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結構形式

芭蕾結構形式是在長期的舞台實踐中,古典芭蕾逐漸形成了一套結構形式。

芭蕾結構形式

內容

在長期的舞台實踐中,古典芭蕾逐漸形成了一套結構形式,這套形式約從1 8世紀末、19世紀初起,日趨規範化。在一部古典芭蕾中,雙人舞獨 舞群舞 都有經常使用的結構形式。如雙人 舞是古典芭蕾中的核心舞段,大都用以表現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爭鬥、廝殺或其 他關鍵性的情節。一般分為“出場”、“慢板舞”——由男女演員運用扶持和托 舉技巧合作表演的抒情舞段;“變奏”——男女演員分別表演的獨舞,用高度凝練 的舞蹈技巧來表現人物的性格、情緒;“結尾”——男女演員穿插表演,最後以合 舞結束。由於雙人舞本身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技藝精湛,往往能反映一部舞劇 和表演者的水平,又常被選出作為晚會節目單獨演出或 芭蕾舞比賽.國際芭蕾舞比賽 的規定內容。與雙人舞結構類似的有三人舞、四人舞、五人舞等 ,基本都按“出場、慢板舞、變奏、結尾”的結構,也有的只包括“出場”和“ 慢板舞”兩部分。群舞是一種集體舞蹈,可以是純粹的古典舞,如《睡美人》中的華爾茲 ;也可以是 性格舞 ,如 《天鵝湖》 中的西班牙舞匈牙利舞那不勒斯舞馬祖卡舞等;還可以是宮廷舞蹈或舞會舞蹈。這 些都常用以烘托主要人物,渲染環境、氣氛,有些也可以作為獨立的晚會節目演出 。整個舞劇也有自己的結構形式,如在全劇或某一幕結尾部分,編導也常常安排大 型群舞,創造出一種熱烈的情緒或壯觀的場景,把劇情推向高潮,由男女主角和群 舞演員合作表演。19世紀古典芭蕾結構的一個重要成就是“伴舞隊”的運用。 它是芭蕾交響化的孿生物,與一般集體舞不同的是它不能脫離開主要角色的表演 ,只作為陪襯。伴舞隊在主要角色表演雙人舞或變奏時,以各種生動、形象的造形 和多變、優美的圖案來烘托主角,而在結尾時與主要角色穿插合舞,根據 J.諾韋爾 關於情節芭蕾的理論,19世紀的舞劇編導們創造出 情節舞 的結構形式。它是用舞蹈手段來表現和推進情節發展的重要 形式。
20世紀編導創作的大量芭蕾舞作品中,述規範化的形式已被大大突破,尤其 是雙人舞,已經不拘泥於“出場、慢板舞、變奏、結尾”這樣的刻板程式,不斷出 現新的探索和創造。

配圖

芭蕾結構形式

所屬分類

舞蹈
舞蹈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