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小調式

自然小調式

"如果按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的順序排列,則為自然小調式(亦稱小音階)。 在大、小調體系中,自然大調式的主音與其上方三度音、六度音、七度音所構成的音程均為大音程

介紹

自然小調式自然小調式
自然小調式,取自然音階中任何一音為主音,然後按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順序排列而得的調式音階,即為自然大調式(亦稱大音階)。這時半音位置在調式音階的第 3與第4、第7與第8音之間,其特點為:主音與其上方三度音、六度音、七度音構成大三度、大六度及大七度音程。如果按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的順序排列,則為自然小調式(亦稱小音階)。這時半音位置在調式音階的第2與第3、第5與第6音之間。其特點為:主音與上方三度音、六度音、七度音構成小三度、小六度、小七度音程。

小調式一般色彩

自然小調式自然小調式
調式各音級與主音之間音程距離的不同可形成不同的調式色彩。在大、小調體系中,自然大調式的主音與其上方三度音、六度音、七度音所構成的音程均為大音程,一般較明亮。反之,自然小調式的主音與其上方三度音、六度音、七度音所構成的音程均為小音程,一般較暗淡。和聲的與鏇律的大、小調式是自然大、小調式在長期的音樂實踐中相互滲透的結果,與自然大、小調式比較起來,和聲的與鏇律的大調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小調色彩;和聲的及鏇律的小調式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大調色彩,但由於變音的引用,使半音的數目和音程的性質受到改變,所以和聲大、小調比自然大、小調增加了不穩定音的傾向及調式的內在緊張度。

各種調式

自然小調式自然小調式
歐洲中世紀教會調式 17世紀前在歐洲流行的調式,又稱中古調式。它源自民間音樂,為教堂音樂所採用,以後又為世俗音樂採用。歐洲調式結構的音樂理論,源自古希臘的四音列。這種四音列共有 3類,即自然四音列(包含兩個全音與一個半音)、半音四音列(包含一個小三度與兩個半音)及四分音四音列(包含一個大三度與兩個四分之一音)。其中只有自然四音列有完整的體系,其他兩種是為了鏇律獲得更多的變化而與自然四音列摻和使用的。在自然四音列中,由高而低構成全音-全音-半音的稱為多里亞型四音列,構成全音-半音-全音的稱為弗里吉亞型四音列,而構成半音-全音-全音的則稱為呂底亞型四音列。聯合上述兩個相同性質的四音列構成多里亞弗里吉亞呂底亞 3種調式。此外又有不同的音程排列構成的密克索呂底亞調式。這些調式又可以移動而成下多里亞、下弗里吉亞、下呂底亞及上多里亞、上弗里吉亞、上呂底亞等調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