莢蓮

莢蓮

莢蓮(Viburnum))又名孩兒拳,為忍冬科莢屬落葉灌木,株高3米左右,莖直立,褐色,多分枝,葉片圓形至方卵形或廣卵形,葉長6至8厘米,寬約5厘米,邊緣有粗鋸齒。聚傘花序,小花白色,5至6月開放,果實廣卵形,9至10月成熟後呈深紅色。其株形適中,枝葉稠密,葉形美觀,白花素雅,紅果鮮艷,是製作盆景的優良樹種。此外,同屬還有雞樹條莢、蝶花莢等品種,也可用於製作盆景。

基本信息

莢蓮

(圖)莢蓮莢蓮

又名孩兒拳,為忍冬科莢。屬落葉灌木,株高3米左右,莖直立,褐色,多分枝,葉片圓形至方卵形或廣卵形,葉長6至8厘米,寬約5厘米,邊緣有粗鋸齒。聚傘花序,小花白色,5至6月開放,果實廣卵形,9至10月成熟後呈深紅色。其株形適中,枝葉稠密,葉形美觀,白花素雅,紅果鮮艷,是製作盆景的優良樹種。此外,同屬還有雞樹條莢、蝶花莢等品種,也可用於製作盆景。

科屬:忍冬科莢迷屬

產地:分布於中國長江流域各省,日本朝鮮半島也有分布。喜半陰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微酸、微鹼土壤都能適應。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最佳。耐寒,萌芽力強,耐修剪。花期5~6月。

用途:莢邊枝葉秀美,花色潔白,果色紅艷,可看葉、觀花、賞果。也可與其他花木搭配成景。

繁殖莢的繁殖可用播種、扦插、壓條等方法,也可在冬季至早春萌芽前採挖生長多年,植株矮小,形狀古樸的老樁製作盆景,其根系發達,側根、鬚根都比較多,很容易成活,但該植物最忌脫水,採挖後要及時在根部打上泥漿,以保鮮保濕,並及時栽種,不可長時間離土,以提高成活率。栽種前對植株進行修剪整形,但不要用水浸泡,以免造成根部傷口感染,先用純淨的沙子栽植於瓦盆中“養坯”,栽後澆以乾淨的自來水,這樣不僅具有較高的成活率,而且植株長勢也好。冬季採挖的樹樁上盆後入塑膠大棚保溫保濕,春季採挖的樹樁則不必罩塑膠袋,但要適當遮光,經常向植株噴水,以保持局部小氣候的濕潤。植株成活後的頭兩年為“養坯”階段,一般不進行造型,以促使根系發達,植株生長旺盛,所保留的枝條發粗,使乾與枝過渡協調。但也要根據需要剪去造型不必要的枝條,並適當牽拉,為以後的造型做好準備。
造型莢枝條柔軟,宜於蟠扎或牽拉,萌發力強,耐修剪,常採用修剪與蟠扎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造型,可根據樹樁形態的不同,加工成直乾式、斜乾式、曲乾式、臨水式、懸崖式等多種形式的盆景,樹冠可採用成三角形、饅頭形以及層次分明的圓片形或其他形狀。無論那種形式都要做到枝與乾、枝與枝之間比例協調,使之自然優美,達到“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的藝術效果。還可根據造型需要進行提根,使部分根系露出土壤,以增加盆景蒼老古樸的意境。
養護莢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稍耐陰,耐水濕,怕乾旱。平時可放在室外光照充足,通風良好處養護,勤澆水,以保持盆土濕潤,千萬不可乾旱,否則植株一旦脫水就會枝葉乾枯,嚴重時甚至整株死亡。經常向植株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使葉色光亮美觀。夏季高溫時注意遮光,以避免因烈日曝曬而引起葉片邊緣發乾。生長期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礬肥水,以使植株生長旺盛。莢蓮生長迅速,萌發力強,生長期應經常修剪,除去影響造型的枝葉,避免枝條過多、重疊、交叉,以保持植株內部的通風透光。為提高觀賞價值,可在生長期進行摘葉,摘葉後萌發的新葉不僅顏色嫩綠,而且細小,特別是經過幾次反覆摘葉後,葉片細小而稠密,具有較高的觀賞性。當果實成熟脫落後,要及時剪去枝端的殘枝,並將枝條適當短截,以保持樹形的美觀。莢蓮有一定的耐寒性,黃河以南地區可在室外避風向陽處越冬,如果冬季在室內擺放觀賞,應注意空氣的流通,否則不僅生長不良,還容易“退枝”。每1至2年的春季翻盆一次,盆土要求含腐殖質豐富,疏鬆肥沃,具有良好的排水保墒性。
參考資料:

http://www.sdtaishan.gov.cn/sites/jining/jinxiang/articles/E00000/1/68091.aspx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D3%F0%C9%C8%B6%B9

http://ecard.cnyw.net/flower/demo.asp?month=11&flower_ID=32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