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南兵馬使太常卿趙公大食刀歌

《荊南兵馬使太常卿趙公大食刀歌》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之一。

概況

【作品名稱】荊南兵馬使太常卿趙公大食刀

阿拉伯彎刀阿拉伯彎刀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杜甫
【作品體裁】樂府
【作品出處】 全唐詩:卷222—20

原文

太常樓船聲嗷嘈,問兵刮寇趨下牢。
牧出令奔飛百艘,猛蛟突獸紛騰逃。
白帝寒城駐錦袍,玄冬示我胡國刀。
壯士短衣頭虎毛,憑軒拔鞘天為高。
翻風轉日木怒號,冰翼雪澹傷哀猱。
鐫錯碧罌鸊鵜膏鋩鍔已瑩虛秋濤,鬼物撇捩坑壕
蒼水使者捫赤絛,龍伯國人罷釣鰲。
芮公回首顏色勞,分閫救世用賢豪。
趙公玉立高歌起,攬環結佩相終始,萬歲持之護天子。
得君亂絲與君理,蜀江如線如針水。
荊岑彈丸心未已,賊臣惡子休乾紀。
魑魅魍魎徒為耳,妖腰亂領敢欣喜。
用之不高亦不庳,不似長劍須天倚。
吁嗟光祿英雄弭,大食寶刀聊可比。
丹青宛轉麒麟里,光芒六合無泥滓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原籍襄陽。一生坎坷。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被後世詩家尊為“詩聖”。漢族,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原籍湖北襄陽。杜甫的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曾祖父杜依藝曾任鞏令一職,祖父是初唐詩人杜審言官至膳部員外郎且有自己的自傳,父親杜閒有奉天令一職。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稱“詩聖”、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並稱“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篇流傳數量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
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為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之後裔(杜甫為杜預二十世孫)。

賞析

荊南兵馬使太常卿趙公大食刀歌,為杜甫所作的詩句,文中最出名的詞句為:“吁嗟光祿英雄弭,大食寶刀聊可比”,這句詩充分體現了阿拉伯民族精湛的鑄刀技能和勞動能力。詩句中的“大食寶刀”為名冠全球的大馬士革寶刀。
首先文章起篇立意不凡,以動襯靜,凸顯國力。再通過典故表達出那種平叛的決心與力度。結尾通過描寫大食寶刀,來突出了唐朝軍隊的勇武,很輕鬆的就做到“丹青宛轉麒麟里,光芒六合無泥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