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稃草

膜稃草

膜稃草,禾本科多年生植物,稈高大粗壯,具多數節,直立部分高達1米,直徑6-10毫米,葉鞘長8-12厘米,稍短於節間。花果期夏季至秋季。產於雲南南部和海南地區,於印度、緬甸、泰國、爪哇和馬來西亞等地區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膜稃草膜稃草

多年生。稈高大粗壯,具多數節,下部長匍匐地面,節上輪生多數鬚根;直立部分高達1米,直徑6-10毫米,具海綿質髓部,無毛。葉鞘長8-12厘米,稍短於節間,鞘節褐色,具短毛;葉舌膜質,長1-2毫米;葉片扁平,寬大,質地較厚,長30-40厘米,寬約2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近圓形,無毛或上面及邊緣散生疣基柔毛。圓錐花序緊密呈穗狀,長20-40厘米,寬1-2厘米;分枝長0.5-2厘米,穗軸有翼,粗糙,一側簇生小穗;小穗粗糙,長0.5-1毫米;小穗狹披針形,長4.5-5.5毫米,寬約1毫米;第一穎膜質,長約1.2毫米,中脈粗糙;第二穎與第一外稃草質,披針形,長3-4毫米,頂端具長0.5-2毫米的短芒;脈上具刺狀糙毛;第二外稃膜質,長約3毫米,頂端漸尖,微粗糙;內稃頂端有2尖頭;花葯長約1毫米。穎果長約1.5毫米,頂端圓。花果期夏季至秋季。

地區分布

雲南南部和海南;生於溪河邊、沼澤淺水處,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爪哇和馬來西亞等地區。模式標本采自菲律賓

植物用途

為一種好飼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