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大劑

膨大劑

膨大劑名為氯吡苯脲,別名為KT30或者CPPU,20世紀80年代由日本首先開發,之後引入中國,是經過國家批准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並不屬於食品添加劑。膨大劑可對植物產生助長、速長作用,廣泛的套用於柿子、甜瓜、苦瓜、葡萄、番茄、西瓜、蘋果、梨等多種作物。但對於是否對人體有健康威脅,目前尚無定論。

基本信息

概述

膨大劑,俗稱“膨果龍”,也叫“膨大素”,化學名稱叫細胞激動素,屬於激素類化學物質,對植物可產生助長、速長作用。中文通用名為氯吡脲,英文通用名FORCHLORFENURON,英文簡稱CPPU(N-2-氯-4-吡啶基苯-N’-苯基脲),屬苯脲類物質,主要是刺激細胞分裂素的物質。氯吡苯脲是一種高活性的化合物,在促進植物細胞分裂和增大的同時,對植物的副作用也逐漸被發現。【副作用的說法後被證明是謠言】但是如今有中國農科院的專家說:“膨大劑本身有害,如果使用不得當,會對植物和瓜果產生不良影響,但是不會危害人體健康。”專家研究發現:膨大劑主要作用是加強細胞分裂,增加細胞數量,加速蛋白質的合成促進器官形成。提高花粉可孕性,增加果實數量提高產量。改善作物品質,提高商品性。誘導單性結實,刺激子房膨大,防止落花落果,促進蛋白質合成,提高含糖量等。

膨果龍膨果龍

發明歷史

1948年,美國的Folke發現了細胞分裂素。

1955年,Miller等人發現了促進植物幼胚發育的活性物質6-糠基嘌呤,人們開始認識到細胞分裂素(Cytokinins)是一類很重要的植物激素

迄今為止,人們已經分離或人工合成許多具有顯著生物活性的細胞分裂素,主要包括嘌呤類和取代脲類。

1978年,日本Takahishi等人首次合成新型取代脲類細胞分裂素—氯吡苯脲,又稱之為CPPU、KT30、調吡脲,也就是俗稱的“西瓜膨大劑”。

1985年,日本協和發酵工業株式會社首先開發CPPU,但因CPPU在促進細胞分裂和增大的同時,出現了畸形果、果品貯藏期變短等問題,日本未將該產品在生產中使用。

中國的研究人員卻爭先恐後引入,中國農科院果樹所20世紀80年代後期從日本引進,1992年農業部批准引進該產品。

常用食品膨大劑

1、泡打粉(BP)BakingPowder一般俗稱為醱粉、發泡粉,為食品的膨脹劑BakingPowder,簡稱BP。它的主成份是碳酸鈣、硫酸鈉鋁、重碳酸鹽等的混合鹽類,主要用在西點蛋糕的製作(例如:烘烤餅乾、蛋糕、蒸發粿及油炸物等),其用法經常與麵粉混合過篩後,經加熱就會釋放出CO2氣體使糕點產生膨鬆感,保存時要保持乾燥避免受潮。
2、小蘇打Baking Soda為鹼性的物質,可中和配方中的酸性材,同時產品顏色亦會較深。用於朱古力、朱古力蛋糕或小西餅中料。
3、塔塔粉CreamofTartar酸性鹽類,用以中和蛋白的鹼性,並加強蛋白的韌性,如天使蛋糕。亦可用來煮轉化糖漿。其外觀與泡打粉一樣,但不可與泡打粉替代使用。
4、碳酸氫氨AmmoniaBicarbonate(NH4 HCO3)化學膨大劑效用同碳酸氨,產氣速度快,多用在水份含量較低的產品,如:油條、沙其瑪。 

套用

氯吡苯脲在農業生產上套用廣泛,對柿子、甜瓜、苦瓜、葡萄、番茄、西瓜、蘋果、梨等多種作物有增加果實數量的作用,能夠促進植物細胞分裂,促進果實肥大,提高產量,在國內外已作為果實膨大劑用於多種農作物。

科學家通過採用不同的細胞分裂素處理豌豆幼苗,發現氯吡苯脲使芽的生長較對照組提高290%。在菸草上噴灑100mg/L的氯吡苯脲,有降低株高、增大葉面積和葉重的作用,增加種植菸草的經濟收益。大豆初花期噴灑氯吡苯脲,可以使大豆根系發達,花莢脫落減少20%~30%,增產15%~20%。

危害尚無定論

膨大劑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並不屬於食品添加劑。用於調節植物生長,屬於“植物激素”,跟“人體激素”和“動物激素”沒任何關係。膨大劑使用過量的話,只會造成植物或果實的畸形等不良症狀,不會給人體帶來副作用。

但從消化角度來說,膨大素類物質由於是人工合成的植物調節劑,在蔬果中是有殘留的,而人每天都會攝入大量的蔬菜水果,這些殘留勢必會對人體造成潛在影響。雖然對此醫學尚未進行證實,但仍然有一個化學製劑“累積”效應的存在。特別是“累積”之後對消化系統胃腸道的刺激症狀,藥物的一些毒物的過量會對肝功能產生影響;目前還沒有科學依據證明對人體有害”但是氯吡脲作為一種高活性的化合物,在促進植物細胞分裂和增大的同時,對人類的副作用也逐漸被發現。這些化學物質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神經系統的危險,能造成兒童腦炎,發育不良,痴呆等。

事件

從2011年5月8日開始,在江蘇省丹陽市延陵鎮大呂村的40多畝西瓜大棚就像布下了“地雷陣”,已結滿瓜藤的大小西瓜,還沒有成熟就一個個“瘋狂”地炸裂開來,有的炸得四分五裂,有的炸得像一朵花,經調查,這與使用了“西甜瓜膨大增甜劑”有關。

2012年6月,網路傳言浙江餘姚和慈谿兩地的梅農給楊梅打了膨大劑,引發眾多網友的驚慌和質疑。浙江農業廳隨後組織調查組赴兩地調查,並委託部、省兩家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結果均為合格,未檢出膨大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