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台

臥龍台

臥龍台是機構名,創建於2008年8月8日,經兩位聯合創始人易爻子乾、臥龍泰坤十年籌備而成。臥龍台下屬兩大公益性機構:世界創業銀行臥龍台、臥龍台人脈銀行,臥龍台是多元化商業集團。機構聯合創始人易爻子乾、臥龍台泰坤獨創性延伸與拓展“投資”“銀行”兩大概念,著書《人生投資學》,並引出泛銀行概念。

系統化的創業工廠

機構名,創建於2008年8月8日,經兩位聯合創始人易爻子乾臥龍泰坤十年籌備。立足現代中國的創新工場創新工廠創業工場創業工廠

下屬兩大公益性機構:世界創業銀行臥龍台臥龍台人脈銀行,一大多元化創新產業集團:臥龍台國際

易爻子乾易爻子乾

創始人及核心理念

機構聯合創始人易爻子乾、臥龍台泰坤獨創性延伸與拓展“投資”“銀行”兩大概念,著書《人生投資學》,並引出泛銀行概念,傳統銀行主要針對於貨幣與類貨幣等傳統資產性金融產品的存儲、信託、投資與管理,泛銀行則立足於多樣化的資源(如人才、資本、物品、信息、機遇、影響力、人脈、知識等)進行綜合化投資管理,即對上述泛資源的規劃分析,匯聚整合,投資增值等,並針對當代有志於職場精英或有志於創業而成商業巨子中國青年,進行系統化的理論研究與流程化服務的產品開發。並將泛銀行的多元化複合投資概念套用於針對現代中國青年的服務化產品中,建立兩大公益機構:世界創業銀行臥龍台與臥龍台人脈銀行;一大多元化創新產業集團臥龍台國際。

臥龍台三大機構

世界創業銀行臥龍台定位於國際性公益機構,主要方向為創業產業政策研究與制訂創業行業信息與情報蒐集分析創業理論研究與創業流程系統開發、出版與推廣,創業觀念、意識、能力、方法與流程培訓。為有志於創業的商 業巨子們提供全方位成長服務,同時以促進協會成員觀念啟發信息交流與分享協調項目合作為已任,以力求達
成多方共進共贏為宗旨。

臥龍泰坤臥龍泰坤

臥龍台人脈銀行則是定位促進人生策劃與人脈理論研究推廣的公益性機構,服務對象主要集中於創業與職場兩類精 英人士,機構獨創性構建並推廣五大理論系統系統《勢論》《成功論》《影響力經濟》《運作與策劃論》《人脈銀 行》,全面推廣人生策劃(含創業規劃與職業規劃),構建國際性專業人脈平台並促進平台成員之間交流、分享與合作。普通用戶與會員可以通過臥龍台網站免費享受全方位服務與內容,而通過組織審核的備一技之長,具成功潛力而離成功僅一步之遙的精英人士,則享受實體機構量身定製的VIP專業服務,並定期參與主題交流,推薦參與商會俱樂部成功人士交流與指導,通過自我提升及強強合作來突破事業瓶頸,跨越人生阻礙。商業成功人士與通過平台獲得成功的精英人士將由組織審核並推薦進入各類商業協會與成功人士俱樂部。
臥龍台國際是定位於創業行業整合的國際化商業產業集團,以服務並促進資本方、創業方、職業方三方合作與整合為主要業務方向,涵蓋初期資源整合與創意項目化推進機構,創業項目評估機構,創業諮詢與服務機構,創業全流
程推進與整合機構,融資促進與產業化投資機構,及創業型企業管理諮詢與服務機構。通過專業化、系統化服務與
資源整合系統,增加創意項目化數量,提高項目成活率,提升創業型企業潛在投資價值,並為企業成長至上市提供
保駕護航。

臥龍台-青年的人生加油站

簡介

凌雲秀楚凌雲秀楚

臥龍台以推廣《人生投資學》與《人生策劃論》,引領、推廣、創造、促進並擴大成員事業成就與人生成功的公益性機構;
也是定位於《人生投資學》與《人生策劃論》實踐套用過程中,從事成員幫助與服務、促進協調合作、進行資源提供與整合的商業化平台與企業。

組織使命

匯聚優秀人才為引導,促進人生成功為使命。
組織推行“人人規劃人生策劃全面投資”人生信條。

木羽元辰木羽元辰

以“成功有約”“成功有條件”“成功有道”理念引導促進成員與客戶進行人生規劃與策劃(含立志於商業巨子的創業規劃與執著於職場精英的職業規劃),輔五大理論系統《成功論》《勢論》《影響力經濟》《運作與策劃論》《人脈銀行》提供巨觀方法論指導與培訓,並以“創業全流程系統”與“職業規劃全流程系統”進行具體細分服務與幫助及VIP量身定做專業化服務,如:創業測評、專家指導與培訓、項目評估、商業模式設計、運作方案諮詢與建議及尋找政策優惠與扶持、技術、資金、人才推薦等項目孵化推進服務及全方面位職業指導服務(職業角色引導,職業測評、診斷、分析及生涯規劃)等等。同時打造資源(信息、資金、技術、人才、管理、項目)平台與人脈平台以幫助成員與客戶進行共享、合作,獲取多方共贏。

臥龍台-機構發展歷程

“臥龍台”名稱由來

鳳梧琴雨鳳梧琴雨

臥龍台一詞取自概念:"臥龍"、""。
臥龍緣自易經六十四卦之乾卦,寓義有二: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2.乾卦原文:

初九,潛龍勿用,陽在下也;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進無咎也;九五,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台古語以高,退以可觀四方而識天下時勢,修身礪智,進則可用才華而獲功成基礎,施展抱負。

故以君子之心,修身,齊家,識志同之友,成事業,耀人生;稱之為臥龍台

“臥龍台”國際標識

臥龍台英文名稱為 World League Of Talent,協會縮寫代碼為(WLT),組織機構標誌為S型龍,

代表 START, SUCCESS, STAR. 象徵為組織與組織成員的人生信條:立即開始起步,不懈追求成功,享受輝煌人生!

“臥龍台”官方網站

目前已經推出官方網站www.wolongtai.com.cn用於平台展示與宣傳,為有志於創業的商界巨子或執著於專業的職場精英等天下英才們提供全方位成長服務展示平台,並以促進觀念、信息交流分享與協調進行項目合作為已任,達成多方合作共贏為宗旨。實體公司機構正在積極有序籌備中。

“臥龍台”首輪推薦閱讀書籍

把握時代,掌控命運系列

紅袖添書紅袖添書

1.激盪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
很多時候,我們回顧中國企業的歷史長河,就會發現,當歷史的某個時期掀起巨浪的時候,總有幾個人是站在浪潮之巔的,而當這個浪潮因政策,因內外環境,因詭異的命運而往下跌宕的時候 ,他們或被衝上河床,或和水流中的巨石碰撞、粉碎,或沉到河底,潛伏到中流,他們的命運,構成了中國企業的歷史。書中提到的牟其中,柳傳志,年廣久,袁庚,李東生……均如是。吳曉波將企業家,甚至經濟生活中的小人物作為重點描述的對象,作為一條貫穿企業史的主線,進行了抽絲剝繭般的鋪陳,使人產生了種種嘆息和懷疑,嘆息者是對人世命運的嘲弄,懷疑者是對企業歷史的宿命安排的不解。
穿越歷史的霧靄,本書的理性思索亦有超越。“在大霧中一寸一寸地匍匐前行”,作者歷時5年,以一種好奇者的單純撲入中國30年歷史變革的複雜歷程中,適時結合當年的世界 “風雲”,直面中國遭遇的各種“氣候”, 把握在各色“風雲”和“氣候”當中出現的特定情境。本書緊密關注變遷時代的商業倫理、社會道德、民族意識、歷史心理,同時,極為豐富的中國特色的企業家性格素描貫穿企業往事的背後,這一經一緯如一條條細線織起一部中國企業史,作者的宏闊思維彰顯其中。吳曉波極具人文思辨,往往回歸人性本源進行解構,大浪淘沙,盡收眼底,興衰成敗,皆入囊中。尤其,他對那些失敗者和失意者,從“傻子”年廣久、“中關村第一人”陳春先、“典型”步鑫生、馬勝利到“幻想家”牟其中,傾注了一種特別的情感,落筆之處,“有點著迷”,又“有一種莫名的悵然”。略有遺憾的是,雖是出於“關心人在大變革時代的命運變遷”的思緒,作者的感性書寫多少遮蔽了對一部企業發展史的更深辨析和探究。但反過來,也許正是這種不加掩飾的情感自然流露,讓此書以史為題,又不拘一格,有血有肉,亦重亦輕,說出一個哲學話題:這宇宙間萬事萬物,變是永恆主題,正反相生,一時成敗不重要,重要的在於知“變”,能夠把握成敗的時間機會與空間形勢,如此,方不至於被時代所遺棄。
本書作者沒有用傳統的教科書或歷史書的方式來寫作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間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揚的寫作手法描繪了中國企業在改革開放年代走向市場、走向世界的成長、發展之路。改革開放初期洶湧的商品大潮;國營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這三種力量此消彼長、互相博弈的曲折發展;整個社會的躁動和不安……整部書稿中都體現得極為真切和實在。作者用激揚的文字再現出人們在歷史創造中的激情、喜悅、吶喊、苦惱和悲憤。

http://wolongtai.5d6d.com/forum-104-1.html

順勢匯賢,樞機之先

2. 勢 -李海波
十多年前,一個沉默而不多言的年輕人,從千里之外過來,說是要隨我學習黃老道學。
十多年後,還是這個自詡為“職業謀士”的年輕人,在推出“道商智慧經營學”,提倡看圖說“ 劃”的同時,又拿出了他的《勢》稿,請我序二三真言,以饗讀者。其實,站在道者的角度,本無可序之言,因為“言者”即不知也。但是,在通讀了這部《勢》稿之後,我不得不認定作者是一個“懂勢”的人,並願意為他“強為之言”。
道家是中國先秦“百家爭鳴”中湧現的一個學派,因以“道”作為學說的核心而被稱為“道家”。道家的創始人老子,這位曾做過周朝史官的大智者,他的學問淵博,聲名遠播,當時天下學子,爭相宗之為師,或受業於其門,或輾轉相傳。至漢初,道家發展為“黃老道學”,以“無為而治”而倍受統治者推崇,其勢盛於一時,直到漢武帝罷黜百家而獨尊儒術,黃老道學之優勢地位才由此驟然下降。
黃老道學的“勢微”歷程,有“時勢”之驅使,但更主要的是,高深莫測的黃老道學,此時已演變為帝王將相等極少數大成功者們立世安邦的“利器”,不可示於人前了老子說:“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天下的萬物都是由“道”而產生,再由“德” 去滋養,由“物”的特性給予形體,最後再由“勢”實現我們的成功目標。
在老子所處的那個列國兼併、大國爭霸的時代,勢單力薄的小國是岌岌可危,朝不保夕。大國之間為爭奪“地勢”,樹立“權勢”,就要勞民傷財地發動戰爭。面對這樣的“形勢”,老子首先認為“好戰必亡”,他推崇“以柔勝剛、以弱勝強”的謀略思想,通過尋勢而發,最後達到“天下莫能與之爭”的大成境界。
人生經營需要明辨《勢》理。老子說:“見小曰明,守柔曰強”。要善於從小處發現大勢,從細微處獲得強大的根本,而這一切,都來源於正確的“審勢”。然後,再從辯證法入手,把握“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的規律,從錯綜複雜的局面中,“執一守中”,發起勢端,獲得為“天 下牧”的最大成功。最後“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從進一步的英雄到退一步的大英雄,從有所為的凡人到無以為的“聖人”,為人生劃上一個圓滿的符號。
商業經營需要掌握《勢》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經營興衰成敗所貴者,“勢”也!“引勢”則“利到”,財源廣進;得勢則益彰,左右逢源。是以有“小老闆做事,中老闆做市,大老闆做勢”之言。勢在則必行,霸業可興,勢單則力薄,費心勞力。故海爾張瑞敏先生言:企業應當先謀勢,再謀利。好一雙明澈深遠的“勢利眼”。
為人處世,“勢”不可少。當先識勢,以定大局,既而審勢,科學決策,把握時勢、依據地勢、攀交權勢、塑造名勢,勢單則借、勢微則蓄、勢在則攻、勢顯則興、勢正則順、勢逆則化……
噫!龍從雲,虎從風,人乘勢。時勢造就英雄,英雄興於時勢也!

http://wolongtai.5d6d.com/forum-104-1.html

3.勢勝學 北宋 薜居正

薛居正,北宋初期名臣。他行為純正,生活儉樸,做宰相時簡易寬容,不喜歡苛刻地考察,士大 夫因此稱道他。他從參政到做宰相,共十八年,始終沒有失掉皇上的恩遇。
對“勢”的關注,許多人是缺乏的;對“勢”的認識和作用,多數人是模糊的;對“勢”的掌握和運用,掌權者需要,普通人同樣需要。這是《勢勝學》給予世人的最大警示。

“勢”與人們的生存、生活息息相關。有權力的人要“造勢”“用勢”“馭勢”,無權力的人要“度勢…借勢…附勢”,富貴之人擔心“失勢”,平民百姓期盼“得勢”。可以說,“勢”是非常重要的,只是人們把它看得過於抽象和高深,這才會望而卻步。

幸運的是,北宋初期的名臣薛居正對“勢”有很深的研究和心得,他把看似玄奧難解的“勢”作了通俗實用的論述與解析,其抽絲剝繭的功力和化繁為簡的智慧,令今人為之讚嘆。透過這本《勢勝學》,讓有權者如何行權、無權者如何取勢、富貴者如何守業、貧賤者如何進取這些人生中大的命題都有了明確具體的答案。這些解答雖不是唯一的,但以“勢”的角度作解卻是獨到的,其價值自然是實際的,對人的啟發也是不可替代的。

《勢勝學》一書給予強者是如虎添翼,給予弱者是雪中送炭,它不僅是制勝的理念,更是如
何制勝的行動指南。

http://wolongtai.5d6d.com/forum-104-1.html

運作策劃,妙手迴環

4.謀生:王志綱縱論人生之道
不管經濟起落,無論稟賦高低,誰都逃不開“謀生”這個話題。謀生,就是謀求生計,策劃生活。或者說,謀生是對人生的設計。站在眼下看未來是展望;站在未來想眼下才是設計。王志綱先生,中國頂尖的戰略策劃師,從社科院到新華社,從碧桂園、星河灣的地產策劃開創者,到成都、麗江、煙臺等城市區域規劃的戰略推動者,他始終站在中國變革發展的風口浪尖,他用知識和智慧充分去冒險和探索,為中國創造了一個蓬勃的行業,而他的《謀事在人》《第三種生存》《找魂》等著作,更是深入影響了一代知識分子。www.sohu.comhttp://wolongtai.5d6d.com/forum-104-1.html

運勢之語-名家經典選讀

5.論引導潮流與馭勢之道 王志綱
在一個十三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僅有幾十名員工的王志綱工作室,一個沒有任何特殊背景的民間顧問機構,不過滄海一粟,何以能夠引導市場潮流?其背後的秘笈究竟是什麼?答案是:戰略統籌之下的馭勢之道。
“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這是孫子的名言。“英雄者,非必大異於常人者,而是善識時勢,且善用勢能而已。”這是王志綱老師的觀點。
古今中外,凡睿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無不高度重視對勢的把握和駕馭。凡成大事者,必能明大勢、聚優勢、造強勢。只有摧枯拉朽、銳不可擋而又可導可控的強勢,才能推動事物朝著既定的目標發展。故古人曰:“雲從龍,風從虎。”一旦造就風雲之勢,何愁不能如蛟龍如猛虎?
正因為勢的極端重要,王志綱在當記者時,便高度重視對勢的把握和駕馭。
作為記者或策劃人,倘能把握大勢並順勢而為已屬不易,而王志綱超常之處在於,不僅能夠準確地把握大勢,且能駕馭和引導大勢。
1991年,當他決定放手一搏、為廣東的改革開放搖旗吶喊時,正值廣東倍受爭議之時。對他的行為很多人都不理解,說廣東正處於很窩囊的地步,連省委書記、省長都夾著尾巴做人,你為什麼要逆潮流而動?
王志綱的回答是:“潮流是可以引導的。引導得好,好的形勢會提前來到;引導不好,好的形勢會推後降臨。”
潮流者,大勢也。它來不可擋,去不可留;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縱觀古今豪傑,有幾人敢說引領時代潮流且說到做到的?
王志綱不僅說到了,而且做到了。他的《珠江三角洲大趨勢》、《珠江三角洲啟示錄》成為引爆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浪潮的超級引信。特別是當《粵港信息報》用頭版一個整版把《珠江三角洲啟示錄》發出來以後,當天的報紙一搶而空,加印幾萬張仍然不夠。當天夜裡,時任廣東省長的葉選平打電話給當時的廣州市長黎子流他,特地向他推薦這篇報導。後來,《粵港信息報》打破了中國報刊的先例、把報紙重新發表了一次,而且加印了幾十萬份,還是一搶而空。全國各個省市駐廣東的辦事處都把這個對話當成一個重要的政治、經濟新聞,開足馬力把這個信息傳到自己的省委書記手裡。而各個省都用省委檔案或內參方式全文發表了這個對話。為什麼他們對這個對話高度重視呢?因為這個對話實實在在地把珠江三角洲人民走市場經濟,搞改革開放的全貌基本展現出來,給人民一個強烈的信息:中國只有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市場經濟才有出路。
這篇報導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對改革開放大潮的推動由此可見。而類似的非凡之舉,在王老師的記者生涯中並非偶然為之,而是一種常態。《廣州經受了三次衝擊波》、《1988:中國走勢採訪錄》、《1992:中國走勢採訪錄》、《風帆起珠江》、《南方的河》等重大報導,無不有力地引導和推進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
下海之後,王志綱無法再依託國家通訊社這個強勢的輿論平台,但這並沒有影響他駕馭大勢、引導潮流,只是駕馭和引導的方式不同而已;過去主要靠輿論的力量來駕馭和引導,而現在則主要靠市場的力量來引導。上個世紀90年代,他引領了中國的策划行業和房地產業的發展潮流;進入新世紀以來,他引領了中國的城市運營、城市戰略、區域戰略的潮流……
大勢也罷,潮流也罷,大象無形,大音稀聲,宛如看不見的河流。準確把握尚且不易,又如何駕馭?而真正的智者恰恰在於能在有形中看到無形,能在無形中看到有形。誰曾見過大勢如何運行?誰曾見過潮流如何流淌?而在王志綱眼裡大勢與潮流則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動態大系統,而且是一個可引導、可控制的大系統。問題在於你能否看清這個大系統複雜微妙、變化萬千的內在結構和外部關係,能否看清那些看似互不相關實則盤根錯節的要素之間的有機聯繫,能否抓住主導這個大系統的樞紐和要害,讓各種看似互不相關的關鍵要素連線起來、互動起來、激盪起來。倘如此,你就能牽一髮而動全身,落一子而活全局,一條靜靜的潛流就會在你的駕馭之下洶湧澎湃,朝著既定的目標奔騰。
1991年,王志綱幫助健力寶策劃實施的“百萬元大酬賓”行銷推廣活動,之所以讓健力寶幾乎一夜之間銷量翻了一番,正是因為他對當時的市場態勢、包括媒體的心態洞若觀火,並抓住了《半月談》這個行銷傳播的戰略制高點,從而牽一髮動全身,引發了鋪天蓋地的強勢推廣,進而引發了席捲全國的銷售高潮。
多年來,馭勢思維貫穿於王志綱工作室策劃工作的全過程。
那么王志綱及工作室靠什麼駕馭大勢?
縱觀王志綱的諸多經典報導及工作室的諸多經典策劃,結合其策劃思想,不難看出,其馭勢之道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在戰略統籌之下乘勢謀勢、占位得勢、以道馭勢。即馭勢的全過程都是在戰略思維的統籌之下展開的。立足於戰略思維的系統整體性和辯證性,既重視系統,也重視重點(包括樞紐點、支撐點、關節點、臨界點、引爆點、突破點等等);既注重有機性,也注重層次性;在動態、有機、辯證的大系統中,把握大勢、發現優勢、搭建平台、整合勢能、聚集強勢、以勢成事,最終實現駕馭大勢、引導潮流的目的。
乘勢謀勢
孟子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何謂乘勢謀勢?即在準確把握事物發展態勢的前提下,乘勢而為,借勢謀勢,以勢生能,以能成事,創新突破,進而引領新的潮流。正因為如此,王老師自創立工作室以來,便把大勢把握作為工作室方法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作為戰略策劃中決定性的前提。
“條條道路通羅馬,策劃就是尋找最近的那條路。”“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這是王志綱常說的兩句話。而這裡所說的“最近的路”是指順應趨勢、吻合規律、快捷高效的路;策劃就是在把握趨勢的前提下,通過創新讓企業之船適度超前地順應趨勢的流向,借勢借力,讓潮流推著走。這裡所說的“好風”同樣指的是趨勢、時勢、大勢、強勢——這是人世間最有力的風。因而,無論是輿論引導還是戰略策劃,無不以順應大勢為前提。
順應大勢並不意味無所作為、消極等待,而是要善於借力發力、借勢謀勢。當趨勢不明、潮流未顯時,善於在事物突變的臨界點上,選擇最合適的時機、最合適的地點、最合適的人物、最合適的方式,在順應中引導,在引導中順應,從而成為新趨勢、新潮流的引導者。由此引出一個問題——引導趨勢靠什麼。答案是——
占位得勢
何謂占位得勢?
即在把握大勢的前提下,通過睿智而科學的戰略定位,去搶占或構建一個能夠最有效承接時代大勢、最有效整合內外優勢、最有效聚集發展強勢的戰略平台。
從社會分工的角度來看,戰略定位是為了在社會大系統、行業大系統、或文化大系統中扮演一個最合適、最獨特(具備惟一性、權威性、排他性)、最重要的角色;而從馭勢的角度來看,則是為了構建一個最有效的平台,承接時代大勢、整合內外優勢從而創造一種全新的發展強勢,在發展自己的同時,引導市場潮流乃至時代潮流。
引導輿論潮流靠的是一篇篇緊扣社會脈搏、洞徹時代風雲,獨具新思想、新觀念,極具感染力、震撼力、引導力,能夠喚起人們情感共振、精神共振、文化共振的創新之作;引領市場潮流靠什麼?
答案是:順應發展趨勢、承載時代夢想、極具創新價值、能夠激發利益相關方共同的利益追求、價值追求、文化追求的商業模式、運營模式或發展模式。
多年來,工作室之所以能夠不斷引領潮流,說到底是商業模式(或戰略模式)的創新。無論是概念地產、複合地產還是泛地產和城市運營,其核心都是一種能夠創造全新價值的商業模式。其新價值不僅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利益相關方的需求,做到“三老滿意”;也最大可能地順應了時代的要求、承載了時代的夢想。
這種商業模式既是全新的價值模式,也是能夠充分整合各種資源、各種優勢的合作模式,從而保證可持續發展。
然而有了好的商業模式,就像有了一艘好船,如果不善駕馭,仍可能像泰坦尼克那樣,觸冰山而沉沒,又何談引領市場潮流。由此引出一個問題——即如何馭勢。工作室的馭勢之道核心就是四個字——
以道馭勢
何謂以道馭勢?即順應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趨勢,設計有效的推進策略、戰略行動、戰術要求,重點突破、有序推進、聚集強勢、以勢成事。
所謂道,即規律、即真理。在戰略策劃中則具體表現為思路或理念,它是決定一座城市、一個項目的靈魂和根本。從某種意義上說,戰略就是思路,就是理念,就是基於規律和真理的道。
趨勢是由規律決定的,即由道來決定的。因而,要駕馭趨勢則必須依道而行。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以道馭勢。
那么,在戰略策劃中工作室是怎樣以道馭勢呢?主要從如下三個方面展開:
第一、欲謀其勢先立其道
道與勢的關係要求我們謀勢之前必先立道,道不立,則勢不成。如同渠道未修,河水便不可能按照人類的意志流淌。正是對道與勢關係的深刻認識,決定了工作室與眾多諮詢機構一個最顯著的差別,就是對思路或理念創新的高度重視,策略設計之前必先創新理念。按照王老師的說法:“ 理念創新,乃是一切創新之源,是一切創新之本,它決定著其他種種創新活動的開展和成敗,它既是其他創新活動的基石,也是其他創新活動的羅盤和指針。如果說其他創新都還只是戰術層面的創新的話,那么理念創新就是戰略層面的創新。因此,理念創新具有更大的難度,是一種更高級別的創新挑戰。”
因而,在工作室的整個策劃流程中,理念創新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流程。在策劃中,理念創新往往不僅單獨作為一個板塊,而且貫穿於策劃的全過程。
如果說,勢能的發展如水行江河的話,思路和理念的創新就是河道的規劃,力求勾劃出最通暢的河道,讓勢能的洪濤奔騰向前。
因而,在理念創新的過程中,必須擺正道與勢的關係。理念創新直接目的是為戰略走向、戰略定位、策略設計、戰術設計、動作設計確立指導思想,而根本目的則在於馭勢——乘大勢、聚優勢、造強勢,以勢成事。如果不明白這個根本目的,我們的理念創新難免南轅北轍。正是立道與馭勢的關係決定我們的理念創新必須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三度”。即高度、廣度、深度。所謂高度就是在戰略運籌的特定範圍內,如特定區域或特定行業,搶占最佳戰略制高點,形成居高臨下、高山滾石的強勢;所謂廣度就是在戰略運籌的特定範圍內,力求影響和控制最大的空間廣度,以便最大可能地吸納整合各種優勢資源,激活調動各種強勢力量,從而形成更大的勢能;所謂深度就是力求在更深層次、更本質的聯繫上把握和控制相關要素,以便更有效地駕馭錯綜複雜、變幻不定的勢能,使項目和品牌更具滲透力、穿透力、生命力,即可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亦可突破屏障、開疆拓土。
二是創新性。理念創新是戰略創新之魂,沒有理念的創新性便沒有戰略及策略、戰術的創新性。因而理念創新必須緊扣時代的內在要求,而又適度超前地走在時代的前沿;同時,還應具有極強的傳播性。這是引導潮流的必然要求,也是工作室理念創新的突出特點。如“房地產不等於鋼筋加水泥”、“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對概念地產的引領;“運動就在家門口”對體育地產的引領;“國酒喝出健康來”對健康酒的引領;……
三是有機整體性。理念創新必須將策劃對象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清晰勾劃出它的內在機理,從而保證理念創新、策略設計、行動安排能夠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相互協同、整體聯動,如此方可創造出波推浪涌、波瀾壯闊的強勢。
第二、以道用謀以謀運勢
洪流只有在既定的河道中才能更快更好地奔騰向前,勢的運行只有依循創新的的思路才能如水行江河,否則就會泛濫成災。這就要求推進戰略的具體策略、具體戰術必須嚴格遵循創新性的思路和理念。正如王老師常說的:“小道理必須服從大道理。”即策略、戰術必須服從作為戰略的理念和思路。
反過來說,策略、戰術及體現策略、戰術的具體行動必須充分體現理念和思路的功能要求、目標要求。再好的理念和思路,如果沒有功能到位的策略、戰術、動作來體現,便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成為虛幻空洞的口號。
非百川來歸無以成浩瀚江海,非浩瀚江海無以行萬噸巨艦。因而馭勢的一個根本任務就是如何不斷蓄勢聚勢以成強勢。由此引出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即在戰略策劃和戰略實施中如何不斷聚集強勢。

第三、整合勢能聚集強勢
一個團隊、一家企業、一座城市能否形成強大的發展勢能,說到底取決於整合各種勢能的能力。而這種整合的前提則是對各種有形和無形、內在和外在、巨觀與微觀勢能的認識和掌控。當我們以靜態的眼光觀察世界時,往往只能看到各種靜態的事物及其背後的靜態結構;而當我們以動態的眼光觀察世界時,我們將會發現各種動態的事物及其背後的動態結構。只有把握這種動態結構才能真正掌控各種勢能,才能有效地整合併駕馭這些勢能。這些勢能主要包括——
一、氣勢:“疾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這是典型的氣勢,這裡的水如果不具備足夠的速度和力度是無法漂起石頭的。當描述人類活動時,氣勢的決定因素則主要取決於人的精神狀態,昂揚激奮則氣勢足,悲觀沮喪則氣勢弱。因而能否最大可能地調動自身及團隊的精神力量極為重 要。故“挫(或避)其銳氣,擊其隋歸”成為兵家最常用的戰法。而“法古今完人,養天地正氣”則是英雄俊傑揚名立世的根本所在。
二、位勢:“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這是典型的位勢,即由位置或高度決定的勢能。戰爭時期的軍事家更看重有形的位置和高度,而和平時期的戰略家(包括工作室)則更看重無形的位置和高度——只有在社會大系統中、在人類心靈中搶占一個最重要的位置和高度,才能擁有最強的位勢。
三、地勢:這裡所說的地勢不是通常所說的由地形因素所決定的勢能,而是由地利因素所決定的勢能,後者的內涵遠比前者豐富,也遠比前者重要。其重要程度與天時、人和相併列。然而,擁有地利卻未必擁有地勢,地利因素經過有效轉換才能變成強大的勢能。
四、情勢:同仇敵愾、群情激奮、眾志成城都是典型的情勢,這種情勢一旦形成往往會產生超越物質的巨大能量。駕馭情勢正是共產黨鬧革命打天下的最大法寶。“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乾。”而不善此道的國民黨縱有800萬軍隊也無可奈何花落去。謀情勢的關鍵在於造情境,善謀情勢者必善造情境。所謂情境就是能夠激發和喚起人們共同體驗、共同理念或情緒共振、精神共振的一種文化境界。一切文化傳播活動,其核心就是創造這樣的文化境界——一種極富情緒感染力、精神震撼力、理念引導力的典型情境。固“情境合一”連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成為中國文化的三大基本原則。不同的文化樣式具有不同的情境模式:詩歌情境的突出特點是抒情性、集中性、精煉性;散文情境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可神遊萬仞,視通萬里;可縱橫揮灑,收放自如;小說情境的突出特點則是以千迴百轉、跌盪起伏的情節和生動鮮活、個性鮮明的人物攝人心魂。但無論何種情境都不外乎通過情緒感染、精神感召、理念引導來影響或改變人們的心智模式、行為方式、創造方式。因而,在文化領域,尤其是文化傳播活動中,情境是一個可以充分泛化、廣泛運用的概念和手段。從某種意義上說,造勢就是造境,造小情境謀小勢能,造大情境謀大勢能。王老師的演講或文章何以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蓋源於以上下五千年、縱橫幾萬里的廣闊時空為背景,以典型故事、傳神形象、深刻哲理、飽滿激情為要素所營造的大情境。
五、局勢:“不謀全局,不足謀一子。”這裡的謀全局就是謀全局之勢能、勢態,這種勢能和勢態是由系統內外各種力量、各種關係相互制約、彼此互動所形成。謀全局的目的就是通過控制全局中主導性、關鍵性因素和關係從而引導或影響勢能勢態朝著期望的方向發展。
六、大勢:即由巨觀乃至超巨觀因素所形成的一種勢能和勢態,它體現的通常是一種普遍的、必然的規律。正如中山先生所說的:“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是一種最強大的勢能,又是一種大象無形、難以把握的勢能;但可以乘之、借之。凡成就千秋偉業者,無不善乘善借時代大勢。
“英雄者,非必大異於常人,而是善識時勢,且善用勢能而已。”一個人或一個團隊若善用以上諸多勢能,聚成江海浩蕩之勢,縱不能建立千秋偉業,亦必能成就一世輝煌
http://wolongtai.5d6d.com/forum-104-1.html
QQ群:2672089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