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茶

定義

膏方茶是指根據養生中藥藥方,在茶葉中按照一定配方加入適量的多種中藥成份,製作成袋泡茶或塊茶。通過沖泡茶飲的方式作為養生保健、防病療疾的一種方法。

歷史淵源

茶,長期以來,被視為一種有多種功能的中藥。在茶葉利用的四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就有三千多年主要作為藥用。茶葉作為藥用,在我國很多古書上就有記載。例如:《神農本草經》這部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對茶的功用,就有明確的記載:“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
草本茶的運用,到了宋朝,已有相當的發展。不少勞動人民和醫家,採用草本茶防病治病,並積累了極為寶貴的草本茶方。在官方編纂的《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中作了廣收博採。如蔥豉茶、薄荷茶、石豪茶、臘茶、合臘茶、硫磺茶等,都在以上兩本書中有配方、用法、主治等方面的記載,並廣泛用於實踐之中。不過當時的草本茶方以單方為主,一般是以單方草本入茶。
明朝以後,草本茶方運用更加廣泛。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附錄草本茶方十餘個、如茅根茶、萱草根茶等,並對草本茶的功效作了全面的論述,並促進了後世對草本茶的研究。清代,載草本茶方的著作日益增多。也開始出現複方的草本茶,比如沈金鰲《沈氏尊生書》記載的瘟病學家葉天士草本茶方,後來改制成“天中茶”的草本茶,十分有名,至今還運用於臨床,受到醫家推薦。

當代發展

現代社會由於現代物質文明的高速發展造成了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和外部環境的破壞。由於不合理的飲食結構、外界的環境污染、長期熬夜、飲酒吸菸、過度疲勞工作等原因,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失眠便秘、神經衰弱、癌症、亞健康等慢性現代文明病的發病率不斷提高。
複方草本茶的茶療方式對於預防現代慢性病有著獨特的優勢。現代慢性病重在預防,而中醫學倡導“上工治未病”,強調整體觀念、辨證論治,主張“未病先防”和“天人合一”、“形神統一”、“動靜結合”等醫療衛生保健思想。這些醫療衛生保健思想能夠很好地與現代慢性病的防治相結合,而膏方茶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載體。近年來上海醫藥大學和九穗茶源合作,針對不同種類的茶葉特性,推出了系列的膏方茶配方。

特點和優勢

膏方茶(複方草本茶)防病治病,為什麼能夠延續數千年而不衰呢?這與複方草本茶獨具的特點有關。複方草本茶既保持了湯劑吸收完全、加減靈活、適應中醫辨證論治的特點,又克服了湯劑量大,煎服煩雜、攜帶和使用不方便、浪費藥材等缺點。
1.膏方茶能利用中草藥的“相須”、“相使”原理增加療效。中醫認為:單味藥有四氣、五味、歸經和升降沉浮的特性,但這些特性並不完全對治療疾病是有用的,有的甚至相反有害,中醫通過加入其他藥物之間合理的配伍,可以使藥物的治療作用能發揮到最大、藥物本身的毒副作用降低到最小。同時複方草本茶對各種原料的配方配比也有更高的要求。
2.膏方茶能充分利用與發揮藥物的作用。草本茶能使芳香氣味、含揮發性油多的藥物,如陳皮、玫瑰花等,保持有效成分,避免久煎而失效。加上碎茶與溶媒接觸面大,茶藥中有效成分浸出量也就大,而且可以多次加水飲用至味淡為止,藥汁自然能全部浸出。
3.膏方茶一般既可治病,又可以經常飲用,一舉兩得。對於慢性病,尤其便於長期用藥。對於老人、小兒患者,還可解決服藥的困難。另一方面,草本茶方用藥,味少量少,攜帶方便,尤其是袋泡茶、塊茶,更為優越。治病還可避免煎湯的麻煩。所以,易於普及。
4.膏方茶可以減少服藥精神負擔,避免損傷胃氣。尤其是慢性病人,長期煎服中藥,頓服量大,增加胃腸負擔,易生反胃,脘腹不適。而飲用草本茶,作用溫和徐緩,藥汁吸收完全,無損胃氣,有利於慢性病的保養和治療。另外,草本茶還可根據病情,隨季節變更,靈活選用,進行辨證論治。
5.中國人數千年來都有飲茶、品茶的習俗,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茶可嘗味;以茶可養身;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養志。由此可見,以膏方茶養身心,不僅能治病養生享健康,還能品茶品味品道。
正因為膏方茶有以上這些特點,優點,所以,膏方茶適用範圍極廣,在養生延年,衛生防疫、治療疾病等方面均有廣泛的套用。

類別和功效

當今的膏方茶主要是以防治現代慢性病為主,不同的配方和不同的茶葉組合,分別有不一樣的功效。
1,複方草本綠茶、複方草本鐵觀音
這兩種茶屬於綠茶和烏龍茶,一個是不發酵茶,一個是半發酵茶。含有豐富的茶單寧和維生素。草本配方和茶單寧相配合能突出此類複方草本茶的延緩皮膚衰老、降尿酸防痛風、抗氧化突變、防癌、和抗過敏功效。
2,複方草本紅茶、複方草本普洱茶
這兩種茶屬於紅茶和普洱茶,一個是全發酵茶,一個是後發酵茶。茶單寧的含量下降,對腸胃沒有刺激。含有豐富的茶黃素。草本配方和茶黃素配合能突出此類複方草本茶的暖胃、解酒護肝、調節血脂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