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山寺

臥龍山寺

臥龍山寺位於貴州省綏陽縣城南面15公里處的臥龍山上,始建於唐代,占地面積約5400平方米。

基本信息

概述

臥龍山寺 臥龍山寺位於貴州省綏陽縣城南面15公里處的臥龍山上,始建於唐代占地面積約5400平方米。

詳細

 臥龍山山青水秀,鶯鳥成群古木參天,怪石如林臥龍山寺屹立於碧波蕩漾的萬里水庫之前。賀龍元師曾到此遊覽,寺內有碑石記載其事。該寺在清乾隆二年(1737年)和十五年(1750年)再次重修。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實。在當地及十方信眾的大力支持下,1993年開始對臥龍山寺進行修整。已修復的建築主要有天王殿、藥師殿、接引殿、伽藍殿、三聖殿、地藏殿、客堂、禪堂等。臥龍山寺為柏樹掩映,鐘聲十里相聞。臥龍山南麓,溪水潺潺,有小石拱橋跨溪上,石徑空穿石牌坊下過,緣石級而上達山門。
臥龍山寺坐北向南,寺周磚砌牆垣,高約十米,長約百米。寺門頂牆上有高1米,寬0.6米的石刻匾額,顏體書刻“臥龍山寺”四字。前殿供奉二郎神,左右配殿供“四賢”,正殿供奉十八羅漢,山門後是戲台。前殿、正殿中間是石板鋪砌的院壩。院中置石獅、鐵鼎、石香爐。左右山牆上有壁畫和碑刻。碑刻中有乾隆二年(1737年)和十五年(1750年)兩次建寺的記載。正殿後面是花園、菜圃和僧房。整個寺宇依山建造,占地八百多平方米。殿宇巍峨,重檐飛角。佛像、神像雕塑技藝精湛。現佛像、神像盡毀,石牌坊、鐵鼎等無存。寺後“龍額”峭壁上,建有玉皇閣。閣為三層,重檐四角攢尖頂。玉皇閣上可俯瞰寺宇全景。寺後的山即“龍頭”,全山大小不一的石片狀如鱗甲,活像一條蒼龍,臥龍山名緣於此,因而人們說:“遠眺臥龍山,一條活龍臥高灘。”

其他相關

臥龍山寺近年組建了民主管理小組,建立了完整的管理制度,使寺院建設納入了正規軌道.諸僧眾愛國愛教,弘法利生,為信眾民眾創造了一片清靜進修的淨土.

臥龍寺現任方丈通靈法師,59歲,貴州遵義人,1981年出家,師從慧海法師,兼任貴州佛教協會理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