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色金龜子

茶色金龜子

昆蟲名,為鞘翅目,金龜子科。雜食性害蟲,危害銀杏、核桃、板栗、油茶、油桐、刺槐、梧桐、楓楊等多種樹木。其成蟲取食葉片與嫩枝,幼蟲(蠐螬)則危害根系。蟲口密度大的地方,可將葉片、嫩梢吃光,嚴重影響銀杏生長結實。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成蟲

茶色金龜子茶色金龜子
體長10―11.5毫米,長橢圓形,茶褐色。全身密被灰色絨毛。翅鞘上有4條縱線,並雜生灰白色小毛斑。腹面栗褐色,亦具絨毛。

橢圓形,乳白色。長約1.5毫米,寬約0.4毫米。

幼蟲

俗稱“蠐螬”,又叫“土蠶”,乳白色,頭部黃褐色,口器深褐色。觸動時,全身蜷縮成馬蹄狀。體表多皺紋及體毛。臀片上剛毛不規則散生。老熟幼蟲乳黃色,長約3―6厘米。

初為乳白色,後轉為淡黃色,羽化前轉變為黃褐色。腹未有一對突起。

發生規律

茶色金龜子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越冬。越冬幼蟲於次年4月下旬化並羽化。羽化後即外出危害各種植物的葉片與嫩枝。一般白天潛伏於土中,傍晚前後成群外出取食。6月初開始產卵。期約10―15天。幼蟲取食植物根部。越冬前,先築土室,幼蟲在土室中越冬。成蟲具假死性。

防治方法

捕捉成蟲

利用成蟲的假死性,在成蟲羽化盛期,於傍晚群集危害時,震落成蟲,蒐集並殺之。

殺滅幼蟲

結合中耕除草,破壞越冬土室,並及時殺滅蠐螬

藥劑防治

成蟲危害盛期,於下午4時起,噴施90%的敵百蟲1000倍液或25%滅幼脲500倍液等殺滅成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