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縣古城

莘縣古城

山東莘縣古城鎮原系山東莘縣縣城所在地。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以前,莘縣縣城在今山東莘縣徐莊鄉舊城村,因黃河泛濫,莘縣縣城傾圮,被迫遷往今山東莘縣古城鎮。至1956年,古城鎮一直是莘縣縣城所在地。1956年莘縣北遷至莘城鎮建立新縣城,並於1964年將古城劃歸為公社管轄,為區駐地。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聊城市莘縣古城鎮位於兩省(魯、豫)兩市(聊城市、濮陽市)四縣 (莘縣、陽穀縣、台前縣、范縣)交匯處,依堤(金堤)傍水(金堤河),風景秀麗,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曾為歷代名人匯集之地:仲由曾在此設院講學,秦始皇走馬修堤、設立點將台;“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曾在此任縣令,留下許多軼聞佳話;劉鄧大軍南下途經此處。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底蘊,無不展示著古城古樸、曲雅的民風,熱情好客的風俗習慣和禮儀之鄉的優良傳統。有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曾有孟望台、子路書院、鄭板橋大衙堂;現有秦皇堤遺址、金代鐵鐘、聊城市仲子文廟和莘,范、朝、濮四縣聯立鄉師故址等,又東臨著武松打虎景陽崗,西靠“水滸”十字城,古蹟遺址,比比皆是,構成了黃金旅遊之路。如今,鎮內紅磚碧瓦,店鋪林立,商賈雲集,貨暢其流,物豐其源。1995年,被列為聊城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99年被列為山東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農業氣候

聊城市莘縣古城鎮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該鎮農產品資源豐富,現有菜棚4000多個,食用菌棚6000餘個,種類有香菇、雙孢菇、草菇等十幾個品種,雜果5000畝,並設有山東省最大的花香菇交易市場和聊城市最大的香菜交易市場,實行菌種生產、原料供應、資金調控、市場銷售“四統一”,進行一條龍、系列化生產經營,產品遠銷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國際市場。周圍皆是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有較強的家產品加工潛力。

境內資源

近年來,聊城市古城鎮高舉招商引資旗幟,為客商創造一切便利條件,提供一切優惠服務,並強化招商引資優勢:一是位置重要,交通便利上。地處魯、豫兩省兩市四縣交匯處,是山東省西部對外開放之門戶,是聊城市的南大門,具有優良區位優勢,東臨平九鐵路,南靠濮台高速,北接柿子園范縣莘縣二級公路,境內有將古路、朝古路、柿古路、王古路,縱橫交錯,通車裡程160公里;水資源豐富,南依金堤河,東靠金線河,轄區內溝渠星羅棋布,聊城市仲子廟乾渠貫穿南北;二是通訊快捷、迅速。全鎮電話裝機量達6000門,移動、聯通基站林立;三是勞動力資源豐富,價格低廉,僅相當於發達地區的1/4到1/5;四是發展空間廣闊、優越。西距中原油田20公里,電力、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價格便宜量足,現可享受0.25元/度電,0.40元/平方米工業用天然氣的優勢條件,北距城區工業園區30公里,條件優越,服務優良;五是用地條件優惠。凡固定資產總額達150萬元以上者,均可免收三年租賃費和減收3年土地有償使用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