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突病

臍突病

臍突病即新生兒臍部膨出。《證治準繩·幼科》:“因新生洗浴,系臍不緊,穢水浸入於內,產後旬日外,臍忽光浮如吹,捻轉微響,間或驚悸作啼。”由於小兒臍部發育不全,或啼哭過多,劇烈咳嗽等,造成腹壓增高,以致腸管向臍部壓迫所致。絕大多數可以自愈。但年齡超過二歲則應作臍疝處理,考慮用手術切除、修復。

臍突病臍突病
臍突病即新生兒臍部膨出。《證治準繩·幼科》:“因新生洗浴,系臍不緊,穢水浸入於內,產後旬日外,臍忽光浮如吹,捻轉微響,間或驚悸作啼。”由於小兒臍部發育不全,或啼哭過多,劇烈咳嗽等,造成腹壓增高,以致腸管向臍部壓迫所致。絕大多數可以自愈。但年齡超過二歲則應作臍疝處理,考慮用手術切除、修復。

病因病機

臍突病主要是由於斷臍後護理不當,感受外邪所致。嬰兒洗浴時,臍部為水濕所侵,或為尿液浸漬;或臍帶未乾,脫落過早;或為衣服摩擦損傷等,使濕濁浸淫皮膚,久而不乾者,則為臍濕。若濕郁化熱,或污穢化毒,則濕熱之邪蘊郁,致營衛失和、氣滯血瘀,而致臍部紅、、熱、痛,進而濕熱釀毒化火,毒聚成,致臍部潰爛化腐,則為臍瘡。
導致臍血的病因可為斷臍結紮失宜所致,亦有因胎熱內盛或中氣不足所致。斷臍時,臍帶結紮過松,可致血滲於外;結紮過緊,傷及血脈,亦可致血滲於外。或因胎熱內盛,迫血妄行,以致斷臍不久,血從臍溢。部分患兒先天稟賦不足,中氣虛弱,脾不統血,亦可致臍血不止。
引起臍突的原因有內因與外因兩大類。內因是由於初生兒腹壁肌肉嫩薄鬆弛,或先天發育不全,臍孔未全閉合,留有臍環,或腹壁部分缺損。外因為啼哭叫擾,屏氣所致。啼哭口叫擾過多,小腸脂膜突人臍中,成為臍突,若腫物突起久不回納,致外邪侵入,可因邪毒化熱化火,致高熱;腹脹、腹痛等症。

診斷依據

臍突病臍突病
1.有臍帶處理不潔,尿液及水濕浸漬臍部或臍帶根痂撕傷等病史。
2.臍帶根部或脫落後的根部見發紅、腫脹、滲液為臍濕;有膿性分泌物滲出,氣味臭穢者為臍瘡。
3.斷臍後,血從臍孔滲出為臍血。
4. 臍部呈半球狀或半囊狀突出,虛大光亮,大小不一,以手按之,腫塊可以回納為臍突
5. 臍濕、臍瘡臨床上應辨常證與變證。僅見臍部發紅,創面腫脹,有膿水滲出,一般情況尚好為常證;若臍部紅腫,有膿性或血性滲出,伴煩躁不寧,甚則昏迷抽風為變證。
6. 對臍血一病應辨輕證、重證。輕證一般出血量少,患兒精神,吮乳俱佳,無明顯全身不適症狀;重證則出血量較多,煩躁不安或萎靡不振,拒乳,甚而同時出現吐血、便血

治療

臍突病臍突病

臍突的治療以外治為主,如年齡已逾2歲仍未痊癒,應考慮手術治療。
一、臍濕
證候:臍帶脫落以後,臍部創面滲出脂水,浸漬不乾,或微見發紅。
分析:臍部為水濕或尿液浸漬,或為穢毒之邪所侵襲,壅於肌表,故局部滲出脂水,浸淫不乾。
治法:收斂固澀。
方藥:龍骨散。常用藥:龍骨、枯礬收斂燥濕。外用,乾撒臍部。
若局部紅腫熱痛者,加金黃散清熱解毒。
二、臍瘡
證候:臍部紅腫熱痛,甚則糜爛,膿水流溢,惡寒發熱,啼哭煩躁,口乾欲飲,唇紅舌燥。舌質紅,苔黃膩,指紋紫。
分析:穢毒之邪侵入臍部,壅於肌膚,經絡受阻,氣血凝滯,發為臍瘡。局部紅、腫、熱、痛,漸為糜爛化膿,潰則膿血流溢。風火交織,邪毒內攻,則見惡寒發熱,啼哭煩躁。
治法:清熱解毒,佐以外治。
方藥:犀角消毒飲加減。常用藥:金銀花水牛角、甘草清熱解毒,防風、荊芥、牛蒡子疏散風邪,加黃連、連翹、蒲公英清解熱毒。局部外用金黃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