品質。
自己不能勝任的事情,切莫輕易答應別人,一旦答應了別人,就必須實踐自己的諾言。
真正的友誼,是一株成長緩慢的植物。如果自由流於放縱,專制的魔鬼就乘機侵入。
友情像一棵樹木,要慢慢的栽培,才能成長真的友誼,要經過困難考驗,才可友誼永固。
國家之前進在於人人勤奮、奮發、向上,正如國家之衰落由於人人懶惰、自私、墮落。
衡量朋友的真正標準是行為而不是言語;那些表面上說盡好話的人實際上離這個標準正遠。
我對於我們自己內部的傾軋,比對敵人在算計我們,還覺得可怕。

人物評價

華盛頓是資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軍事統帥、美國國父。獨立戰爭期間率領美軍與英軍進行了艱苦的戰鬥,著名戰役有德拉瓦之役普林斯頓之役薩拉托加之役。就任總統後建立和完善民主法製成立最高法院 ,創立合眾國銀行,統一貨幣建立稅制,鼓勵發展民族工業 ,使新生的美國步入正軌。
作為美利堅合眾國的奠基人,華盛頓的名字家喻戶曉,他的聲望主要來自3方面的工作:
第一,美國獨立戰爭中的軍事領袖。
誠然,他決非是一位軍事天才,當然也決不能與亞歷山大和凱撒一類的將軍相提並論。他的成功看起來似乎是由於同他對壘的英軍將領的出人意料的無能,另一半才是由於他自己的才能。儘管如此,人們也許記得,當美軍將領遭遇慘敗時,華盛頓雖然也小有失利,但他堅持作戰,終於贏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
第二,立憲會議主席。
雖然他的思想對於美國憲法本身影響不大,但是他的支持者和他的名望對各州批准這部憲法卻起了重大的作用。當時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反對新憲法,如果沒有華盛頓的支持,新憲法就不可能被採納。
第三,美國第一任總統。
美國有一位華盛頓這樣德才兼備的人作為第一任總統是幸運的。翻開南美和非洲各國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一個以民主憲法為伊始的新國家,墮落成為軍事專制國家也是易如反掌。華盛頓是一位堅定的領袖,他保持了國家的統一,但是卻無永遠把持政權的野心,既不想做國王,又不想當獨裁者。他開創了主動讓權的先例──一個至今美國仍然奉行的先例。
與當時的其他美國領袖如托馬斯·傑弗遜詹姆斯·麥迪遜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等相比,喬治·華盛頓缺乏創新的精神和深刻的思想。但是他比所有這些雄才大略的人物都重要得多,無論在戰爭還是和平期間,他在行政領導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他任何政治運動都不會達到目的。對美國的形成,麥迪遜的貢獻是重大的,而華盛頓的貢獻幾乎可以說是不可缺少的。
喬治·華盛頓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們怎樣認識他給美國所帶來的歷史意義。要求一個當今的美國人對那種歷史意義做出不偏不倚的評價自然是困難的。
雖然美國在20世紀中葉具有甚至比鼎盛時期的羅馬帝國還要大的軍事力量和政治影響,但是其政權也許不會象羅馬帝國那樣行之久遠。另一方面,美國所取得的技術成就有幾項將來也會被其他民族視為有重大意義的,這一點看來是有目共睹的。例如飛機的發明和人類在月球上的登入就代表了過去世世代代人們夢寐以求的成果;很難想像核武器的發明將來會被看成是無足輕重的成就。
既然喬治·華盛頓大體上可以和羅馬的奧古斯都·凱撒相媲美。如果說把華盛頓排得略低了一點兒,那主要是因為他比奧古斯都領導的時間要短得多,還有許多其他人如班傑明·富蘭克林托馬斯·傑弗遜和詹姆斯·麥迪遜對美國的形成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華盛頓比亞歷山大大帝拿破崙這樣的人物排得高些,因為他的功勞比起他們的來說是更加不可磨滅的。
徐繼畲所著的《瀛環志略》中有云:“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於勝廣,割據雄於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為公。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余見其畫像,氣貌雄毅絕倫,嗚呼,可不謂人傑矣哉!美利堅合眾國之為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襲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
由於他扮演了美國獨立戰爭和建國中最重要的角色,華盛頓通常被稱為美國國父。學者們則將他和亞伯拉罕·林肯並列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在美國線上於2005年舉辦的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中,華盛頓被選為美國最偉大的人物第四位。

砍櫻桃樹

教科書中:喬治·華盛頓小時候,華盛頓很調皮。他得到一把漂亮的小斧頭後,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很生氣。華盛頓見闖了禍,他雖然害怕,但他是個不說謊的孩子,就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被感動了,高興地說: "我的好兒子,爸爸寧願損失一千棵櫻桃樹,也不願你說一句謊話。爸爸原諒誠實的孩子。不過,以後再也不能隨便砍樹了。"
事實:1799年,華盛頓去世。1806年,有位叫Mason Locke Weems的牧師為華盛頓寫傳記,為了宣揚華盛頓的美德,也為了替美國人樹立模範,憑空杜撰了這個故事。
不能為了中美邦交就無原則的美化華盛頓,這嚴重的違反了做人的良知起碼的道德觀,強烈呼籲刪除華盛頓砍樹這一虛構的故事,不能在誤導小朋友們了。

紀念物

·在今天,華盛頓的臉龐和肖像通常被作為美國的國際象徵標誌之一,並也成為了旗幟和國璽的圖像。或許最普遍的就是1美元的鈔票和25美分硬幣上他的肖像了,在1美元鈔票上所用的華盛頓肖像是由吉爾伯特·斯圖爾特(Gilbert Stuart)所畫的,這幅肖像同時也是早期美國藝術的重要作品。
·華盛頓和西奧多·羅斯福、托馬斯·傑斐遜、亞伯拉罕·林肯4位總統一起被卡爾文·柯立芝所選上,他們的臉龐被刻在拉什莫爾山的巨大石壁上,成為美國最知名的雕像群之一。
·美國的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則以華盛頓為名。華盛頓對於聯邦政府哥倫比亞特區的建立有極大關聯,也是他挑選了白宮的位置。因此後來建立了華盛頓紀念碑以紀念他,紀念碑也成了華盛頓特區最著名而醒目的地標之一。華盛頓也在遺囑中捐贈了一部分資金,以在當地建立一所大學,而這所大學後來便命名為喬治·華盛頓大學也紀念他。
·緊鄰大西洋的華盛頓州也成為美國唯一一個以總統為名的州。
·美國海軍歷年來的軍艦也有三艘陸續以華盛頓為名。仍在服役的是一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華盛頓號航空母艦。
·連線新澤西州和紐約市的橋樑也被命名為喬治華盛頓橋。
·一種棕櫚科屬的樹木學名也被取名為華盛頓葵(Washingtonia)。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