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哲學與山水詩

荒野哲學與山水詩

《荒野哲學與山水詩》是在我的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之上修訂而成。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荒野哲學與山水詩荒野哲學與山水詩
《荒野哲學與山水詩》是在我的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之上修訂而成。記得剛到蘇大的時候,茫然於“生態批評”這一術語。和學友們一起討論時,一直在考慮生態批評究竟是要對一些以自然為重或者不以自然為重的文學藝術作品進行批評,還是要提倡文學藝術家們在創作時努力立足於自然的視野;究竟是要在運用以往的諸種批評方法之時加進一個生態的維度,還是要另外創立一種全新的批評方法。

入讀後不久,導師魯樞元教授指導我們展開對現代都市的生態批評,我當時認為城市生活消解了人類個體和種群的童年,並竊喜於自己的發見。但事實上,我心裡明白,我熟悉和習慣的仍然是城市生活,無論童年還是成年。長久以來,城市裡養育出來的嬌弱的皮膚甚至難以抵禦生物量繁多的鄉野的蚊叮蟲咬。讀葦岸的《大地上的事情》,會無言地感動,更會深深地羞愧,因為大地於我而言,只是一個概念。諸多的自然物和農作物,對我來說,只是無名之“物”,我不認識它們,更不理解它們,我從來都只是通過文學藝術作品來閱讀和進入它們的感情世界。直到我看到李銀河的一句話:缺乏常識是可恥的,我才知道為此感到汗顏。雖然了解大地不僅是建立常識,更是培養我們人類最樸素和最本原的感情。所以批評城市生活,我的發見完全停留在觀念的層面,沒有任何切身的體驗作為支撐。

作者簡介

王惠,女,1970年出生,湘籍。華中科技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學士,海南大學文藝學專業碩士,蘇州大學文藝學專業博士。現為雲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教師,碩士生導師。已出版《文學閱讀——網路時代青少年文學閱讀的社會學研究》、《網路時代的美學》(合著,第二作者)等學術著作,參編《自然與人文——生態批評學術資源庫》等作品,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文學作品十多萬字。

圖書目錄

中文摘要

導論

第一節生態之維:文藝批評的新尺度

第二節荒野哲學:生態批評的新視野

第三節山水之間:生態批評之于山水詩

第一章:荒野之思:荒野的三個維度及其美學價值

第一節荒野的三個維度

1.時間維度中的荒野概念——人類的根系

2.空間維度中的荒野概念——人類的鄰居

3.心理維度中的荒野概念——人類的他者

第二節荒野的美學價值

1.回歸和超越:精神的自由之旅

2.敬畏與親近:情感的自然之維

3.野趣與生意:趣味的自在之美

第三節荒野和自然、環境、生態的區分

1.荒野和自然

2.荒野和環境

3.荒野和生態

第二章:荒山野水:中國古代山水詩的意象世界

第一節中國古代山水詩的幾個基本問題

1.界定:人與山水的相遇

2.緣起:人與山水的一體

3.流變:不絕的山水清音

第二節中國古代山水詩的荒野意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