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臭氧層空洞

1987年,主要工業國簽署了《蒙特婁公約》,要求逐步停止使用危害臭氧層的化學物質。而且現在,已有更健康的第三代製冷劑出現了,這就是氨。氨是自然存在的物質,由氫和氮元素組成,對環境影響微乎其微。臭氧是一種溫室氣體,它的存在可以使全球氣候增暖。但是,臭氧與其它溫室氣體不同,這是自然界中受自然因子(太陽輻射中紫外線對高層大氣氧分子進光化作用而生成)影響而產生,並不是人類活動排放產生的。臭氧除了能夠對氣候變化產生影響,從而影響環境和生態外,還對人類健康產生強烈的直接影響。由實驗及實際觀測推論會造成以下的影響。

概述

面積為2900萬平方公里左右 經過世界氣象織確認———

相關

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馬克-奧利弗日前在日內瓦萬國宮說,今年南極上空臭氧損耗嚴重,臭氧層空洞面積達到2000年以來的最 大值。
奧利弗說,這是美國宇航局和歐洲航天局衛星測量的結果,得到世界氣象組織的確認。由於美歐兩家機構所用測量工具不同,二者得出的數據也不盡相同。
美國宇航局9月25日的測量結果顯示,南極臭氧層空洞面積為2950萬平方公里,稍高於2000年9月的峰值2940萬平方公里。歐航局測出的面積為2800萬平方公里,接近2000年的2840萬平方公里。
奧利弗說,今年的臭氧層空洞是大氣層內破壞臭氧的物質持續存在及平流層冷冬造成的。 名詞解釋
臭氧層
臭氧層是指距離地球25至30公里處臭氧分子相對富集的大氣平流層。它能吸收99%以上對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危害。
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首次在南極上空觀測到臭氧層空洞。這主要是由於人類活動產生的氯氟烴等化學物質進入臭氧層後,消耗臭氧造成的。
臭氧層的破壞,又叫"臭氧層損耗."1984年英國科學家首先在南極上空發現的.以後相繼在北極和歐洲出現了臭氧層空洞.其原因有工農業和空運業高速發展,使大氣中大量的氮氧化物和其他痕量氣體進入臭氧層。也有因致冷劑除臭劑和噴發劑的大量氯氟涇化合物進入臭氧層,從而降低了臭氧層的濃度,而出現了空洞.由於臭氧層的破壞使過量的紫外線到達地面,危害人類健康氣候變化,影響生態環境, 臭氧層損耗,大約總是在天氣暖和,化學變化快的時候.工業化先進的國家,更為突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