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車王國

腳踏車王國

徐淳剛先生的詩集《腳踏車王國》(水沫文學社2003)以樸素笨拙的語言反向進入當代詩歌,與學院派和下半身等潮流背道而馳,而他的寫作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作品描述

書籍名稱:腳踏車王國
書籍作者:徐淳剛
創作年代:1998-2002年
出品時間:2003年4月
出品單位:《水沫》(獨立刊物)
主要內容:詩18首,配插圖

文學價值

水沫詩歌獎授獎辭 
淳剛先生的詩集《腳踏車王國》(水沫文學社2003)以樸素笨拙的語言反向進入當代詩歌,與學院派和下半身等潮流背道而馳,而他的寫作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我相信,隨著時間的過去,他的詩歌會一點一點的凸現於我們這個商品時代,在物質生活中放出樸素的精神光輝。(吳幼明)

詩集序言

一、背景
從1998年開始寫,到2002年整整5年。這段時間,我的生活十分艱難,思想極端而又慎重;而時代在跨步,歷史進入新世紀。工人在做工,詩人在哀嘆。正所謂:我與鐵器發生了衝突,死去的葉賽寧卻依然固守他的“木頭俄羅斯”。
二、準備
生活的積蓄。不停的練筆。想寫作偉大作品的狂妄。藝術面前的細心忍耐。漫長的等待。歷史的回憶。把自己當成自己的祖先:一隻五六十萬年前的藍田猿。
三、轉折
1998年對我來說十分重要。這一年,我寫出了自己的第一首代表作:《2000箇中國螺絲》。從此開始,我詩歌的口語性、直白性、戲劇性、意象性、符號性、時代性、趣味性乃至韻律(很蹩腳,但我喜歡)等基本元素都已找到。
四、形式
雅克·馬利坦的《藝術與詩中的創造性直覺》一書對我的影響很大。它讓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深思東方式的“意象”以及西方式的“戲劇”。我開始描寫時代—自我生活的偉大動作:皮鞋、磚頭、釘子、腳踏車、扳子、鉗子、彩電冰櫃……我開始拋棄短詩,對詩的長度提出要求;我開始尋找自我(所謂戲劇意象主義);在自己的作品中扮演各種小人物;並且重新思考“物我合一”這一莊嚴而又失敗的哲學命題。
五、主題
我倡導“有主題——無主題;有主題——主題多元。”這本書要討論的東西很多:人類勞動,不斷地製造、不停地修理;中國文化“天人合一”境界的喪失殆盡(我曾在哲學隨筆中寫到:“新世紀,東方人的人天理想將僅僅表現在將人造物當成自己的理想家園這一點上。”);現代(後)性的精神本質:空虛、嬉戲;生命之物與非生命之物的衝突;生存的艱難體驗……但在某種程度上,這一切又是不存在的,或者說,已完全被存在的空洞本身所代替。這雖然是受了解構哲學的影響,不過也有對“易,不易也”的傳承與反叛。
六、修辭
“中國螺絲朝外扭,中國螺絲中國製造;”“好磚頭爛磚頭都是磚頭;”“椅子能坐,桌上可以放東西;”“居家過日子,不能沒有幾樣家具,東西擺放整齊,這才像個樣子;”“好大一棵樹,綠色的鏇律;”“用高露潔的目標是:沒有蛀牙。”——這是我的修辭。它是:“我”的生活、禪宗、胡塞爾式的直觀、農民的口頭禪、對《你看見過大海》(韓東名詩)一生的學習、流行歌曲、廣告語;它是:魯班子孫的名句;對“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的歷史性固執。
七、韻律
我對古典的牢獄一知半解,僅懂一些平仄對仗的高牆知識。但即使這些,我也並未將音韻當回事。“月亮爺,喳喳高,騎個馬,拿個刀;”“詩是戴著鐐銬的跳舞。”(聞一多語)兒時的歌謠教我說話,詩人的規勸則使我追求形式上的簡潔與禁慾(以及——突然的放縱)。
八、書名
《腳踏車王國》:勞動的共和國。自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一種關於勞動的樂觀哲學將傳統的人文思想完全替代。五行輪迴,金代替木,而我正好被夾在中間,寫作生存的深切體驗。倫理的說教毫無意義,冒充先鋒的大喊大叫我不屑一顧。鴿子往上飛,鉗子往下落,我以為這樣的意境屬於民族、歷史、自我,而且
前無古人,而人類勞動的永恆困境只不過是一個在“想像的幽靈”中所展開的“理智的幽靈”(波德萊爾語)。
九、反對
反對當代詩歌的過分私人化。詩似乎是純屬個人的東西,歷史、民族成了被嘲笑愚弄的對象。批評家孫紹振說得好:“個人對歷史、民族當然可以不負責任,但想有所匡正,倒很可笑。”
反對當代詩歌的過分碎片化。藝術缺乏完整性,個人異化導致文本異化;“穿著破爛衣衫的藝術最容易讓人看出它是藝術。”(尼采語)
反對當代詩歌的過分平板化。詩沒有節奏,沒有形象,只是一堆平庸無聊的自我感覺。
另一方面就是反對所謂的知識分子詩,詩的過分知識化、理論化。詩成了抽象物;詩高高在上;詩不與當前生活發生關係。詩人閉門造車,純粹一幫春秋象棋大師。
理論性的東西在此無法展開。總之,我以我的詩,以這部作品,反對一切的偽民間詩歌與一切的偽知識分子詩歌。
十、源泉
城市生活。我的父親。民間記憶。文本閱讀。
一個人在其精神上的成就永遠不能超過他的父親。我的父親是一家醫院的清潔工,他愛撿破爛兒,換錢,給我買煙,買水果;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給我“幫助”;讓我在一個富裕的時代心寸自卑;讓我把自己想像成工人、民工、鄉村教師、業務員、商場售貨員;讓我重寫我兒時的童話:《木偶奇遇記》。
其次便是我記憶中的民間生活。由於久居城市,我對所謂的“自然”早已失去了興趣。釘子,椅子,腳踏車,我似乎在批判、嘲諷,其實,這也是我暗中的回歸,對“生命”的發問。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梳理,對海德格爾、馬爾庫塞等關於現代技術本質的剖析的閱讀,以及對於民間生活的迷戀、觀察,使我對一個理想化的、傳說中的魯班、人工製品(過去——現在)以及工藝學漸漸產生了情趣。我曾在《大師魯班》一詩中將魯班看得比任何中國哲人都重要,這是因為我深信,傳統工藝文化乃至魯班所屬的墨家文化(“俠”是它的另一精神要義)是中國文化中不但重要而且重要的一部分,而箇中變遷(椅子——沙發),此中所蘊涵的“現代性”問題與生命困惑卻極少有人提及。
最後才是一串千奇百怪的名字:卡夫卡、艾略特、波德萊爾、佛羅斯特、葉芝、布羅茨基、特朗斯特羅姆;北島、韓東;“第三代詩”……
十一、評價
我可能想得太多;我可能太沉重。我可能不夠銳利;我可能背上了一文不值的文化包袱。我可能在卑賤中自怨自艾;我又可能是故作輕鬆。
假如我足夠狂妄,這將是中國現代詩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假如你知道我的學歷只到高中,那么,它也不過是一部作品,作品而已。
2003年2月8日

作品目錄

序…………………………………………………………………………………02
2000箇中國螺絲…………………………………………………………………05
我愛磚頭…………………………………………………………………………06
五星紅旗和七星瓢蟲……………………………………………………………07
腳踏車王國………………………………………………………………………08
釘子不碰釘子……………………………………………………………………09
大師魯班…………………………………………………………………………10
我是魯班…………………………………………………………………………12
灰色星期六………………………………………………………………………12
對話:一把鉗子…………………………………………………………………14
我想去美國………………………………………………………………………15
“恰似城市和城市,夜晚和夜晚”……………………………………………17
無用功:聰明的一休……………………………………………………………18
跳舞的皮鞋………………………………………………………………………20
生活的主角………………………………………………………………………22
木偶奇遇記………………………………………………………………………24
小徐同志…………………………………………………………………………26
莎士比亞之夜……………………………………………………………………26
家電藝術家………………………………………………………………………27
後記………………………………………………………………………………29
附錄
詩論………………………………………………………………………………30
注釋………………………………………………………………………………3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