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四月八

苗族四月八

苗族四月八是苗族人的傳統節日,又稱"亞努節"。每逢這天,附近的苗族都要聚集到噴水池舉行各種活動,紀念古代英雄亞努。人們在一起吹笙、跳舞、唱山歌、盪鞦韆、上刀梯、玩龍燈、耍獅子等,人山人海,場面極為壯觀。傳說苗族祖先原來住羅格桑(今貴陽附近),他們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可是,一次激烈的戰鬥中,他不幸被統治階級殺害,於四月初八光榮犧牲。每逢他的遇難日,苗胞總要到墓地(現貴陽噴水池附近)來紀念這位古代民族英雄。年年如此,代代相傳。

基本信息

簡介

苗族四月八 苗族四月八
2011年入選第三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序號:984 項目編號:X-77 申報地區或單位: 湖南省 吉首市
“四月八”是 貴州湘西、桂北等地的苗、布依、侗、瑤、壯、彝、土家、仡佬等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各地節日內容不盡相同,其中,規模最為宏大、場面最為隆重、影響最為深遠者,當首推 貴陽市苗族的“四月八”慶祝活動。
每年農曆四月初八這天, 貴陽市及鄰縣的苗族民眾都要身著民族盛裝,雲集貴陽市中心噴水池一帶。他們吹響蘆笙、簫笛,唱著山歌,跳著苗家舞蹈,歡度自己的傳統節日。“四月八”的由來傳說甚多,主要是為憑弔“四月八”葬於今噴水池一帶的古代苗族英雄,輩輩相傳,而成習俗。
如今,貴陽的“四月八”已成為貴陽及其附近苗、布依、侗、壯、水、仡佬、漢等民族共同狂歡的節日,成為展示民族傳統文化的盛典。少數民族男女青年還藉此機會,通過自己飽含深情的舞姿與歌聲尋找意中人。

淵源

苗族四月八 苗族四月八
傳說古代有一個名叫“亞宜”的苗族首領,領導 苗民統治者進行鬥爭。他曾組織各寨苗族頭人在現在的“喝血坳”地主喝雞血,發誓共同聯合,戰鬥到底。並約定四月八日在某山聚眾起義。起義後,義車連連獲勝,一直打到了 四川、貴州。第二年的四月八日,亞宜不辛戰死在貴陽市的噴水池附近。苗族人民為了紀念這位 民族英雄,便於每年的四月八這一天,舉行紀念活動,追思亞宜的業績,為戰死者掃墓。清代 乾嘉苗民起義後,統治者禁止湘西苗族人民舉行這一活動,致使苗族人民失去了一個極其有意義的傳統節日 。
解放後經國家民委批准,將“四月八”定為苗族統一的節日。
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是貴州省的貴陽、 黃平松桃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傳統節日。該節是由紀念苗族英雄亞宜發展而來的。每逢節期,苗族同胞要蒸製花糍米飯,聚集到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對唱情歌。現在,在 北京的苗族也過 四月八節。... ...
每逢陰曆四月初八這一天,苗族人民披戴銀飾,穿戴新衣,從山頂、山腰、 平壩向四月八節日活動場地聚集,這一天要舉行儺戲、上刀梯、下火海、獅子舞、打花鼓、賽歌、吹嗩吶、吹木葉、打秋躚、請求接求、武術、茶燈等優秀的民族民間文藝表演。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紀念活動又增加了經貿洽談、藝術文化研討、旅遊觀光等新內容,今天的苗族傳統節日四月八已成為了苗族人民展現民族文化,加強民族團結,招商引資,促進經濟發展,建設精神文明的綜合性盛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者、遊客和商人。活動的內容也逐年增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