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萼木

腺萼木,別名:兀達,施巴臘。是腺萼木屬植物。產于海南、雲南。

基本信息

簡介

腺萼木,別名:兀達,施巴臘。是腺萼木屬植物。產于海南、雲南。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腺萼木
中文別名:牙扼思郎、牙兒失啷
二名法Mycetia glandulosa Craib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傳統系統]
綱:木蘭綱 Magnoliopsida [Cronquist系統]
亞綱:菊亞綱 Asteridae [Cronquist系統]
目:茜草目 Rubiales [Cronquist系統]
科:茜草科 Rubiaceae [Cronquist系統]
亞科:金雞納亞科 SubFam. Cinchonoideae
族:玉葉金花族 Trib. Isertieae
屬:腺萼木屬 Mycetia
種:腺萼木
分布:海南、雲南
藥 名 腺萼木
拼 音 XIANEMU
來 源 為雙子葉植物藥大戟科植物腺萼木的葉。
功 效 殺蟲止痛。
主 治 用於疥瘡。
性味歸經 苦,寒。肺經。
用法用量 外用:煎湯外敷。
別 名 兀達(廣西龍州)、施巴臘(《海南植物志》)
拉丁名 腺萼木Strophioblachia fimbricalyz
考 證 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腺萼木 - 植物形態

灌木,高約1米;小枝初被短柔毛,後變無毛,外皮草黃色,光亮。葉紙質,倒披針形、長圓狀倒披針形,有時狹披針形,常多少鐮狀彎曲,兩側常稍不等,長11-20厘米,寬2.8-5.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狀漸狹;側脈兩面明顯,下面凸起;葉柄長4-8毫米,上面有溝,被短柔毛;托葉葉狀,披針形,長6-10毫米,寬4-6毫米,漸尖,被柔毛。聚傘花序頂生,多花,長4-5厘米,寬達8厘米,總花梗長0.8-1.4厘米,最下部一對分枝長約2厘米;花梗長約5毫米;萼管長不及2毫米,萼裂片卵狀披針形,長約1.5毫米,邊緣有流蘇狀腺體;花冠黃色,狹管狀,管長9-10毫米,外面被疏柔毛,內面被長柔毛,裂片長約1.5毫米,頂端具鉤狀的喙,伸展或稍外折;花柱長9.5毫米。果近球形,徑約5毫米,頂部冠有5個細小的宿萼裂片,近無毛;種子極多數,小而有稜角。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腺萼木 - 分布地區

僅見於雲南南部(思茅、景谷)和東南部(蒙自);生於海拔900-1500米處的林中。國外分布於泰國北部。

腺萼木屬植物

腺萼木屬植物為小灌木;老枝通常覆有草黃色或近白色的鬆軟外皮。30餘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和南亞熱帶。中國有15種、1變種、3變型,產於西南部至東南部,雲南種類最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