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

膝關

膝關穴為足厥陰肝經穴,出自《針灸甲乙經》,如同關卡一般阻擋滯重水濕的上行,故名膝關。功能散風祛濕,疏通關節,主治膝痛,髕骨軟化症,髕上滑囊炎,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腳氣,鶴膝風,咽喉痛等。

簡介

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厥陰肝經經穴之一。

記載

定位

膝關穴膝關穴

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上髁的後下方,陰陵泉後1寸,腓腸肌內側頭的上部。另說“犢鼻下三寸”(《千金要方》);“犢鼻下一寸二分,向里橫開寸半,下直中都,相去五寸”(《針灸集成》)。

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腓腸肌、縫匠肌(腱)、半膜肌和半腱肌(腱)。淺層布有隱神經小腿內側皮支和大隱靜脈。針由皮膚、皮下筋膜,在大隱靜脈的後方,穿小腿深筋,直抵上述各肌的止點腱及脛骨骨膜。發自膕動脈怕膝下內動脈由膕窩向下方,參加膝關節網。

主治

膝痛,腳氣,鶴膝風,咽喉痛等。

操作

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