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璧

基本信息

中國文人書畫家協會副主席

人物簡介

荊璧(1931~ 2007)字和卿,號京賓,藝名壁。曾用名斌。山西運城人。畢業於山西省運城師範學校。中國文人書畫家協會副主席,世界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今鑒》編委、山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書畫作品曾選入加拿大國際書畫展,獲日本文化交流書道展“秀作獎”,參加中國首屆農民書法展,獲奧運“希望杯”全國書法大獎賽特等獎等。曾編寫《書法健身論》等文章發表在《北京晚報》。書作刊登《人民日報》、《中國建設》、《長城詩書畫冊》等。先後有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20多家新聞單位對其書藝做過報導。傳略和書作輯入《當代書畫篆刻家大辭典》、《當代民間名人大辭典》、《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書畫作品精選》。

口書探索

他堅持口書探索已有四十餘年歷史;他的口書被人們稱為書壇一絕。荊老曾在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中央電視台、民族文化宮、北京市委黨校等地“表演”書法。華老、江澤民總書記、萬里副總理、王光英副委員長等許多國家領導都把荊老的《十九鵝群帖》當珍品收藏。有的還飄揚過海,受到國外藝術家的青睞,荊老用他獨秀一枝的書法天賦和繪畫意境,展示了漢字做為藝術品的舉世無雙,非拼音文字國家所能望其項背的。在中日韓書法展中,荊老的《十九鵝群帖》更是頻頻參展,並榮獲國際書法精品獎。著名音樂家王莘先生欣賞後,立即提筆譜曲,張鵬、少彬作詞,一首讚美荊璧《十九鵝群帖》的歌曲《神筆情》問世。在王莘歌曲創作獎基金會上,特別推薦歌手劉歡歌唱。

懷念荊璧

今年12月1日是伯父荊璧去世三周年的日子。三年前的這天,他隨中國書畫家協會的幾位好友從日本採風回來,剛入住到北京海軍招待所,有位書法愛好者便登門求字。伯父荊璧是個有求必應的人,他不顧旅途勞累認真研磨寫字,突然他暈倒在書案前,再也沒有醒來。那年他已是七十有九的人了。
聽父親說:他們弟兄五人,伯父排行老三,伯父幼時開始習字,從不貪玩,家裡的春種、秋收、鋤草、割麥無論農活多忙,他從不沾邊,好象家裡的農活與他無關。也許是家裡的勞力多,人們已經習慣了乾農活是都不打擾他。他寫字非常認真,紙用完了他就把棉絮綁在木棍上,沾著水在地上寫,後來條件好些了,他就收集廢報紙在報紙上練習寫字。有人統計了光他練過字的廢報紙一年就能裝六麻袋。
工夫不負有心人。伯父在長期的寫字生涯中不僅能用左右手雙管齊下,同時摸索出用嘴咬住毛筆也能寫字,最後達到三管齊下。他根據東晉王曦之的《十八鵝》演變創作出屬於他自己風格的《十九鵝群帖》。為了使“鵝群”更加充滿生命力,他有銳意創新獨闢蹊徑,多次變換反覆組合都給他的靈感以啟發。他書寫鵝字個個意氣風發,充滿靈性,有呼吸、有氣韻、雄渾厚重,“鵝”趣盎然。
1958年的冬季,伯父拜見了我國著名的書法大師李苦禪,現場作書受到李老的鼓勵並題詞:“荊璧少年精草書,前途深遠可畏也”。1960年春,伯父在西山見我過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北方第一才子景梅九先生,當他看到荊璧創作的十九鵝草體鵝字後,倍加讚賞,高興地說:古時卞和在荊山上發現了和氏璧,被人們稱為國寶,你的左右手口書“十九鵝”,也可稱做是國寶,荊璧這個名字叫的真是恰到好處。1992年春節前荊璧以自己創作的“書畫筆”並左右手口書三管齊下,為江澤民總書記書寫了書法代表作“十九鵝”條幅。1992年6月,王光英副委員長鑑賞了荊璧的書法表演後,興然命筆:“中華一絕”。著名畫家丁少光題詞:荊璧《十九鵝群帖》鵬程萬里。伯父的書法作品被歐、亞國家知名人世及國內眾多的書法愛好者喜愛、珍藏。
伯父的治學是認真的、嚴謹的。記得是92年的夏季我到北京去看望他。他居住在一個很普通的小房間,只有二十來平米,房裡也只有一桌、一椅、一櫃極為簡單的家具,到處都鋪放著書畫作品。我帶去了幾盒福同惠西點,他嚴肅地批評我:買這么貴的食品乾什麼,生活要簡單一點,家常飯就很好,不要浪費錢財。還記得有一次,在一家餃子館吃飯,飯後剩下了三個餃子,他也要帶走,並認真地對我說:愛惜糧食不要浪費。伯父你的言行教育了我,鼓勵了我,真的我很懷念你!
“雁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勤學習”。這是伯父二十年前為我所作的條幅,至今還掛在我的客廳,每當我看到它時,就仿佛感到伯父還在我的身邊,教我做人的準則,做事的道理。讓我浮想聯翩,思緒萬千。
伯父,您永遠是我工作生活中的坐標和榜樣!

荊璧禪師

荊璧,和尚即楚山紹琦禪師,是四川無際明悟派的創始人月幻無際禪師最著名的弟子,後成為臨濟正宗二十六世法嗣,被當時的朝廷冊封為“荊璧禪師”。《重修伏牛山紅椿寺記》碑是為紀念慈舟上人修復寺院而立,碑云:“乃慈舟上人以中貴披剃,棲跡伏牛幾星霜矣。企/荊璧踵印空殫心肆力,大振宗風……所以聲徹慈宮,頒經賜鏹,且奉懿旨建千盤盛會,講演秘典……”該碑立於萬曆十七年,碑文為“賜同進士出身,翰林院修撰承務郎傅野肖及徐聯芳撰”,“欽賜御馬太監張忠、陳儒、李官……”等九名太監立石。由此可知紅椿寺應是萬曆的母親李太后親自赦賜,是一座規格很高的皇家寺院,據原龍門石窟研究所所長溫玉成教授考證,印空的弟子明海,號慈舟,是一個太監,後出家到紅椿寺做了和尚。而參與立碑的九名太監中,有三人後來又參與了北京長春寺的建設。 紅椿寺位於車村鎮頂寶石村,據《重修伏牛山紅椿寺記》碑載:“寶剎霞張,納流雲聚。世宗時,荊璧和尚修之。印空和尚復修之”。也就是說,紅椿寺為荊璧和尚所創建。

和氏璧

jīnɡ bì
荊璧
和氏璧。亦用以泛指美玉。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六》:“立 神明 通天 之台,造甲乙之帳,絡以 隋 珠 荊 璧。” 南朝 宋 謝惠連 《鞠歌行》:“南荊璧,萬金貲, 卞和 不斲與石離。” 北周 庾信哀江南賦》:“ 荊 璧睨柱,受連城而見欺;載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