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恩海默

 舍恩海默(Schoenheimer,Rudolf) 德國-美國生物化學家。1898年5月10日生於柏林;1941年9月11日卒於紐約州紐約市。他沒有活著見到德國的失敗,也沒有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放射性同位素的大量出現;掌握在卡爾文等人手中的同位素是一種可以揭示活組織內部化學機制細節的十分精密的工具。

基本信息

姓名

:舍恩海默 Schoenheimer,Rudolf
國家或者地區:德國-美國
學科:生物化學家
發明創造:

簡歷

舍恩海默(Schoenheimer,Rudolf) 德國-美國生物化學家。1898年5月10日生於柏林;1941年9月11日卒於紐約州紐約市。 舍恩海默曾在德國學習,並於柏林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23年,希特勒的出現對一些德國科學家來說,意味著唯有離開本國才能求得安全。他便移居美國並在哥倫比亞大學內外科醫學院中謀得一個職位。 1935年舍恩海默把示蹤同位素引入生物化學的研究領域。誠然,赫維西在十多年前就用了同位素,但是他使用的是鉛同位素;鉛同位素對活組織來說是一種外來的原子(異物);從此以後同位素工作就衰落下去了。然而,1935年,由於路易斯和尤里的研究工作,已能得到一定數量的氫的重同位素氘。這是一種在活組織中自然存在的元素的同位素。 舍恩海默利用了含有氘原子的脂肪分子(氘原子代替了某些氫原)。這些含氘原子的脂肪被混入實驗動物的食料中,這些實驗動物的組織象對待普通脂肪那樣對待含氘的脂肪。對試驗動物機體脂肪中的氘含量進行分析,就為解決生物化學領域內的難題提供了令人吃驚的新線索。 例如當時認為,一個生物體的脂肪貯存通常是固定不動的;可以這么說,組成脂肪的分子就留在脂肪貯存之處,直到比如說因飢餓而需要利用脂肪時為止。在營養足夠的時候,人們認為機體就利用從消化道輸入的新消化的脂肪。 然而,當舍恩海默用他的含氘的脂肪來餵養老鼠並分析其脂肪貯存情況時,他發現在四天結束時,其組織的脂肪所含的氘幾乎為餵給動物的氘量之半。換言之,消化的脂肪被貯存起來,而原來所貯存的脂肪則被利用了。這說明機體內部進行著快速的周轉,機體的組分並不是靜止的,而是不斷地和能動地在改變著。 此後,舍恩海默利用氮的重同位素---這是在尤里第一次大量製備氮的重同位素之後不久,並用這種同位素來標記胺基酸。在一系列實驗中,當重氮作為單一胺基酸的組成部分被生物體攝取後,舍恩海默對生物體中胺基酸的重氮進行跟蹤。他發現在這裡也存在著不斷的作用。分子迅速地改變著,儘管整個的運動可能是微弱的。 舍恩海默是第一位在運動中研究生物體內化學現象的科學家,他無疑是在生物化學領域中採用示蹤同位素進行研究的奠基人。可是,1941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黑暗的日子裡,舍恩海默自殺了。 他沒有活著見到德國的失敗,也沒有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放射性同位素的大量出現;掌握在卡爾文等人手中的同位素是一種可以揭示活組織內部化學機制細節的十分精密的工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