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泉冬粉

臨泉冬粉

臨泉特產冬粉主要以綠豆、豌豆、蠶豆、紅薯等澱粉為原料加工而成,其中以綠豆最佳。但紅薯是主要的澱粉作物,原料來源廣泛,價格低廉,澱粉含量高,冬粉經烹飪後口感好,且生產冬粉工藝簡單,故歷來深受人們歡迎。

基本介紹

臨泉特產冬粉主要以綠豆、豌豆蠶豆紅薯等澱粉為原料加工而成,其中以綠豆最佳
臨泉冬粉臨泉冬粉
。但紅薯是主要的澱粉作物,原料來源廣泛,價格低廉,澱粉含量高,冬粉經烹飪後口感好,且生產冬粉工藝簡單,故歷來深受人們歡迎。

產品種類

臨泉冬粉品種繁多,如綠豆冬粉、蠶豆冬粉,更多的是澱粉制的冬粉。如紅薯冬粉土豆冬粉等。按其開聯有粗,細,圓,扁及片狀等多種;按其主要用料又有豆類、薯類、苕類的不同;根據各地的製法差異叫法不同,有的叫冬粉,有的叫粉條,還有的叫涼粉,冬粉等名稱,其實是大同小異的,製法相差不多。除大豆以外的豆類澱粉均可製作冬粉,但以綠豆澱粉製品為最佳。冬粉與冬粉的原料和製作工藝相同,只是冬粉更粗一些,比較耐煮,更適合燉食。

營養價值

臨泉冬粉營養分析:
1.冬粉里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蛋白質、煙酸和鈣、鎂、鐵、鉀、磷、鈉等礦物質;
2.冬粉有良好的附味性,它能吸收各種鮮美湯料的味道,再加上冬粉本身的柔潤嫩滑,更加爽口宜人;
3.但是冬粉含鋁很多一次不宜食用過多。

適宜人群

臨泉冬粉適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工藝流程

原料處理→粉碎→過濾→曬乾→打漿糊→漏絲→冷卻→曬乾→成品。

製作方法

(1)選薯選表面光滑、無病蟲為害、無青頭、大小適中的紅薯,去小留大。
(2)清選將選好的紅薯裝入籮筐,放入水中。洗去泥土、雜質。削去兩頭和表面根須。
(3)粉碎清選好的紅薯應及時用磨碎機切碎,再磨成漿液。打漿時應邊磨邊加水,磨得越細越好,使細胞內的澱粉顆粒儘量磨出,以提高出粉率。
(4)過濾目的是實現皮渣和澱粉分離。一般採用2—5尺吊漿布作濾袋進行過濾,共濾兩次。第一次漿液對稀一些,第二次對濃一些。然後將濾液送人沉澱池(皮渣可作為飼料)。入池靜置兩天后,放出池內上層清液。加入原來水量1/3的清水進行攪拌,再過濾一次。這次濾液進入小池,靜置沉澱。
(5)曝曬澱粉當池內水已無混濁現象,即全部澄清後,排乾上層清液。捨去澱粉沉澱層表面油粉,把下層澱粉取出吊成粉砣(即粉團),移到曬場曝曬。當粉砣內水分蒸發一半時,再把粉砣切成若干份,進行曝曬。曬場設在背風向陽的地方,以防灰塵污染。
(6)打漿糊此道工藝是決定冬粉質量的關鍵。按每500克澱粉加25克明礬,對冷水2.5—3千克攪拌,再放人大鍋內煮沸,並不斷攪拌,成熟度達8—9成即成(形成糊化澱粉)。打成的漿糊,可對其他澱粉,攪拌成適度的軟麵團。
(7)漏絲和冷卻漏絲前備好兩口鍋(型號為8),冷水缸兩口和中型48孔的漏勺。由於紅薯冬粉較粗,漏勺孔眼要比其他冬粉漏勺的稍大。漏絲時,漿糊要充分攪拌均勻,邊攪邊加溫水,水溫為50°c左右。手抓起一團粉糊,讓其自然延伸垂落,如不折斷,說明稀稠適度,可開始漏絲。預備一鍋開水,不斷補入漏鍋中當漏鍋內水近沸騰時(97—98°c),進行漏絲,讓粉團經漏勺孔眼下流,逐漸延長變細,成為冬粉(有條件的最好用冬粉機)。冬粉沉人鍋底糊化後,再浮出水面時,隨即撈出,放入冷水缸降溫,用手整理成束,穿到木架上,再經另一冷水缸再行冷卻,並不斷擺動,直至冬粉鬆散成條為止,然後放在室內,冷透後拿出室外曬絲。
(8)曬絲將冬粉拿到背風向陽的場地,進行掛曬。曬乾後即可整理包裝成成品。

質量要求

冬粉粗細均勻,色澤一致,乾爽透明,韌力好,不易折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