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藥

菌物藥

由於傳統上沒有菌物藥的概念,因此,人們把藥用真菌歸到了植物藥內。 以液體發酵的菌絲,菌球入藥,以“菌質”入藥即套用“藥用真菌固體發酵系列工程”生產的各類菌質。 總之,只要菌物學與藥物學研究人員之間進行緊密合作,藥用真菌發展中存在的困難是可以克服的。

生物製藥已經不是新奇的事情,但是菌物藥對於現在的醫藥市場來說還是少見的,很多研究機構和發展中心現在都在研究和製造菌藥藥。下面讓我來介紹一下:


介紹

菌物是與動物,植物相併列的一大群真核生物,包括真菌,黏菌和假菌(卵菌等)3類。菌物藥是一類以菌物體或提取的有效成分加工而成的有治療疾病作用的藥物,是中藥的中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上將數量極少的藥用真菌歸於植物,至今中藥範疇內還沒有一類菌物藥。
被列入植物而有真核的菌類和植物有著根本性的差別:首先是營養方式不一樣。植物靠自己的葉綠素通過光合作用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屬於自養方式。菌物沒有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它們只能攝取在它們體外周圍有機物質,屬於異養方式。再從菌物的細胞壁組成來看,大多數菌物含有的是甲殼質,而不是植物細胞壁中含有的纖維素。由此可見,菌物既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應該是個獨立的類別,與動物界和植物界並駕齊驅。

發展

中國是傳統醫藥大國,中醫藥的研究和套用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由於中國遼闊的國土、複雜多樣的自然環境,使她的藥用植物資源儲量豐富、種類繁多。我國中藥材種類有12807種,並分為植物藥(11146種,占80%以上)、動物藥(1581種)、礦物藥(80種),常用大宗植物藥(320種),總蘊藏量為850萬噸。由於傳統上沒有菌物藥的概念,因此,人們把藥用真菌歸到了植物藥內。但隨著生命科學的不斷發展和藥用菌物對人類健康作出的突出貢獻,“菌物藥”的概念已被科學家重新認識,藥用真菌產業化的腳步也越來越快。中國真菌入藥歷史悠久,2000年前即有記載。目前藥用真菌入藥主要有三種方式:直接以子實體,菌核入藥。以液體發酵的菌絲,菌球入藥,以“菌質”入藥即套用“藥用真菌固體發酵系列工程”生產的各類菌質。

生產工藝

固體發酵是中國歷史上固有的一類中藥生產工藝,稱"制曲工藝”,發展至今已成為"藥用真菌固體發酵系列工程”是中藥菌物藥的重要生產工藝,各種菌質將構成中藥的一個新領域。
由於真菌比動物藥和植物藥的個體小,觀察研究比較困難,而且因為歷史上對真菌的生活史了解不全面,在套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傳統的用藥習慣只是把真菌以大型子實體、菌核等入藥,形成了菌物研究和藥物研究不能很好地結合。同時,由於缺乏從菌物發展到藥物的科學數據支持,給企業報批菌物類新藥增加了難度。

菌物藥菌物藥製作流程

對此,中國菌物藥發酵生產領先的企業江蘇神華藥業有限公司卻有自己的看法。該企業認為,藥用真菌的發展難度雖大,但在臨床上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值得深入研究:
一是如今開發的幾十個藥用品種治療疾病種類的面很寬廣,幾乎涉及臨床各重要科室。用於消化系有猴頭菇,呼吸系有金耳,心血管有安絡小皮傘、蟲草,泌尿系有蟲草、茯苓,神經系有靈芝、天麻,抗癌有雲芝、香菇,肝病有雲芝等。
二是生產可控性比較難。
三是高效率,可以進行工業化生產,其速度快、效率高。真菌的生長速度遠快於動、植物。1頭500公斤的食用公牛,在24小時可生產0.5公斤的蛋白質;而同樣重量的酵母菌,以質量較次的糖液(如糖蜜)和氨水為原料,24小時可以生產50000公斤的優質蛋白質。
總之,只要菌物學與藥物學研究人員之間進行緊密合作,藥用真菌發展中存在的困難是可以克服的。我們可以預見,不久中成藥的分類中將會出現一類全新的藥物——“菌物藥”。

雲芝

現在臨床使用較多的真菌——雲芝,又名青芝,原產於中國雲南及貴州一帶。

菌物藥雲芝

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就記載我國中醫用雲芝治療″痛腫″(惡性腫瘤)。民間亦流傳用雲芝治療惡性腫瘤的驗方。傳統的化療在殺死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殺死殺傷正常的細胞造成心、肺、胃、肝等方面的損傷。現代研究證明“雲芝”體內含有豐富的多糖,人們稱它們為雲芝多糖。雲芝多糖能調節人體免疫功能,能增加T細胞、NK細胞、巨噬細胞的活力。實驗證明它對人體的肝臟損傷有修復作用,全面調節免疫系統的功能,促使受損傷的肝細胞得到恢復,快速降酶。江蘇神華藥業有限公司在上世紀80年代初即被江蘇省藥品管理局認定為藥用真菌生產基地。近年來他們利用現代科技對雲芝這一神奇的菌物進行生產精製,推出了雲泰•雲芝肝泰膠囊雲芝菌膠囊、雲欣•雲芝胞內糖肽膠囊等系列品種,為廣大的患者減輕了痛苦。

醫藥經濟報2006年第23期(文章出處:2006年第23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