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神經損傷

簡介

腦神經經由顱底的裂隙孔洞而出顱,所以當顱底因損傷而骨折時,容易合併腦神經損傷。因而腦神經損傷多與顱底骨折有關,但沒有顱底骨折的其他類型顱腦損傷也可累及腦神經。腦神經損傷病變包括神經挫傷及神經斷裂,腦神經被骨折片、骨痂或血腫壓迫,也會出現相應的機能障礙。鏡檢可見損傷的神經變性、壞死、出血、脫髓鞘及軸索彎曲、變形、斷裂和收縮球形成。病變輕時,可在數周或數月內恢復正常,重時可永久性損傷。12對腦神經均可因顱腦損傷而合併損傷,出現與之機能障礙相應的症狀和體徵。

第Ⅰ對腦神經損傷

見於眶頂、篩板骨折,或額底腦挫(裂)傷時,表現為嗅球或嗅束損傷。輕者嗅覺喪失可部分或全部恢復,重者將永久性喪失嗅覺。

第Ⅱ對腦神經損傷

視神經損傷較為常見,因視神經分為球內段、眶內段骨管段和顱內段四部分,因此所經部分的顱腦損傷均可能損傷視神經,並且不同部分的損傷出現不同的症狀和體徵。

1、顱內段損傷見於顱骨骨折或視神經管附近眶壁骨折,有時也可因顱內壓突然升高,壓迫視神經鞘膜的血管致血液漏出,或破裂出血。其損傷以視神經鞘下出血多見,又可再分為硬腦膜下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兩種。視神經鞘膜硬腦膜下出血,可見於很輕的頭部外傷時,視野改變多不規則,有向心性縮小、象限性缺損、中心暗點,甚至全盲。視野缺損的邊緣一般很陡。視神經鞘膜蛛網膜下腔出血者輕者表現為陣發性頭痛,重者可突然昏迷,劇烈頭痛、嘔吐、煩躁不安,譫妄及動眼神經和外展神經麻痹的體徵。約50%以上的病例可死於傷後6周內,也有更長時間後才死亡者。還可表現為視乳頭水腫,視網膜出血,眼球突出,眼球運動障礙,復視及視力減退。

視交叉損傷可見於多種原因,如顱底骨折(蝶鞍骨折)、視交叉附近的顱內血腫壓迫、供應視交叉的大腦前交通動脈及分支的損傷致使視交叉缺血、軟化、腦挫(裂)傷合併視交叉挫傷及撕裂傷,以及腦水腫或腦內血腫致顱內壓升高時。視交叉損傷的典型體徵是雙眼周邊視野發生顳側偏盲和黃斑分裂(視野邊緣垂直通過注視點),或一眼全盲,一眼顳側偏盲,嚴重者雙眼全盲。損傷經過數周后可繼發視神經萎縮,致視力減退。有的可合併嗅神經損傷的嗅覺減退、癲癇發作;合併垂體損傷時發生尿崩症、病理性肥胖、巨人症;合併蝶骨和篩板骨折時,發生腦脊液鼻漏等;如顱底骨折合併視交叉損傷,並波及附近有重要機能的腦組織時,大多導致死亡。

視束和外側膝狀體也可能受損傷,多繼發於顱內血腫或繼發腦腫脹的壓迫,其典型臨床表現為周邊視野的同側偏盲。如同時合併深部腦組織損傷,則很少存活。2.骨管段損傷

指視神經走行於視神經管內一段的損傷。見於視神經管骨折時骨折片刺傷或壓迫,致此段視神經挫傷;視神經鞘內或視神經纖維間出血壓迫視神經;骨管內視神經水腫和循環障礙;重度眼鈍挫傷使視神經受牽拉,致使其營養血管斷裂等。按損傷發生早遲又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損傷兩種。原發性損傷如此段視神經撕裂和挫傷性壞死,患者在傷後立即失明;繼發性損傷是因局部水腫或血液循環障礙引起該段視神經壞死或軟化,其視力減退發生較晚。

視神經骨管的壁是後篩竇的組成部分,因此當視神經骨管段損傷出血時,65%病例血流流經篩竇而發生鼻出血。視神經骨管段損傷的診斷要點如下:①眶額部,尤眉弓外緣創傷史;②傷側視力減退和瞳孔反應異常(直接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間接對光反應正常);③鼻出血。一般X線拍照多數呈陰性表現,僅約6%~23%可見視神經骨管骨折。高分辯率的CT掃描陽性診斷率可提高到67%。

3、眶內段損傷視神經眶內段約長25mm,其內含有視網膜中央動脈和視神經中央動脈。當眶前部或顱前窩骨折時可合併視神經眶內段損傷,及視網膜中央動脈和視神經中央動脈損傷。主要臨床表現為視力減退。眼底檢查可見視網膜中央動脈痙攣或血栓形成,螢光眼底血管造影可發現視盤周邊毛細血管減少或不顯。也有病例在傷後數天檢見視神經萎縮徵象。

4、球內段損傷因視神經球內段長約1mm,除非微小異物嵌入視盤或視乳頭撕脫,單純視神經球內段損傷,一般較少見。顱腦損傷合併的球內段損傷常超出此範圍,因此更多的發生視神經前端損傷。它不僅見於開放性或貫通性眼球損傷時,也能見於眼球鈍挫傷。此時眼球受外力作用後,與視神經之間發生急劇扭轉、牽拉,而造成視神經挫傷。臨床主要表現為視力減退,眼底檢查可見視盤附近出血。重者傷後數周可見視神經萎縮。視野檢查可見盲點和以盲點為中心的弓形暗點。

第Ⅲ、Ⅳ、Ⅵ對腦神經損傷

該3對腦神經均經顱底的眶上裂進入眶內,分別支配眼球運動的眼肌。當損傷導致顱前窩骨折時,骨折和/或合併發生的血腫可損傷這些神經,出現相應的症狀和體徵。由於它們相距很近,常表現為同時損傷。動眼神經(第Ⅲ)損傷時表現為眼瞼下垂、外斜視、復視、瞳孔擴大、眼球不能向上、向內、向下轉動,以及瞳孔對光反應減弱或消失;滑車神經(第Ⅳ)損傷時傷眼向下運動可減弱,或出現復視;外展神經(第Ⅵ)損傷時表現為內斜視,眼球不能向外轉動,並有復視。

第Ⅴ對腦神經損傷

三叉神經是包括感覺和運動的混合神經,管理頭面部包括眶、鼻腔、口腔的感覺及咀嚼肌的運動,其中樞在橋腦,因此當顏面損傷或腦幹損傷時,如眼眶上緣骨折、上頜骨骨折、岩骨嵴骨折時,可導致其機能障礙,出現其分支供應範圍的劇烈疼痛、或感覺的減退或消失、角膜反射的減弱或消失、咀嚼運動障礙等。

第Ⅶ對腦神經損傷

面神經亦為混合神經,其中樞在橋腦,經顳骨岩部的面神經管,自莖乳孔出顱,在腮腺深面分支呈放射狀分布於面部表情肌和運動肌。由於其在岩部面神經管行程較長,因此當岩部骨折時易傷及面神經乾,表現為傷側額紋消失,不能閉眼,口角向健側歪斜(周圍性面癱)。若其皮質或腦幹的中樞損傷,則為對側下半部面肌癱瘓,鼻唇溝變淺,口角輕度下垂,但皺眉、蹙額、閉眼無障礙(中樞性面癱)。

第Ⅷ對腦神經損傷

聽神經自內耳孔入顱,終止於橋腦延腦溝外側部的耳蝸神經核,傳導聽覺。而且其中還有司職位置感覺的神經纖維。因此當顱底岩部骨折時可被累及,且常與上述面神經同時受傷,而出現聽力喪失,平衡失調並周圍性面癱。

其他腦神經損傷包括舌咽(Ⅸ)、迷走(Ⅹ)、副(Ⅺ)和舌下(Ⅻ)神經損傷,均是顱底骨折時可能出現的併發症,且常同時受累。表現為舌的感覺和運動障礙,舌咽困難、聲音嘶啞等症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