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湘市中醫院

臨湘市中醫院

臨湘市中醫醫院創建於1976年,2009年晉升為二級甲等醫院。現有幹部職工238人(中醫藥專業人員70人),其中高級職稱19人,中級職稱62人。占地面積現有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在建面積9800平方米,編制床位數240張,開設病床150張。設有骨傷科、內科、外科、婦產科、康復科、中風專科、糖尿病專科、哮喘病專科、風濕骨病專科、肛腸科等10個臨床住院科室和急診科、口腔科、五官科、中醫內科、中醫兒科、檢驗科、放射科、功能科等19個門診醫技科室。其中,骨傷科、急診科、中風專科、中成藥製劑室均已申報為省重點專科,成為我院的中醫特色專科,尤其是康復科已創建為省級重點專科。2005年被確認為國家中醫藥治療愛滋病岳陽地區項目承辦單位。是臨湘市“120” 急救中心。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臨湘市中醫院臨湘市中醫院

所屬地區 湖南省-臨湘市

郵政編碼 414300

醫院性質:國營

醫院類型:綜合醫院

醫院等級:二級甲等

聯繫電話:0730-3722910

聯繫地址:臨湘市長安西路30號

簡介

中醫院悉心關愛外地孤苦兄妹中醫院悉心關愛外地孤苦兄妹

臨湘市中醫醫院創建於1976年,2009年晉升為二級甲等醫院。現有幹部職工238人(中醫藥專業人員70人),其中高級職稱19人,中級職稱62人。占地面積現有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在建面積9800平方米,編制床位數240張,開設病床150張。設有骨傷科、內科、外科、婦產科、康復科、中風專科、糖尿病專科、哮喘病專科、風濕骨病專科、肛腸科等10個臨床住院科室和急診科、口腔科、五官科、中醫內科中醫兒科、檢驗科、放射科、功能科等19個門診醫技科室。其中,骨傷科、急診科、中風專科、中成藥製劑室均已申報為省重點專科,成為我院的中醫特色專科,尤其是康復科已創建為省級重點專科。2005年被確認為國家中醫藥治療愛滋病岳陽地區項目承辦單位。是臨湘市“120”急救中心。

現有固定資產1400餘萬元,配有CT掃瞄器、腹腔鏡、氣壓彈道碎石、高壓氧艙、B超機、X光機、C形臂X線機、三維牽引床等近30餘件先進診療設備,還配有中成藥製劑設備。2005年,中成藥製劑室通過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驗收,5箇中成藥製劑品種獲得了批准文號,年創收近60萬元。

近年來,該院堅持以“突出中醫特色,加強專科建設,改善醫療環境、提高服務質量”為辦院宗旨,堅持依託“120”急救中心,走“門診中醫專科特色、住院中西醫結合”的綜合發展模式以及“能中不西、先中後西、中西結合”的治療原則,緊緊圍繞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這一核心,引導各重點專科(專病)在建設過程中,既注重專科建設的規模擴張,更注重專科建設的特色發揮和臨床療效。鼓勵各專科積極開發套用特色優勢明顯的中醫非手術、非藥物療法,同時借鑑現代醫學發展的新技術、新成果,形成獨特的診療技術規範,使中醫專科的臨床技術手段不斷豐富、診療水平不斷提高。

正是該院注重發揮中西醫結合特色優勢,各專科提高了中醫藥診療方法的綜合套用水平,在多種重大疾病、疑難疾病擁有領先治療優勢技術,從而能用比較低廉的價格提供比較優質的中醫藥服務,進一步帶動了全院中醫藥防治疾病水平的提升。門診病人、出院病人、業務收入每年平均以26.1%、25%、27.5%的速度增長。社會滿意度99%。先後榮獲“省文明衛生單位”、“市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2008年被省中醫藥管理局授予“2005-2008年醫院管理年先進集體”。

領導班子

袁旭明院長3739538
李武明副院長3737322
石立安副院長3737446
周明安副院長 3737409
王建新 副院長3737409
龔波濤紀檢書記3737322
廖於和工會主席3737446
李先軍總支委員3722910

醫院專家

袁旭明:內科副主任醫師

李曉華:骨科主治醫師

余鋒:骨科主治醫師

曹周軍:皮膚科主治醫師

陳輝先:內科主治醫師

謝良臣:五官科主治醫師

高潤香:婦產科主治醫師

劉華文:康復科主治醫師

李芳玲:康復科主治醫師

彭雄波:普外科主治醫師

劉松:骨科主治醫師

吳運東:內科主治醫師

陳素君:婦產科主治醫師

張枕劍:急診科主治醫師

李晉:外科主治醫師

廖於和:婦產科主治醫師

龔波濤:口腔科主治醫師

周明安:外科主治醫師

石立安:眼科主治醫師

鄧瑞華:外科副主任醫師

二OO九年年鑑

【概況】

臨湘市中醫院是一所政府舉辦的非營利性二級甲等綜合醫院。現有幹部職工238人,其中高、中級職稱87人。設有骨傷科、內科、外科、婦產科、康復科、中風專科、糖尿病專科等10個臨床住院病室和檢驗科、放射科、B超室、心胃室、碎石室、口腔科、五官科等19個門診醫技科室,開放病床150張。擁有螺旋CT掃瞄器、腹腔鏡、經皮腎鏡、C型臂、碎石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自凝刀等大中型醫療設備40餘台件。固定資產總值2617萬元,其中醫療設備1025萬元。醫院在大力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的基礎上,廣泛吸納國內外先進診療技術,逐步使醫院發展成為中西醫並重,多學科滲透,多科室廣泛參與,多種診療手段優勢互補的綜合醫療服務體系,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均獲得了雙豐收。

【中心工作】

1、中醫院以質量為目標,以醫院管理為核心,以提高管理者的素質和能力為切入點,提高中層幹部的綜合素質和管理能力,強化醫療隊伍建設,使全體職工各施其職,各盡其能。同時,大力扶持特色專科,促進專病診治水平的提高。2009年門診工作量7.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38%;出院4624人次,增長17.32%;病床使用率69%;住院手術1817例,增長23.57%;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93.20%;手術前後診斷符合率100%。業務總收入1860萬元,增長19.92%,其中醫療收入占60.3%,藥品收入占39.7%。醫療服務質量滿意度為98.2%,全年未發生一起醫療糾紛。
2、2009年,中醫院分別被授予“岳陽市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先進單位”、“市衛生系統目標管理紅旗單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市醫療生育保險工作先進單位”、“紅十字會先進理事單位”、“十佳誠信消費服務單位”、“市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院長袁旭明被評為“岳陽市醫療衛生內科首席專家”。
3、黨建、工會、紅會、愛衛、綜治、醫保、新農合等工作均取得較好成績,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

【醫院管理年活動】

2009年,中醫院堅持以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為契機,以提高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為主線,明確崗位職責,規範工作程式,落實目標責任,使醫院管理工作邁上了新的台階。在岳陽地區中醫醫院醫院管理年活動檢查和醫院等級評審中,中醫院榮獲第一名,被認定為“二級甲等醫院”。
加強制度建設健全和完善急診搶救制度、會診制度、首診醫師負責制、病例討論制度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管理核心制度;重新制定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突發事件醫療救護應急預案、醫療安全警示制度等,使急診搶救工作進一步規範化,增強醫院的快速醫療應急反應和處理能力;修訂和完善現行的診療規範、醫療工作程式和醫療服務流程及各項管理措施等,使醫院的服務方式、服務內容、服務程式體現人性化、規範化、科學化。
嚴格規範依法執業中醫院對已辦理錄用手續的醫護人員,取得相應執業資格後方可聘任專業技術職務,準予獨立執業,享受相應待遇。2009年出台了執業資格期限的有關規定檔案,對在規定時間內,未取得執業資格者,只享受基本工資的70%,三年後仍未取得執業資格的,停崗考證或辭退,停崗期間只發基本生活費。這一規定的出台,促使相關職工有了危機感和緊迫感,醫護人員依法執業、規範行醫意識不斷增強。
加強財務管理本著“增收節支,開源節流,量入而出”的原則,嚴格執行財經制度,規範各種財務行為。醫院整合後,財務科、總務科率先制定和完善《財產物資管理制度》、《財務開支審批制度》、《藥品及衛生材料招標採購制度》等制度和辦事程式,明確規定領導對經費開支的審批許可權,使財、物管理規範化。設立醫療收費、價格執行、價格監控等組織機構,保證價格政策得到落實。規範處方用藥,控制“大處方、濫檢查”,降低醫藥費用,民眾得到實惠。
加強急診急救工作“120”急救中心全體醫療人員嚴格執行各項急診搶救制度,出車制度,嚴格各項技術操作規程,確保各項登記制度及各項服務制度的落實,2009年共出車2112車次,接診病人1402人次,急診急救在醫療服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基礎設施建設】

中醫院門診、醫技大樓項目是市“十一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是整體搬遷的一部分。2007年臨湘市第45次市長辦公會決定啟動中醫院門診大樓、醫技樓建設項目。項目建築面積為11400㎡,分一、二期工程。計畫投資3200萬元。該項目已列入國家基層醫院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期工程門診大樓於2008年5月動工興建。2009年進入門診樓後續裝飾階段,2010年底交付使用。二期工程建築面積為3400㎡,包括醫技樓、附屬配電及污水處理工程,2011年6月份交付使用。

【專科建設】

2009年,按照“提升基礎學科,突出重點學科,強化特色學科”的原則,中醫院積極為特色學科建設與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撐平台。中醫院康復科是省級重點專科,骨傷科、急診科、中風病科正在創建省級重點專科。中藥製劑室能力建設、中藥房規範建設已納入國家基層中醫醫院重點建設項目。肛腸、糖尿病、哮喘病等專科診療技術日臻成熟。外科購置了經皮腎鏡,在我市成功率先開展了經皮腎鏡下碎石取石術,為醫院發展提供了新的業務增長點。通過康復科、骨傷科、中風專科等重點科室的輻射帶動作用,醫院綜合實力大大增強,服務功能不斷完善。

【中醫中藥免費治療愛滋病項目】

中醫院作為岳陽地區中醫中藥免費治療愛滋病項目承辦單位,積極配合全市愛滋病綜合防治工作,已與36名愛滋病患者取得了聯繫,每周四定期將中成藥或煎好的中藥湯劑送到每位愛滋病人的手中,向他們宣傳愛滋病防治知識和中醫中藥免費治療愛滋病相關情況。通過醫患溝通,增強愛滋病病人抗病治病信心。

【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工作】

中醫院作為臨湘2009-2010年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項目具體承辦單位,共為20個鄉(鎮)衛生院、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15個村衛生室的404名醫務人員進行了培訓。中醫藥適宜技術項目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中得到廣泛套用,中醫藥在農村和社區衛生服務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廣大人民民眾能方便享受到“簡、便、廉、驗”的中醫藥服務。在全省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項目檢查中,我市代表岳陽市迎檢獲得了全省第一名。

【中藥製劑能力建設】

中醫院製劑室作為臨湘唯一一家醫院製劑室,已列入國家中藥製劑能力重點建設項目單位。2009年,中醫院投入100多萬元添置了20餘台件製劑配套設備,具備了生產三種劑型30餘個品種的能力,並順利通過了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驗收,五個中成藥製劑品種獲得批准文號,年創收60餘萬元。

【人才隊伍建設】

2009年,中醫院制定了《臨湘市中醫院競爭上崗實施方案》,按照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通過考核、民主推薦、院務會評議、報上級備案等嚴格程式開展了全員競聘活動。共有兩名醫生落聘。同時通過公開招聘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5名,解決了醫院部分專業急需人才的問題,為醫院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充實了力量。
制定人員培訓、輪訓計畫,有計畫、有針對性地對全院醫務人員進行“三基”、“三嚴”培訓,並分批安排部分業務技術骨幹到上級醫院輪訓。全面開展網路繼續醫學教育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及臨床帶教工作,定期召開教學工作研討會,從教學管理、質量和實習效果進行評價。2009年,醫務人員在國家及省級專業雜誌上發表論文16篇。年內投入繼續醫學教育14.5萬元。

【中醫藥文化建設】

中醫院新建的門診樓融入中醫文化理念,在醫院環境布局、宣傳等方面烘托中醫文化氛圍。醫院有一首既具有中醫特色又帶有時代氣息的院歌,有自己的院徽、院旗,通過院歌、院徽、院旗來體現辦院宗旨、醫院精神、院訓及中醫藥文化內涵,突出中醫藥文化特色。同時著眼於中醫藥文化建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以門診樓建設為契機,從建築風格、內部裝潢、診療環境、形象識別等方面入手,通過傳統文化元素和藝術手段(雕塑、壁畫、書法、繪畫)展現中醫藥文化,體現中醫藥古樸典雅、簡潔大方的特色,營造中醫文化氛圍,增強職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預防保健】

強化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抓好重點傳染病的預防和監測,做好疫情網路直報工作,使疫情報告更加完整、及時、準確。重新規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流程,改造消毒供應室和醫療廢物暫存處,統一全院的消毒供應。

【衛生支農】

2009年,中醫院與忠防衛生院簽訂對口支援工作協定,開展對口扶持工作。先後派出10名專家和業務骨幹到該院進行業務指導5次,給予扶持資金近8000餘元,使忠防衛生院在就醫環境、醫療技術、醫院管理等方面有了一定改變和提高。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中醫院從4月份開始按照要求認真完成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每一個規定的“動作”,並聯繫醫院實際認真開展了實踐活動。黨總支請講師團專家來院統一組織學習三次,開闢學習園地。組織黨員開展以“解放思想、實現醫院科學發展新跨躍”為主題的大討論活動。通過發放調查表,全院職工踴躍獻計獻策,歸納整理出醫院發展的好建議和意見20餘條。向市學教辦投稿5篇,被《活動簡報》刊登3篇。同時中醫院以活動為載體,開展“優秀護士”和“優秀共產黨員”評選活動,並組織黨員到井崗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