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功能紊亂

腸功能紊亂

胃腸神經官能症,又稱腸道功能紊亂,是一組胃腸綜合徵的總稱,是高級神經活動障礙導致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失常,主要為胃腸的運動與分泌機能失調,無組織學器質性病理改變,但不包括其他系統疾病引起的胃腸道功能紊亂。治療時對病人耐心解釋、消除疑慮,取得其信任與合作對治療至關重要。治療中針對不同的主要症狀、嚴重程度和精神因素,採用個體化、分極化原則。常用治療方法包括攝入高纖維食物以糾正便秘,服用止瀉藥,如洛哌丁胺緩解腹瀉,以抗膽鹼能、解痙藥或小劑量抗抑鬱藥來止痛。精神和行為療法對某些病人有一定幫助。

基本信息

西醫方面

本病是一類具有高度個體化特徵及典型症狀的病症。故以症狀為基礎的分類顯得十分重要,對臨床試驗尤為有用,並可分為以下5個亞型。

C1.腸易激綜合徵(IBS)

腸功能紊亂腸功能紊亂

本病是一組包括持續或間歇發作的,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為臨床表現的腸

功能紊亂性疾病。經調查西方人群中有15%-20%的青少年和成人患有此症,女性尤為多見。在不同人群中其流行程度不同。IBS多呈慢性復發過程並常伴發其他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

診斷標準:

在近12個月內腹部不適或腹痛至少出現12周,伴以下3種情況中的2種,但無需連續:

(1) 排便後緩解;

(2) 病初起時排便頻數改變(>3/d或3<周);>

(3) 病初起時伴糞便性狀改變。

另外總結了一些支持IBS診斷的症狀如下:

1) 排便每周<3次;

2)排便每天>3次;

3)羊糞樣或硬便;

4)稀(軟)或水樣便;

5) 用勁排便;

6)便急感;

7)排便不盡感;

8)排粘液便;

9)腹脹。

腹瀉為主型:符合第2,4,6項中的一項或多項而不伴1,3,5項;

便秘為主型:符合第1,3,5項中的一項或多項而不伴2,4,6項。

治療意見:

對病人耐心解釋、消除疑慮,取得其信任與合作對治療至關重要。治療中針對不同的主要症狀、嚴重程度和精神因素,採用個體化、分極化原則。常用治療方法包括攝入高纖維食物以糾正便秘;服用止瀉藥,如洛哌丁胺緩解腹瀉;以抗膽鹼能、解痙藥或小劑量抗抑鬱藥來止痛。精神和行為療法對某些病人有一定幫助。

C2.功能性腹脹氣

本病包括一組功能性腸紊亂症狀,主要是感覺腹脹或脹氣,且不符合其他功能性胃腸紊亂的診斷標準。臨床上女性多見。

診斷標準:

下列症狀在近12個月內至少出現12周,但無需連續:

(1)腹部飽滿、脹氣;和

(2)不符合診斷功能性消化不良IBS或其他功能性疾病。

臨床評價:

本病通常晨起消失,至晚上逐漸加重,呈陣發性,可能與攝入某些特定食物有關。可有過度打嗝、肛門排氣,但這些與腹脹氣無必然聯繫。如伴有腹瀉、體重減輕、營養不良則需警惕其他可能的病因。

治療意見:

沒有可證實的有效治療措施,對此只能予以教育和安慰方法。通常的經驗還有限制進食一些產氣食物,但有些乳糖酶缺乏症病人服用多達250m1牛奶後亦無或僅有極輕微脹氣。

C3.功能性便秘

本病是一組以持續性或間斷性排便困難為臨床表現的功能性腸病。女性中較為常見,並隨年齡增長而有增多趨勢。

診斷標準:

下列症狀在近12個月內至少出現12周,但無需連續:

(1) 1/4時間排便費力;

(2) 1/4時間糞便為羊糞樣或質硬;

(3) 1/4時間排便未盡感;

(4) 1/4時間排便有肛門直腸阻塞感;

(5) 1/4時間排便要用手指挖出糞便;

排便每周<3次。

臨床評價:

醫師應能辨識病人對便秘的不同表述。對病人一般情況、精神狀態、所服的治便秘藥物、食物纖維的攝入和本身疾病(如:甲減)進行了解、評價,必要時進行全結腸轉運時間和肛直腸功能測定。

治療意見:

食物性纖維可增加排便量;另外可給予一些容積性致瀉藥,如車前草、甲基纖維素等。症狀嚴重病人可能對聚乙烯乙二醇溶液有一定反應.對輕瀉藥無效或療效不佳者可試予刺激性瀉藥,如蕃瀉葉、便塞停等。

C4. 功能性腹瀉

本病是一種表現為不伴腹痛,持續性或復發性解軟便、水樣便的病症。

診斷標準:

下列症狀在近12個月內至少出現12周,但無需連續:

(1) 稀(軟)或水樣便;

(2) 1/4時間出現腹瀉;

(3) 無腹痛。

臨床評價:

需與假性腹瀉(頻繁急迫大便而大便乾結)作鑑別,如根據病史不能鑑別的一些不伴腹痛的慢性腹瀉病人,則需進行診斷性檢查。基本檢查包括血常規、糞便檢查和乙結腸鏡並活檢,但遇排便量大、直腸出血、營養不良和體重減輕病人則要對腸道結構和功能進行全面檢查,如放射影像學檢查、十二指腸活檢、血清激素測定。

治療意見:

分析可能存在的精神社會因素,進行症狀解釋和安慰工作顯得十分重要,限制可疑飲食也有一定幫助。經驗性止瀉治療(如洛哌丁胺、止瀉寧)通常有效,尤其作為預防性套用,如餐前用過這類藥物。偶有病人對考來烯胺(消膽胺)有反應.慶幸的是本病常有自發性緩解。

C5. 非特異性功能性腸紊亂

是功能性腸道症狀不符合上述分類功能性腸道的病症。

中醫方面

腸功能紊亂引起的腹疼腸功能紊亂引起的腹疼

腸功能紊亂屬中醫“腹痛”、“泄瀉”、“下利”等病症範疇,並與便秘密切相關。中醫認為本病與飲食不節,過食生冷肥甘;或情志失調,肝氣鬱結;或勞倦太過,脾氣受損;或年老體衰,久病髒虛,以致脾胃功能障礙等有關。臨床可分為肝氣乘脾、濕濁困脾、脾胃虛弱、脾腎陽虛等症型。

(1)肝氣乘脾症,症見腹脹腹痛,痛即腹瀉,瀉出不多,瀉後脹痛俱減,胸悶暖氣,納呆食少,間或便秘,每因情緒郁怒而發作,舌苔薄白,脈弦。治宜瀉肝實脾。

(2)濕濁困脾症,症見腹脹腹痛,腸鳴腹瀉,飲食不當則腹痛瀉下加重,食少不化,噁心嘔吐,倦怠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膩,脈滑或濡。治宜健脾化濕。

(3)脾胃虛弱症,症見時溏時瀉,水谷不化,稍進油膩之物則次數增多,納呆食少,脘悶腹脹,面色萎黃,倦怠乏力,舌淡,脈細弱。治宜健脾健胃。

(4)脾腎陽虛症,症見黎明即瀉,腹痛則鳴,瀉後則舒,腹涼喜溫,形寒肢冷,面色萎黃或蒼白,食少,神疲體倦,腰膝酸軟。舌淡,苔薄白,脈沉細。治宜溫補脾腎。

藥物治療治療腸功能紊亂的西藥很多,但指標客觀和療效可靠者甚少,因該病為功能性疾病,可伴有全身諸多症狀比如:梅核氣、神經性嘔吐、神經性噯氣、神經性厭食與腸易激綜合徵,常伴有失眠、焦慮、注意力渙散、健忘、神經過敏、頭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狀。所以治療需要運用理腸調胃安神湯全面調理心神以及五臟,才可徹底恢復正常,切不可頭痛醫頭,腳痛治腳,沒有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去進行綜合治療,而是把片面的症狀,當成了主要症狀,造成顧此失彼,致使疾病反覆發作,遷延難愈

方法一

【組成】防風6克、白朮3克、蒼朮8克、茯苓3克、白芍藥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上藥共為粗末,空腹前食用

【方解】方用健脾燥濕之蒼朮為主藥,配以祛風和血,利濕的防風、芍藥、茯苓、白朮等,為其配伍特點

【方劑來源】《脾胃論》昇陽除濕防風湯

方法二

【組成】甘草6克、乾薑12克、茯苓12克、白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用茯苓、白朮健脾勝濕,合以乾薑溫中散寒,為其配伍特點

【方劑來源】《金匱要略》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

方法三

【組成】熟地黃30克、白朮(炒)9克、乾薑9克、吳茱萸1.5克、甘草(炙)6克、扁豆(炒)6克、山藥(炒)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用乾薑、吳茱萸溫中散寒,熟地、白朮、扁豆等健脾,為其配伍特點

【方劑來源】《景岳全書》胃關煎

方法四

【組成】罌粟殼(蜜炒)1.5克、橘皮1.5克、炮姜1.8克、煨訶子2.1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用澀腸止瀉的煨訶子、罌粟殼,合以溫中止瀉的炮姜,為其配伍特點

【方劑來源】《蘭室秘藏》訶子皮散

食療

1、鯽魚梗米粥

鯽魚梗米粥鯽魚梗米粥

鯽魚1條,粳米50克。 鯽魚煮湯備用。將粳米煮成稀粥,將成時加入鯽魚湯再煮10~15分鐘,食時調味。 作早晚餐食用,同時可食魚肉。

2、橘皮內金散

橘皮100克,雞內金20克。 上二味共焙乾研末,貯瓶備用。 每日2次,每次5克,溫開水化服。

3、梅花扁豆粥

粳米60克,扁豆(白扁豆尤佳)60克,梅花3~5克。 粳米、扁豆加清水煮成粥,加梅花稍煮片刻即可。 每日1次,空腹溫服。

4、佛手蛋

佛手15克,茉莉花10克,雞蛋2個。 先用清水煮雞蛋一沸,撈出將蛋殼打破,再與佛手、茉莉花同煮15分鐘即可。 吃雞蛋,每日1次。

5、九制陳皮黃魚

黃魚1條(約250克),九制陳皮1袋,蔥4根,姜4片,鹽、味素適量。 黃魚洗淨,加九制陳皮、蔥、姜、鹽、味素、料酒等蒸熟。 佐餐食用。

異常疾病

腸功能紊亂腸功能紊亂

腸道的功能狀態不僅人與人之間不同,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也有很大差異。進食、緊張、藥物和疾病,甚至社會文化形態都對腸道功能狀態有影響。在大多數西方國家,正常的排便次數範圍從每周2~3次到每天2~3次不等。排便頻率、糞便性狀或糞便量的改變,或糞便中有血、粘液、膿液或過多的脂肪物質則提示可能是疾病所致。

便秘

便秘是一種病理狀態,病人感覺排便時不適感或排便次數減少。便秘的病人排出乾燥硬結的糞便,且難以解出,還可能有總是不能把便排完的感覺。急性便秘突然而明顯地起病,而慢性便秘則不知不覺起病並持續數月或數年。

急性便秘的常見原因是最近的飲食改變或身體活動減少,如患病臥床一兩天。許多藥物,如氫氧化鋁(非處方用藥)、鉍劑、鐵劑、抗膽鹼能藥物、抗高血壓藥物、麻醉藥和許多鎮靜安眠藥,都能引起便秘。偶爾,急性便秘也可由於嚴重疾病引起,如大腸腸梗阻、大腸供血障礙、神經或脊髓損傷。

慢性便秘的常見原因是身體活動太少或食物中纖維素太少。其他原因包括甲狀腺功能低下、高鈣血症和帕金森病。大腸收縮減少和排便時不適感也會導致慢性便秘。精神因素也是急性和慢性便秘的常見原因。

腹瀉

腹瀉是糞便量增加、糞便呈稀水樣,或排便次數增加。

由明顯臨床問題引起的腹瀉通常有糞便量增多,典型者糞便量多於每天450g。進食大量蔬菜纖維素的人可能排便量較多,但其糞便為成形便,不會是稀水樣。正常糞便60%~90%是水。當含水量大於90%時,就會導致腹瀉。

滲透性腹瀉發生在當有某些物質不能被吸收入血而大量存在於腸腔內時。這些物質使過量的水分滯留於糞便之中,引起腹瀉。某些食物(如某些水果和豆類)、山梨醇和甘露醇(用於減肥食品、糖果和口香糖中糖的替代品)都能引起滲透性腹瀉。乳糖酶缺乏也會引起滲透性腹瀉。乳糖酶是存在於正常小腸中的酶,能使奶中的糖(乳糖)轉變為葡萄糖和半乳糖,然後被吸收入血液。當乳糖酶缺乏的病人飲用奶或進食奶製品後,乳糖就不能被轉化。當乳糖在腸腔內聚積後就會引起滲透性腹瀉。滲透性腹瀉的嚴重性取決於進食了多少滲透性物質,當病人停止進食或飲用這些物質後,腹瀉很快就會停止。

分泌性腹瀉是當小腸和大腸分泌鹽(尤其是氯化鈉)和水進入糞便時發生的腹瀉。某些毒素,如霍亂細菌感染產生的毒素和其他感染性腹瀉時產生的那些毒素,能引起這種分泌。腹瀉可以非常嚴重,如霍亂患者每小時排便量1L以上。其他能引起鹽和水分泌的物質包括某些瀉藥,如蓖麻油和膽酸(當手術切除部分小腸後就可發生這種情況,即腸中膽酸增加)。某些罕見腫瘤,如類癌、胃泌素瘤和一種分泌血管活性腸肽的胰腺瘤,也能引起分泌性腹瀉。

消化吸收不良綜合徵也能引起腹瀉。此病患者不能正常地消化食物。在普遍吸收不良的病人,因吸收不良而留在大腸內的脂肪可引起分泌性腹瀉,留下的碳水化合物可引起滲透性腹瀉。引起消化吸收不良綜合徵的疾病有非熱帶口炎性腹瀉、胰腺功能不良、腸部分切除術後、大腸供血不足、小腸某些酶缺乏和肝臟疾病。

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是指病人對排便失去控制的疾病。

大便失禁可見於腹瀉發作或糞便硬結嵌頓於直腸(糞便嵌塞)期間。有肛門或脊髓損傷、直腸脫垂、老年性痴呆、糖尿病神經損傷、肛門腫瘤或婦女生產時盆底組織損傷,都能造成病人持久的大便失禁。

醫生要檢查病人,以發現有無可引起大便失禁的任何結構異常和神經系統異常,包括檢查肛門和直腸,以及檢查肛門的感覺是否正常。通常要作乙狀結腸鏡檢查。有時還要作其他檢查,包括支配盆腔的神經肌肉功能的檢查。

治療大便失禁的第一步是儘量建立起排便的正常規律,排出成形糞便。改變飲食,包括在食物中添加少量纖維素。如果這樣改變飲食無效,使用減慢腸運動的藥物,如易蒙停可能有效。

肛門肌肉(括約肌)的練習能增加其張力和收縮力,有助於防止大便失禁的復發。進行生物反饋治療,病人可再訓練肛門括約肌,並增加直腸對糞便的敏感性。大約70%主觀上努力配合治療的病人會通過生物反饋治療獲得一定的療效。

如果大便失禁持續存在,外科手術可能對其中一小部分人有效。例如,對那些大便失禁病因是肛門損傷或肛門解剖結構缺陷者,手術治療能收到一定效果。若一切均告失敗,作為最後手段,可作結腸切除術,縫合肛門,病人則從腹壁上的開口排便,將糞便排入一個可調換的塑膠袋內。

綜合徵

腸易激綜合徵是一種全腸道的動力異常性疾病,出現腹痛、便秘或腹瀉。

此病女性多於男性3倍。在腸易激綜合徵患者,其腸道對許多刺激特別敏感,緊張、飲食、藥物、激素或輕微的刺激和炎症可引起胃腸道異常收縮。引起抑鬱和焦慮的情緒緊張和心理常常加重腸易激綜合徵的發作。患此病的一些病人對他們自身的症狀顯得極其關注,把自己的病情評價過重,比其他人失去了更多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其他有類似情緒緊張和心理衝突的病人則表現為較輕的胃腸道症狀或對其症狀給予較少的關注和具有較好的生活工作能力。

在疾病發作期間,胃腸道收縮更有力、更頻繁,使食物在小腸的通過時間縮短,常常引起腹瀉。腹痛是由於大腸的強力收縮和大腸疼痛感受器敏感性增加所致。症狀總是在病人清醒時發作,極少有症狀使病人從睡覺中醒來的情況。

在一些病人中,引起症狀出現和加重的原因可能是高熱量或高脂肪膳食。在另一些病人,麩麵食品、奶製品、咖啡、茶或柑橘類水果可能是加重症狀的原因。但是這些食物是否是真正原因還未完全弄清楚。

胃腸脹氣

胃腸脹氣是胃腸道內氣體增多的感覺。

胃腸道內的氣體是隨吞咽食物時咽下的空氣。咽下小量的空氣是正常的,但有些人,尤其是在他們感到焦慮時,下意識地咽下了大量空氣。大量咽下的空氣會在以後被噯氣出來,所以僅有少量空氣經胃進入胃腸道。咽下大量的空氣使病人感到腹部飽脹,可過多地噯氣,或從肛門排氣(放屁)。

胃腸道內的其他氣體由胃腸道系統本身的幾方面因素造成。腸道內細菌代謝分解食物,尤其是在進食了豆類食品和白菜之後,會產生氫氣、甲烷和二氧化碳。在有酶缺乏症的病人,其胃腸道不能分解消化某些糖,而當他們進食含有這些糖的食物後,會在胃腸道內產生大量氣體。乳糖酶缺乏症、熱帶口炎性腸炎、胰腺功能不足,都可以引起腸道內氣體的大量產生。身體排出氣體的方式有幾種,噯氣經口腔排出,經胃腸壁吸收進入血液再通過肺呼出體外,以及通過肛門排出體外。胃腸道內的細菌也會分解代謝掉一些氣體。

求醫網腸功能紊亂專題

腸功能紊亂腸功能紊亂

求醫網(www.qiuyi.cn)創立於2000年,是北京時代網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核心平台,我們力求打造中國最專業的醫療網站。求醫網正在努力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和專業的線上諮詢服務,同時建立海量信息庫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醫療信息資訊……

詳細 >>

本詞條全部內容由詞條認領機構及智願者共同編輯,互動百科權威評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