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帆洞文化

船帆洞文化,英文:Chuanfandong Culture,屬舊石器時代晚期。福建省三明市的船帆洞與靈峰洞均位於萬壽岩的孤山上。船帆洞在靈峰洞的西北,相距約50米,洞口離地表約3米。該遺址最重大的發現是在堆積物的第7層底部揭露出面積約120平方米石鋪地面。這樣的古遺存在國內尚屬首次。它反映了當時人們已有了改造環境的意識,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船帆洞文化
英文:
Chuanfandong Culture
釋文:
屬舊石器時代晚期。福建省三明市的船帆洞與靈峰洞均位於萬壽岩的孤山上。船帆洞在靈峰洞的西北,相距約50米,洞口離地表約3米。該遺址最重大的發現是在堆積物的第7層底部揭露出面積約120平方米石鋪地面。這樣的古遺存在國內尚屬首次。它反映了當時人們已有了改造環境的意識,具有重要學術價值。遺址出土的石製品共有303件,主要原料是砂岩和石英岩。船帆洞分上下兩個文化層,上文化層以打制石器與磨製骨、角器共存為特徵,其文化面貌與貴州興義的貓貓洞和普定的穿洞較相似。上下文化層在文化面貌雖有共性,製作刮削器均用片狀毛坯,製作砍砸器則用塊狀毛坯;打制技術主要用錘擊法,偶爾用銳棱砸擊法,但差別是主要的,如上文化層有骨器、角器,出現了磨製技術;還有加工石器簡單粗糙。在加工方式上,下文化層常用復向方式,上文化層則常向破裂面加工。船帆洞遺址也發現有少量的銳棱砸擊石核和石片,這類石核和石片在台灣的史前遺址中都有較多的發現,因此它的發現為研究閩台史前文化淵源關係提供了新證據。與遺址的下文化層石片同時出土的動物化石有中國犀、巨貘等絕滅種,也有現生動物如獼猴、棕熊等共13種。所以其時代應屬晚更新世。上文化層其時代應晚於下文化層,可能仍屬舊石器時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