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三聖像

華嚴三聖像

華嚴三聖像,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在寶頂大佛灣南岩東端,有三尊擎天柱般的立像。中為毗盧舍那佛,左右為文殊、普賢二菩薩。三尊像合稱華嚴三聖。華嚴三聖像高7米、肩寬2.9米、胸厚1.4米。

基本信息

簡介

華嚴三聖像華嚴三聖像
華嚴三聖像位於寶頂山第5龕,宋代作品。頂高8.20米,像全寬14.5米。主像為華嚴三聖,均面向西北,身著U字領袈裟,赤足立於雙蓮台上,每一像(含蓮座)高7米,肩寬2.90米,胸寬1.40米,蓮座高0.50米。蓮座下為須彌山,高1.10米,寬14.5米。三聖中,毗盧舍那佛居中,頭有螺髻,頂上現出毫光兩道,垂目下視,左手結印,右手平伸。佛之左為文殊,頭戴花冠,雙手捧舍利寶塔。佛之右為普賢,亦戴花冠,左手托七重寶塔,右手扶塔身。文殊普賢之胸部飾瓔珞,膝部下面有掛飾。
主像後壁,刻有81個小圓龕,每龕直徑0.76米,平均分布於壁上,每龕內均有一小坐佛,內有一圓龕刻有趙智鳳坐像。圓龕上有雲彩、山水、奇石。
在毗盧舍那佛左腳旁,立有宋宇文屺詩碑,高1.74米,寬0.91米。在文殊右腳前,立有明楚人戰符《靈湫泉》詩碑,高1.08米,寬0.61米。二碑文略。在文殊、普賢蓮座下前方之須彌山上,各刻有一獅,跪頂供盤。右邊獅子所頂供盤已殘。

居中的毗盧舍那佛螺髻金身,頂現毫光,左手結印,右手平伸。"毗盧舍那"為梵文音譯。意譯為"光明普照","大日"。密宗認為,"毗盧舍那"即"大日如來"(摩河毗盧舍那),身上可以具現上天下地的一切,是理智不二的法身佛,為密宗崇尊的主要偶像。佛教認為,佛有法身、應身、報身三種身。一般指法身佛為毗盧舍那佛,應身佛為釋迦牟尼佛,報身佛為盧舍那佛。法身相對生身而言。釋迦由生到死是生身。死後生身雖不存在,但其功德和法性是永恆的,他悟得的真理,傳播的言教,即法是永存的。由於有法才有佛存在,所以佛以法為身,稱為法身。
毗盧舍那佛左側的普賢頭戴五佛寶冠,手捧舍利寶塔。右側的文殊亦頭戴花冠,左手掌中托七重寶塔,右手扶塔身。值得注意的是,此塔雖高1.8米,重約千斤,卻歷千年不墜。這是由於藝術大師們利用菩薩袈裟,把一幅大衣襟搭在右臂的手腕上斜著下垂,與膝部相接,使塔的重力經袈裟落傳到腳下的基座上,而不是全憑懸空的手掌承受的緣故。如此巧妙地處理,無疑是古代大師成功地把建築力學運用於藝術創作中的典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