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白斑病

草莓白斑病

草莓白斑病主要危害葉片,造成葉斑,大多發生在老葉上。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別名: 草莓白斑病、草莓葉斑病

病原中文名稱:草莓柱隔孢,有性世代為草莓球腔菌

病原拉丁學名: Ramularia tulasneii,有性態為 Mycosphaerella fragariae.

病原分類地位:真菌界、半知菌類(無性菌類)、絲孢綱、絲孢目、暗叢梗孢科、柱隔孢屬

真菌界、子囊菌門、腔菌綱、座囊菌目、座囊菌科、球腔菌屬

主要寄主:漿果類、十字花科、葫蘆科、豆科、茄科等植物

危害部位:葉、葉柄、果梗、嫩莖、漿果、種子

傳播因子:種苗、病殘體、土壤

危害症狀

葉柄、果梗、嫩莖和漿果及種子也可受害。葉上病斑初期為暗紫紅色小斑點,隨後擴大成2~5毫米大小的圓形病斑,邊緣紫紅色,中心部灰白色,略有細輪紋,酷似蛇眼。病斑發生多時,常融合成大型斑。病菌侵害漿果上的種子,單粒或連片侵害,被害種子邊同周圍果肉變成黑色,使之喪失商品價值。

病原形態特徵

草莓柱隔孢菌(Ramularia tulasneii.);屬真菌界、半知菌類(無性菌類)、絲孢綱、絲孢目、叢梗孢科、柱隔孢屬真菌。分生孢子梗叢生,無隔膜,30µm×3~4µm,分生孢子無色,圓柱形,單胞或1~2個隔膜,16~35µm×3.5~4.5µm,

有性世代為草莓球腔菌(Mycosphaerella fragariae.),屬真菌界、子囊菌門、腔菌綱、座囊菌目、座囊菌科、球腔菌屬真菌。子囊座多在秋季形成,淡很少見,球形或扁球形,黑色,直徑90~130µm.子囊長圓形或棍棒形,束生,子囊孢子卵形,雙胞,無色,一端略尖,13~15µm×3~4µm。

浸染循環

病菌以病斑上的菌絲或分生孢子越冬,也可產生細小的菌核越冬,還有的以產生的子囊殼越冬,越冬後翌春產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進行傳播和初次侵染,後期病部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病菌和表土上的菌核是主要傳播載體,病菌生育適溫為18~22℃,低於7℃或高於23℃發育遲緩。秋季和春季光照不足,天氣陰濕發病重,重茬田,管理粗放及排水不良地塊發病重。品種間抗性差異顯著。因都卡、新明星等較抗病。

發病因素

(1)連作地、前茬病重、土壤存菌多;或地勢低洼積水,排水不良;或土質黏重,土壤偏酸易發病。

(2)栽培過密,株、行間郁敝;氮肥施用過多,植株過嫩,蟲傷多的易發病。

(3)種苗帶菌,或有機肥沒有充分腐熟易發病,溫暖、高濕、多雨發病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移栽前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集中燒毀或漚肥;深翻地滅茬,促使病殘體分解,減少病源和蟲源。

(2)合理輪作,水旱輪作最好。

(3)選用生長勢強,坐果率高,耐寒、耐蔭、抗灰霉病、病毒病、白粉病、芽枯病等的抗病品種,母株應選擇品種純正、生長健壯、根系發達的無病種苗。

(4)移栽前3天,噴施一次防病治蟲的混合藥劑,帶土移栽、帶藥移栽,移栽時汰除病、弱苗,這是防治病蟲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5)幼苗蓋墒前噴施一次防病治蟲的混合藥劑,結合苗情,如果生長勢弱,可加入0.3%的尿素。

(6)選用排灌方便的田塊,高畦栽培,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達到雨停無積水;大雨過後及時清理溝系,防止濕氣滯留,降低田間濕度,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因為很多病害都是高濕引起的,要注意。

(7)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蟲嚴重的田塊,在移栽前穴施或溝施防病治蟲的藥土。

(8)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不用帶菌肥料,施用的有機肥不得含有本科作物病殘體。

(9)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於減輕病害。。

(10)地膜覆蓋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11)及時防治害蟲,減少植株傷口,減少病菌傳播途徑;發病時及時清除病葉、病株,並帶出田外燒毀,病穴施藥或生石灰。

(12)高溫乾旱時應科學灌水,以提高田間濕度,減輕蚜蟲、灰飛虱危害與傳毒。嚴禁連續灌水和大水漫灌。澆水時防止水滴濺起,是防止該病的重要措施。

(13)大棚栽培的,在移栽或育苗整地前以及收穫後,徹底清除病殘落葉,對棚膜、土壤及牆壁以及架材等表面噴藥,進行消毒滅菌,並適當放風排濕,也可在夏季休閒期,棚內灌水,地面蓋上地膜,閉棚幾日,利用高溫滅菌。

生物防治

90%新植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

2%春雷酶素(春日酶素、加收米)水劑350~700倍液

3%多抗黴素可濕性粉劑600-900倍液

25%阿米西達懸浮劑1500倍液

化學防治

(1)浸苗:

移植前清除種苗及重病株,並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苗15-20分鐘,待藥液乾後移栽。

(2)噴施用藥:

72%錳鋅·霜脲可濕性粉劑700倍液

69%錳鋅·烯醯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30%綠得保懸浮劑400倍液

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

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70%錳鋅·乙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72.2%霜霉威水劑600~700倍液

78%波·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56%霜霉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

60%滅克可濕性粉劑750~1000倍液

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7~10天噴施1次,共2~3次,採收前3天停止用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