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絲子科

菟絲子科

菟絲子科屬於雙子葉植物綱植物一科。一年生寄生草本。夏秋開小白花,花多,鍾狀,成簇生長。結球形果實,宿存花冠只包圍著果實的下半部。其屬植物菟絲子( C. chinensis )的宿存花冠則全包著果實。莖黃色,無葉,有吸收根伸入寄主維管束內吸收養份及水份。

基本信息

簡介

菟絲子菟絲子

菟絲子是一種生理構造特別的寄生植物,其組成的細胞中沒有葉綠體,利用爬藤狀構造攀附在其他植物,並且從接觸宿主的部位伸出尖刺,戳入宿主直達韌皮部,吸取養分以維生,更進一步還會儲存成澱粉粒於組織中。一年生寄生草本。莖絲線狀,橙黃色。無葉。花簇生,外有膜質苞片;花萼杯狀,5裂;花冠白色,長為花彎2倍,頂端5裂,裂片常向外反曲;雄蕊5,花絲短,與花冠裂片互生;鱗片5,近長圓形。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顆,花柱2,往頭頭狀。朔果近球形,成熟時被花冠全部包圍;種子淡褐色。花果期7—10月。

特徵

寄生草本。莖纏繞,黃色或紅色,藉助吸器固著於寄主。無葉,或退化成小鱗片。花小,排成總狀、穗狀或簇生成頭狀花序;花部5—4基數;萼片近相等;花冠筒內面基部雄蕊下有5個流蘇狀的鱗片;雄蕊著生於花冠喉部或花冠裂片之間;花粉近球形至扁球形;具3—6溝;外壁兩層等厚或外層厚於內層,表面具顆粒至細網狀或粗網狀紋飾。子房上位,2室,每室2胚珠。蒴果周裂或不規則破裂。

外觀

菟絲子菟絲子

黃色,無葉綠體的爬藤,經光學顯微鏡放大橫切片,在有碘液染色的情況下,可清楚看見儲存在組織之中的澱粉顆粒

沒有葉子的構造

白色,五個幾乎相等的花瓣以正五邊形(正五角星)的方式排列,在解剖顯微鏡下可清楚看到花的中央,有兩個柱頭,圍繞柱頭的是五支雄蕊,雄蕊分布角度平均,大約可以連成正五邊形

分布

連雲港、邱縣、銅山、寶應、南京、吳江等地,生長在山坡路旁、河邊,多寄生在豆科、菊科、蓼科等植物上;分布於華北、華東、中南、西北及西南各省。

所有屬

本科僅有菟絲子屬1屬,約150種,廣布於全世界暖溫帶,主產美洲。我國約有10種,南、北均產。常見的如菟絲子C.chinensis Lam.,莖纖細呈毛髮狀。花簇生成小傘形或小頭狀花序;花柱2。蒴果全為宿存的花冠所包圍,成熟時整齊周裂。通常寄生於豆科、亞麻科、菊科等植物上,為大豆、亞麻等作物的有害雜草。種子藥用,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止瀉。

所屬目

茄目是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的一個目。

近期的APG II 分類法主張茄目有下列五個科:
茄科(Solanaceae)
鏇花科(Convolvulaceae)
山醋李科(Montiniaceae)
蜜穗桔梗科(Sphenocleaceae)
田基麻科(Hydroleaceae)

早期的克朗奎斯特分類法(Cronquist system)在茄目下有八個科:
鏇花科(Convolvulaceae)
菟絲子科(Cuscutaceae)
核果木科(Duckeodendraceae)
田基麻科(Hydrophyllaceae)
睡菜科(Menyanthaceae)
假茄科(Nolanaceae)
花荵科(Polemoniaceae)
茄科(Solanaceae)

本目與龍膽目接近,二者來自共同的祖先。

用途

種子含脂肪油及澱粉;又可入藥,為滋養性強壯收斂藥,治陽痿,遺精,遺尿等症。
味辛甘,性平,無毒。治腰痛、口苦燥渴、明目、助筋脈,益氣力。

代表植物

菟絲子

菟絲子菟絲子

菟絲子為雙子葉植物藥鏇花科植物菟絲子或大菟絲子的種子。菟絲子植物特徵:無根無葉寄生性一年生草本,喜歡在陽光充足的開闊環境中生長,常寄生於蔓菁或馬鞍藤上。莖細長,絲狀,光滑,黃色。葉退化,細小卵形,薄膜質的鱗片葉。白色的小花在夏天開放。果為蒴果(帶殼的果實),扁球形。菟絲子在中藥界是大大有名的,它不僅可治各種瘡痛、腫毒,又能滋養強壯治黃疸,效用真是不勝枚舉。
菟絲子商品分為大粒菟絲子和菟絲子兩種,菟絲子為主流產品,全國普遍套用。大粒菟絲子以粒飽滿,黑褐色均勻,無雜質者為佳;菟絲子以粒飽滿,質堅實,灰棕色或黃棕色者為佳。
菟絲子:類圓形或卵圓形,兩側常凹陷,長徑約1.5毫米,短徑約1毫米。表面暗棕色或紅棕色,為粗糙。在擴大鏡下觀察;表面有細密的深色小點,一端有淡色圓點,其中央有線性種臍。質堅硬,不易破碎,強壓之不碎而被壓扁。種皮剝去後,胚乳膜質套裝,套於胚外,胚細長卷鏇狀。氣無,味微苦澀。
細辛是臨床常用中藥,具發表散寒、溫肺止咳、祛風止痛的功效。臨床用於治療風寒頭痛、鼻淵、肺寒咳喘、風濕痹痛,外用治牙痛等。藥典規定其劑量為1~3g,外用適量。細辛以全草入藥。
細辛商品:北細辛常捲縮成團,根莖橫生呈不規則圓柱形,具短分枝,長1~10厘米,直徑0.2~0.4厘米;表面灰棕色,粗造,有環形的節,節間長0.2~0.3厘米,分枝頂端有碗狀的莖痕。根細長,密生節上,長10~20厘米,直徑0.1厘米。表面灰黃色,平滑或具縱皺紋,有鬚根及根痕。基生葉1~3,具長柄,表面光滑。葉片多破碎,完整者心形至腎狀心形,全緣,先端急尖,基部深心形,長4~10厘米,寬6~12厘米,表面淡綠色。有的有花多皺縮,鐘形,暗紫色,花被頂裂片由基部反卷與花被筒幾全部相貼。果實半球形,氣辛香,味辛辣、麻舌。
漢城細辛:根莖直徑0.1~0.5cm,節間長0.2~1cm 。基生葉多為2,葉柄有毛,葉片較厚。花被裂片開展。果實半球形。
華細辛:根莖長5~20cm,直徑0.1~0.2cm,節間長0.2~1cm。基生葉1~2枚,葉片較薄,心形,先端漸尖。話被裂片開展。果實近球形。氣味弱。
細辛為常用中藥,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痰之功能。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

藥用價值

【英文名】 SEMEN CUSCUTAE
【別名】豆寄生、無根草、黃絲、黃絲藤、無娘藤、金黃絲子
【來源】本品為鏇花科植物菟絲子 Cuscuta chinensis Lam. 的乾燥成熟種子。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植株,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製法】
菟絲子:除去雜質,洗淨,曬乾。
鹽菟絲子:取淨菟絲子,照鹽水炙法(附錄Ⅱ D)炒至微鼓起。本品表面棕黃色,裂開,略有香氣。加沸水浸泡後,表面有黏性,煎煮後可露出黃色至棕褐色卷鏇狀的胚。
【性狀】本品呈類球形,直徑1~1.5mm。表面灰棕色或黃棕色,具細密突起的小點,一端有微凹的線形種臍。質堅實,不易以指甲壓碎。氣微,味淡。
【鑒稹
(1) 取本品少量,加沸水浸泡後,表面有黏性;加熱煮至種皮破裂時,可露出黃白色卷鏇狀的胚,形如吐絲。
(2) 本品粉末黃褐色或深褐色。種皮表皮細胞斷面觀呈類方形或類長方形,側壁增厚;表面觀呈圓多角形,角隅處壁明顯增厚。種皮柵狀細胞成片,斷面觀2 列,具光輝帶;表面觀呈多角形皺縮。胚乳細胞呈多角形或類圓形,胞腔內含糊粉粒。子葉細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性味歸經】甘,溫。歸肝、腎、脾經。
【功能主治】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用於陽痿遺精,尿有餘瀝,遺尿尿頻,腰膝酸軟,目昏耳鳴,腎虛胎漏,胎動不安,脾腎虛瀉;外治白癜風。
【用法用量】 6~12g;外用適量。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菟絲子科植物

菟絲子科(Cuscutaceae),僅有菟絲子屬1屬,約150種,廣布於全世界暖溫帶,主產美洲。中國約有10種, 南、北均產。常見的如菟絲子C.chinensis Lam.,莖纖細呈毛髮狀。通常寄生於豆科、亞麻科、菊科等植物上,為大豆、亞麻等作物的有害雜草。種子藥用,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止瀉。2005年10月“植物吸血鬼”菟絲子首次在成都市區被發現。2011年6月,菟絲子再襲成都,斷枝沾地即活。

菊亞綱

菊亞綱雙子葉植物綱的一亞綱,共11目,49科,約60000種,為被子植物門中最大的一個亞綱。木本或草本。常單葉,花4輪,花冠常結合,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或更少,常著生在花冠筒上,絕不與花冠片對生,心皮2—5,常2,結合。
龍膽目馬錢科;Retziaceae;龍膽科;Saccifoliaceae;夾竹桃科蘿藦科
茄目Duckeodendraceae;Nolanaceae;茄科鏇花科菟絲子科莕菜科花荵科田基麻科
唇形目Lennoaceae;紫草科馬鞭草科唇形科
水馬齒目杉葉藻科水馬齒科;Hydrostachyaceae
車前目車前科
玄參目醉魚草科木犀科玄參科;Globulariaceae;苦檻藍科列當科苦苣苔科爵床科胡麻科紫葳科;Mcndonciaceae;狸藻科
桔梗目五膜草科尖瓣花科桔梗科花柱草科;Donatiaceae;Brunoniaceae;草海桐科
茜草目茜草科假牛繁縷科
川續斷目忍冬科五福花科敗醬科川續斷科
CalyceralesCalyceraceae
菊目菊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