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鼩鼱

臭鼩鼱

又稱臭鼠,是食蟲目動物,體型較小,體重40-50g,體長10-12cm,尾長超過體長的一半,基部粗,末端細。體細長,四肢細,吻尖,耳圓大,近乎裸露。尾部毛短,夾有稀疏的長毛,須多。全身有短細而柔軟的密毛,足毛和尾毛較稀,有乳頭三對。周身除背面略帶淺棕外,均呈菸灰色,有光澤。體側中央有腺體,分泌黃白色粘液,有不愉快氣味。腺體處毛細短,並成束狀。它主要分布於南方。

臭鼩鼱

雖稱為臭鼠,其實它並不是鼠類動物。

形態特徵

臭鼩鼱臭鼩鼱

體形細長,四肢纖弱。體長一般在100㎜以上,尾長約占體長60%。吻部尖長,突出於下頜的前方。髭(鬍子)毛多,但不超過耳部。耳較圓、大,近乎裸露。尾基粗大,末端尖細。整個尾部除有短毛外,還具有細長毛。體側中央有一明顯的臭腺,臭腺處的毛細短而色淡,分泌物黃色粘液狀,有奇臭。身體背部、腹部均為菸灰色,但背部較深;背部毛基部深灰色

臭鼩鼱臭鼩鼱

、端部棕灰色夾帶部分黑色毛。腹部毛基部深灰色,端部淺灰色。體毛具有銀灰色光澤。吻部和四足背部深褐色。

種群分布

臭鼩鼱臭鼩鼱

棲息在平原田野、江河邊、海塗圍墾區、沼澤地、灌叢草地以及城鎮、村落室內等環境。尤其在泥地平屋、廚房水溝和陰暗潮濕處居多。以夜間活動為主。受驚或受襲擊時釋放具有臭味的分泌物以自衛。以昆蟲及其幼蟲、蚯蚓等為主要食源,也食小鼠、植物果實種子等,食量較大。

臭鼩鼱的危害性

可傳播鼠疫、鉤端螺鏇體、恙蟲病等傳染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