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牛卡架

莽牛卡架是升麻的一個別名。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用於風熱頭痛,齒痛,口瘡,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陽毒發斑;脫肛,子官脫垂。

植物介紹

莽牛卡架是升麻的一個別名.
升麻
[來源] 本品為毛莨科植物大三葉升麻興安升麻或升麻的乾燥根莖。
[採制] 秋季採挖,除去泥沙,曬至鬚根乾時,燎去或除去鬚根,曬乾。
[性狀] 本品為不規則的長形塊狀,多分枝,呈結節狀,長10~20cm,直徑2~4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堅硬的細鬚根殘留,上面有數個圓形空洞的莖基痕,洞內壁顯網狀溝紋;下面凹凸不平,具鬚根痕。體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有裂隙,纖維性,黃綠色或淡黃白色。氣微,味微苦而澀。
[性味與歸經] 辛、微甘,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 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用於風熱頭痛,齒痛,口瘡,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陽毒發斑;脫肛,子官脫垂。
[用法與用量] 3~9g。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
-------------------------------------------------------------
升麻
升麻為毛莫科植物興安升麻Cimicifugadahurica(Tur-CZ.)Maxim. 的
早春展葉前的幼嫩的莖。又稱苦菜苦裡牙。升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二至
三回三出複葉,互生,小葉卵形。早春把幼嫩(展葉前)的升麻莖經製作後
食用,清香爽口,略帶苦味。奇妙的是吃一口升麻再吃一口小米粥則變苦為
甜,原來因小米內的多糖類與升麻的阿魏酸異阿魏酸、發生水解反應而生
成蔗糖和果糖之故。
幼葉同樣可作涼拌菜,炒菜或主食菜餡。具有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
治胃炎、牙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
【英文名】 RHIZOMA CIMICIFUGAE
【別名】莽牛卡架、龍眼根窟窿牙根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大三葉升麻 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 、興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 Maxim . 或升麻 Cimicifuga foetida L. 的乾燥根莖。秋季採挖,除去泥沙,曬至鬚根乾時,燎去或除去鬚根,曬乾。
【製法】除去雜質,略泡,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性狀】本品為不規則的長形塊狀,多分枝,呈結節狀,長10~20cm,直徑 2~4cm 。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堅硬的細鬚根殘留,上面有數個圓形空洞的莖基痕,洞內壁顯網狀溝紋;下面凹凸不平,具鬚根痕。體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有裂隙,纖維性,黃綠色或淡黃白色。氣微,味微苦而澀。
【鑑別】取本品粉末3g,加1%碳酸氫鈉溶液50ml,放置過夜,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濾液用稀鹽酸調節PH值至2~3,用乙醚提取3次(20ml、15ml、15ml),合併醚液,揮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阿魏酸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用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酸(4:1: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新配製的1%三氯化鐵和1%鐵氰化鉀(1:1)的混合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歸經】辛、微甘,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用於風熱頭痛,齒痛,口瘡,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陽毒發斑;脫肛,子宮脫垂。
【用法用量】 3 ~9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備註】
(1)本品發表力弱,一般表症較少套用,因其透發作用,故多用於麻疹透發不暢,常與葛根配合套用。本品清熱解毒以治胃火亢盛的牙齦浮爛、口舌生瘡及咽喉腫痛,臨床常與石膏、黃連等配伍;對熱病高熱、身發斑疹以及瘡瘍腫痛,升麻又可配銀花、連竅、赤芍、當歸等同用。升麻的升舉陽氣作用與柴胡相似,故兩藥往往相須為用,並多配補氣藥黨參、黃耆以昇陽舉陷。
(2)升麻一藥,主要有升舉透發及清熱解毒等功效。它的升舉透發的功用與柴胡、葛根相近而力較強,配柴胡則用於升提,配葛根則用於透疹。至於它的清熱解毒的作用頗佳,這是它的特點,配黃連、石膏可用治胃火齒痛,配黃芩、連翹、牛蒡子、板藍根等可用治頭面丹毒。

藥性介紹

【摘錄】《中國藥典
釋名 亦名周麻。
氣味 甘、苦、平、微寒、無毒。
主治
1、豌豆斑瘡(狀如豌豆,有白漿,由頭面傳及軀體,不急救有生命危險)。
用蜜煎升麻,隨時取食。另以水煮升麻,棉花沾藥汁洗瘡。
2、突發腫毒。用升麻磨醋,隨時塗搽。
3、喉痹。用升麻片含咽,或以升麻半兩煎水服,引吐為效。
4、胃熱牙痛。用升麻煎湯,熱漱並咽下。方中加生地黃亦可。
5、口舌生瘡。用升麻一兩、黃連三分,共研為末。棉裹藥末含咽。
6、痱子熱癢。用升麻煎湯服並洗痱子。
7、產後惡血不盡。用升麻三兩,加清酒五升煮成二升,分兩次服下。
8、解莨菪、野葛等毒。用升麻煮汁,多服。
苦參
釋名 亦名苦 、苦骨、地槐、水槐、菟槐、驕槐、野槐、白莖。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1、熱病發狂。用苦參末,加蜜調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
湯送下。也可用苦參末二錢,水煎服。
2、傷寒結胸(傷寒流行時,感病四、五日,胸滿痛,大發燒)。用苦參
一兩,加醋三升,煮成一升二合,服後能吐即愈。
3、谷疸(頭昏、心慌、發黃。這是大病後暴食傷胃所引起)。用苦參二
兩、龍膽一合,共研為末,加牛膽調藥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生
大麥煎汁送下。一天服三次。
4、毒熱足腫。用苦參煮酒多擦。
5、夢遺食減。用苦參三兩、白朮五兩、牡蠣粉四兩,共三為末;另取
雄豬肚一個,洗淨,在沙罐中煮爛,和藥搗勻,做成丸子,如小豆大。
每服四十丸,米湯送下。每天服三次。久服能使身體轉健,食量增加,
不再夢遺。
6、飲食中毒。用苦參三兩,苦酒一升半,煮成八合,分兩次服,取吐
即愈。
7、血痢。用苦參炒焦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
米湯送下。
8、脫肛。用苦參、五倍子、陳壁土等分,煎湯洗患處,並以木賊末敷
上。
9、齒縫出血。用苦參一兩、枯礬一錢,共研為末。一天擦齒三次,有
效。
10、鼻瘡流膿發臭。用苦參、枯礬各一兩,生地黃汁三合,加水煎濃,
隨時滴瘡上。
11、遍身風疹(痛不可忍,涎痰多,夜難睡)。用苦參末一兩,另用皂角
二兩,在水一升中揉濾取汁,瓦器內熬成膏,和藥末做成丸子,如梧子
大。每服三十丸,飯後服,溫水送下。
12、大風癩(按:即麻風)。用苦參五兩,切片,浸在酒三斗中,過一個
月後,每取取酒飲一合。一天三次。宜常服不斷。又方:苦參末二兩,
縫在豬肚子中煮熟,把藥去掉。病人先餓一天,第二天早晨,飲清水一
碗後,即取食豬肚,如吐出,須再吃。過一、二時後,以肉湯調“無憂
散”五、六錢服下。有惡物排出時,即為見效。再服皂角一斤(去皮,去
子)煮汁,汁中調入苦參末,另加何首烏末二兩、防風末一兩半、當歸
末一兩、芍藥末五錢、人參末三錢,一起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
十至五十丸,溫酒或茶送下。一天服三次。同時,還用麻黃、苦參、荊
芥煎水洗癩。又方:治大風癩及熱毒、風瘡、疥癬等,用苦參(去皮,
曬乾)一斤、枳殼(麩炒)六兩,共研為末,加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
三十丸,溫酒送下。一天服三次(白天兩次,夜間一次)。
13、皮膚疥癩,手足壞爛,時出黃水。用苦參三十一兩、荊芥穗十六兩,
共研為末,滴水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14、上下諸瘺(或在頸部,或在下部)。用苦參五升,在苦酒一斗中浸泡
三、四天后服下。
15、瘰癧結核。用苦參末四兩,加牛膝汁調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二
十丸,熱開水送下。
16、湯火傷。用油調苦參末敷傷處。
18、赤白帶下。用苦參二兩、牡蠣粉一兩五錢,共研為末;另以雄豬肚
一個,在水三碗中煮爛後,再搗成泥,和藥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
服百丸,溫酒送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