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層損耗

臭氧層損耗(depletion of ozone layer),即大氣中的化學物質(如含氯氟烴)在平流層破壞臭氧,使臭氧層變薄,甚至出現臭氧層空洞的現象。套用於地理學(一級學科)、環境地理學(二級學科)。

(圖)臭氧層損耗臭氧層損耗

人類生產和使用的大量氟利昂等臭氧層損耗物質,會在大氣中停留大約10年,最終上升到平流層。在平流層中經紫外線照射,氯原子會從氟氯氫原子中分離出來並與臭氧發生反應,將其分解成氧氣和一氧化氯。

由圖中可以看出,氯在反應過程中是可以循環利用的,且氯在平流層中可以存在好幾年,因此一個氯自由基能夠消耗10萬個臭氧分子左右,因此其對臭氧層的破壞力是巨大的。該反應只能在平流層中發生是因為反應過程中需要較強紫外線照射,這樣氧分子才能分解成為氧原子,氟利昂等物質才可以釋放出氯自由基。
因此該反應對於熱帶和中緯度地區臭氧層破壞至關重要,而對於南北極的臭氧空洞出現涉及到非均相反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