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積載

又稱貨物積載,船舶航次所承運的貨物,在船上的堆裝位置和堆裝工藝的合理安排。

船舶積載

正文

船舶航次所承運的貨物,在船上的堆裝位置和堆裝工藝的合理安排,又稱貨物積載。它對確保船舶安全,防止貨損貨差,充分利用船舶載貨容積,提高裝卸效率,提高船舶運輸的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意義。
基本要求 船舶積載應力求滿足以下基本要求:①充分利用船舶的載重量和貨艙容積,儘量達到滿載滿艙。②確保船舶安全,避免船體沿船長方向產生過大的中拱或中垂而引起船舶變形,並防止甲板由於超載發生嚴重變形或坍塌。③保證船舶具有適度的穩性(見船舶穩性),防止船舶傾覆。但穩性也不宜過大,否則橫搖周期過短,適航性差。因此,船舶在各種裝載情況下的初穩性高度值要滿足船舶在小傾角初穩性及大傾角動穩性時的衡準要求,並要達到合適的橫搖周期。④保證船舶具有適當的浮態,使船舶無橫傾而有一定的尾傾(船尾吃水大於船首吃水),以改善舵效及減少甲板上浪。⑤保證貨物運輸質量,根據貨物的理化性質和包裝情況處理貨物的混裝和選定裝載艙位。⑥中途港按順序卸貨。因此確定貨物的貨位和裝艙順序時要考慮船舶到港順序,以避免出現翻艙搗載的現象。⑦有利於裝卸貨物和縮短船舶在港停泊時間。裝卸效率高的貨物應分配在艙容較大的貨艙內,以縮短裝卸時間。⑧確定合理的艙面積載。除考慮艙面貨(又稱甲板貨)裝載會使船舶穩性降低外,要注意不使甲板承載負荷超過安全承載能力。此外,艙面貨的裝載位置不得妨礙船員正常工作的進行。
船舶積載圖 標明貨物裝在船上的具體位置的示意圖,又稱貨物積載圖,簡稱積載圖。積載圖有計畫積載圖和實際積載圖兩種。通常在船舶積載計畫確定後,即繪製出計畫積載圖,在圖上標明船舶計畫裝載的各票貨物的名稱、裝貨單號、卸貨港、包裝形式、件數、噸數、貨位。計畫積載圖上還標明:船舶本航次的起運港、中途港及終點港,離港及預計到港的日期,裝貨後的船舶首、尾吃水,本航次裝運各港口貨物的數量及其在船上各貨艙(包括甲板)的配置情況,裝卸貨的特殊要求及應注意事項等。計畫積載圖是港口承裝貨物的指導檔案,貨物的裝艙位置和順序均應按圖進行,未經船方同意,不得隨意變更。在貨物裝艙過程中,裝貨港口應及時標明貨物裝艙的實際位置,裝船完畢即繪製實際積載圖,供卸貨港口安排卸船作業計畫用。實際積載圖的形式、內容與計畫積載圖的相同。
方法和步驟 船舶積載由船上大副收到航次裝貨清單後擬定。大致可按以下步驟進行:①核定船舶的裝載能力,判明船舶能否裝運本航次裝貨清單所列的貨物,確定本航次的貨運量。②確定各貨艙、各層艙應裝載的貨物噸數。各貨艙分配貨物的重量影響船舶的吃水差和強度,而各層艙分配貨物的比例則影響船舶的穩性和適航性。為滿足船舶的吃水差要求,各貨艙的裝貨重量一般是按實踐中積累的各貨艙裝載百分比來確定的;為滿足縱強度要求,各貨艙裝貨重量是按與各貨艙容積大小成正比例(有一定的調整值)確定的;為滿足穩性和適航性要求,各層艙裝貨比例大致為:二層艙裝貨30~35%,底艙裝貨65~70%。③確定貨物在艙內的位置。配貨時重點考慮確保貨運質量及便於貨物裝卸。貨物配艙後須核查:貨單中所有貨物有無漏配或重配;各貨艙的裝貨重量與原來的裝貨意圖是否相符;各艙艙容是否足夠裝進已安排配裝的貨物;貨物在艙內的配置是否會影響裝卸作業等。如發現問題可進行必要的調整。④校核及調整船舶的吃水差、穩性和縱強度。由於積載時的配貨情況與原來預計的貨物數量往往不完全相同,因此在確定貨物的艙位後,要結合油、水等其他載荷的分布情況,進行吃水差、穩性及縱強度的計算和校驗。如不符合要求,要進行調整。⑤繪製計畫積載圖。貨物在船上配裝的情況,經檢查、驗算、調整,最終符合要求後,即繪製計畫積載圖,作為裝貨工作的依據。⑥繪製實際積載圖。貨物在裝船過程中,往往由於各種原因,如對貨物積載因數(每一噸貨物在貨艙中正常堆積時所占的空間或艙容)的估計與實際的不符,某些貨物未能按時集中等等,必須調整及變動積載計畫。貨物裝船結束後,理貨人員應根據貨物實際裝船情況繪製實際積載圖。實際積載圖應複製多份,寄至各卸貨港,作為卸貨工作的依據。
參考書目
 吳長仲、李治平、余仕輝、沈玉如編:《海船積載》,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81。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