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

公梅花鹿或公馬鹿頭上一對帶細毛的嫩角,可入藥。說明:鹿茸是公梅花鹿或公馬鹿頭上未骨化而帶柔軟細毛的嫩角。公梅花鹿、公馬鹿在8-10月齡時,額部開始突起,形成長茸基礎,二足歲以後,鹿茸開始分岔。每年采二次者,採收時間第一次在清明後45~50天,習稱“頭茬茸”;第二次約在立秋前後,習稱“二茬茸”。鹿角表面長有細毛,此點亦與一些草本植物相同。在古文獻中,“茸”字可用為“絨”,見《漢語大字典》袖珍本第1384頁。金釵鬥草,青絲勒馬, 風流雲散。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拼音:róng 注音:ㄖㄨㄥˊ簡體部首:艹,部外筆畫:6,總筆畫:9

繁體部首:艸,部外筆畫:6,總筆畫:12

五筆86&98:ABF倉頡:TSJ鄭碼:ECE

筆順編號:122122111四角號碼:4440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338

方言集匯

◎ 粵語:jung4 jung5

◎ 客家話:[寶安腔] jung2 [海陸豐腔] rung2 [客語拼音字彙] yung2 [台灣四縣腔] jung2 [梅州腔] jung2 [客英字典] jung2 [東莞腔] jung2 [陸豐腔] jung3

◎ 潮州話:而翁5 [揭陽、潮陽]而雍5 ,rong5(jông) [揭陽、潮陽]riong5(jiông)

基本字義

茸

1. ;草初生纖細柔軟的樣子:綠~~的草地。毛~~的小草。(作定語)

⒉ ;細柔的毛、發:“半脫紫~裘”。~毛。

⒊ ;指“鹿茸”(

雄鹿的嫩角;帶茸毛;含血液;):~客(指鹿)。參(shēn)~(指人參和鹿茸)。

『逆序』 鹿~|毛~~ ;『英文』 鹿茸:youngpiloseantler

詳細字義

1、(會意。字從艹,從耳。“艹”意為“類草”。“耳”指“一對耳朵”。“艹”與“耳”聯合起來表示“一對長在耳邊的‘類草’”。本義:公梅花鹿或公馬鹿頭上一對帶細毛的嫩角。說明:鹿茸是公梅花鹿或公馬鹿頭上未骨化而帶柔軟細毛的嫩角。公梅花鹿、公馬鹿在8-10月齡時,額部開始突起,形成長茸基礎,二足歲以後,鹿茸開始分岔。公鹿每年早春脫換新角。公鹿從三歲時開始鋸茸。每年可採收1~2次。每年采一次者,採收時間約在7月下旬。每年采二次者,採收時間第一次在清明後45~50天,習稱“頭茬茸”;第二次約在立秋前後,習稱“二茬茸”。鹿角成對,一邊一支,靠近耳朵。鹿角的萌發生長與草本植物同時,都在早春。鹿角表面長有細毛,此點亦與一些草本植物相同。所以古人用“艹”表示貌似草本植物的嫩鹿角,用“耳”表示出“鹿角成對,且長在耳朵附近”的意思。“茸”為會意字,無聲旁,故字音是從“絨”字借來。“戎”本義指商王朝軍隊每年一次對西方羌族發動的“減丁”戰爭,戰爭目的一是減少羌族成年男子數量,削弱其戰爭潛力;二是擄掠(“採收”)婦女兒童,用為奴隸。故“戎”的引申義為“每年一次”。而古人對鹿角的採收也是每年一次。故“茸”字的發音就借用了“戎”的字音。在古文獻中,“茸”字可用為“絨”,見《漢語大字典》袖珍本第1384頁。本字的《說文》解釋不可從。)

茸,艸茸茸皃。從艸,聦省聲。——《說文》

在闒茸之中。——司馬遷《報任安書》。註:“細毛也。”

2、又如:茸壑(長著青草、苔蘚的山洞、土穴)〈名〉

1)鹿茸的簡稱 [young pilose antler]

河天月暈魚分子,槲葉風微鹿養茸。——黃庭堅《詩》

2)柔細的毛 [down]。如:茸毛;茸茸

3)刺繡用的絲縷。同“絨” [velvet]。如:茸線(刺繡用的絲線。即“絨線”)

其桑其松,其杞其茸。——《管子·地員》

常用詞組

1、茸毛 róngmáo

[fine hair (of man or animals)] 身體表面或某些內壁長的短而柔軟的毛;一般指動物初生柔軟的細毛

2、茸茸 róngróng

⑴ [soft and thick]∶形容毛髮等濃密柔軟

⑵ [tuft]∶形容花草叢生

相逢之處花茸茸

與“茸”相關的詞語

茸茸狐裘尨茸狐裘蒙茸

套用

查看全部

⒈《高陽台·送陳君衡被召》(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車馬,平沙萬里天低。寶帶 金章,尊前茸帽風攲。秦關汴水經行地,想登臨都付新詩。縱英游、疊鼓清笳,駿馬名姬。

酒酣應對燕山雪,正冰河月凍,曉隴雲飛。投老殘年,江南誰念方回?東風漸綠西湖岸,雁已還有未南歸。最關情、折盡梅花,難寄相思。

⒉ 《水龍吟》( 陳亮)

鬧花深處層樓,畫簾半卷東風軟。春歸翠陌,平莎茸嫩,垂楊金淺。 遲日催花,淡雲閣雨,輕寒 輕暖。恨芳菲世辦,遊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

寂寞憑高念遠,向南樓、一聲歸雁。金釵鬥草,青絲勒馬, 風流雲散。羅綬分香, 翠綃封淚,幾多幽怨?正消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聲斷。

拼音是rong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