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衰病

腎衰病

腎功能衰竭是一組綜合徵。由多種病因引起,使腎小球濾過功能迅速下降至正常的50%以下,血尿素氮及血肌酐迅速增高並引起水、電質紊亂和酸鹼平衡失調及急性尿毒症症狀。腎衰可見於各科疾病,包括急性腎衰與慢性腎衰。

腎衰病腎衰病
腎功能衰竭是一組綜合徵。由多種病因引起,使腎小球濾過功能迅速下降至正常的50%以下,血尿素氮及血肌酐迅速增高並引起水、電質紊亂和酸鹼平衡失調及急性尿毒症症狀。腎衰可見於各科疾病,包括急性腎衰慢性腎衰

臨床表現

腎衰病腎衰病
可分為3期:

一、少尿期①大多數在先驅症狀12-24小時後開始出現少尿(每日尿量50-400ml)或無尿。一般持續2-4周。②可有厭食、噁心、嘔吐、腹瀉、呃逆、頭昏、頭痛、煩燥不安、貧血、出血傾向、呼吸深而快、甚至昏迷、抽搐。③代謝產物的蓄積:血尿素氮肌酐等升高。出現代謝性酸中毒。④電解質紊亂:可有高血鉀低血鈉高血鎂、高血磷、低血鈣等。尤其是高鉀血症。嚴重者可導致心跳驟停。⑤水平衡失調,
易產生過多的水瀦溜;嚴重者導致心力衰竭,肺水腫或腦水腫。⑥易繼發呼吸系統及尿路感染。

二、多尿期少尿期後尿量逐漸增加,當每日尿量超過500ml時,即進入多尿期。此後,尿量逐日成倍增加,最高尿量每日3000-6000ml,甚至可達到10000ml以上。在多尿期初始,尿量雖增多,但腎臟清除率仍低,體內代謝產物的蓄積仍存在。約4-5天后,血尿素氮、肌酐等隨尿量增多而逐漸下降,尿毒症症狀也隨之好轉。等電解質從尿中大量排出可導致電解質紊亂或脫水,應注意少尿期的高峰階段可能轉變為低鉀血症。此期持續1-3周。

三、恢復期尿量逐漸恢復正常,3-12個月腎功能逐漸復原,大部分患者腎功能可恢復到正常水平,只有少數患者轉為慢性腎功能衰竭。

症狀

腎衰病腎衰病
在腎衰竭的最初階段,通常沒有任何症狀來警告病人他/她的腎臟不能正常工作了。這也是為什麼經常進行尿液和血液檢查非常重要的原因。有時即便病人自我感覺良好,但健康檢查的結果也會顯示出患腎臟病的一些跡象。

然而,當腎臟功能已經接近完全喪失時,病人的身體變化和患病症狀就會很明顯。腎衰竭病人的病症會有所不同。下面是腎衰竭的一些患病症狀:

·身體不適

由於毒素和廢物在體內不斷堆積,病人可能會感到渾身不適。症狀包括噁心,嘔吐,夜間睡眠不好,沒有胃口,搔癢和疲勞。

·浮腫

一些病人會出現浮腫現象。尿量減少,尿頻(尤其在夜間)。手足踝浮腫。其它症狀還有氣短,眼睛周圍腫脹。

·貧血

由於腎臟功能遭受損害,人體不能產生製造紅細胞所需的足夠荷爾蒙,因而產生貧血。貧血的人經常會感到寒冷和疲憊。

腎衰竭的其它患病症狀

·血尿(呈茶色或血紅色)

·高血壓

·尿液中出現泡沫

·腹瀉

·極度口渴

·睡眠不安,或嗜睡

·性慾下降

治療

腎衰病腎衰病
各種急慢性腎臟疾病的晚期,均可導致腎功能衰竭,雖經各種保守治療(包括飲食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但部分患者病情仍逐漸發展惡化,以致生命不能維持而死亡。

腎臟替代療法是搶救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措施,它包括透析療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以及其他血液淨化療法)和腎移植術。近年來,世界各國救治的腎功能衰竭患者的數量、質量和方法逐年在發展。90年代,腎臟替代療法的目標不僅是使患者存活下來,而且是如何進一步提高透析質量和患者的存活質量。

血液透析療法是利用半透膜原理,將患者血液與透析液同時引進透析器(人工腎)。在透析膜兩側呈反方向流動,藉助膜兩側的溶質梯度、滲透梯度和水壓梯度,通過擴散、對流以及時清除毒素;通過超濾和滲透清除體內瀦留過多的水分;同時補充需要的物質,糾正電解質和酸鹼平街紊亂。血液透析療法替代了正常腎臟的部分排泄功能(但不能替代正常腎臟的內分泌和新陳代謝功能),延長了患者的生命,是搶救腎功能衰竭急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對高分解狀態及需要快速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的病人應首選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為半透膜,向腹腔內注入透析液,藉助膜兩側的毛細血管內血漿及腹膜腔的透析液中的溶質濃度和滲透梯度,通過彌散和滲透原理,清除機體代謝廢物和瀦留過多的水分。透出液中的代謝廢物和瀦留過多的水分隨透析液排出體外,同時由腹透液中補充必要的物質。不斷更換新鮮腹透液反覆透析,則可達到清除毒素、脫去瀦留體內水分、糾正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的治療目的。

腹膜透析,尤其CAPD(持續性不臥床腹膜透析),它所需設備簡單,操作易掌握,安全有效,對中分子物質的清除效果較好,治療費用較低,可在基層醫療單位使用,甚至可使病人在家中自己完成透析。它對血管情況不穩定者、老年人更為合適。腹透和血透各有其優缺點,在臨床套用上互為補充,以取得更好療效。

對急性腎功能衰竭及時早期透析治療,往往可使病人轉危為安,為治療原發病創造良好條件。對慢性腎功能衰竭,透析治療能使患者生命得以維持,症狀緩解,勞動力有所恢復,同時它也是腎移植患者移植前的必不可分的準備手段及移植後的強大後盾。在西方已開發國家,有相當一部分(30%以上)慢性腎衰患者藉助替代治療可繼續工作。這方面我們與國外有較大的差距,其中有經濟及技術上的原因,也有觀念方面的原因:首先,保守治療,尤其是中西醫結合治療在腎臟疾病的一定時期有一定作用,可以減輕症狀、延緩腎功能的減遲,但到慢性腎病的終末期,目前尚沒有任何其他治療可以代替前述腎臟替代治療,更不能使喪失的腎功能得到恢復;第二,對於什麼時候開始替代治療尚無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臨床常用的評價腎功能的生化指標,不是開始透析的唯一標準,應該綜合考慮尿毒症對患者心、腦、消化及造血系統、酸鹼及水電平街的影響;第三,不管採取哪種替代治療方案,保有一定的殘餘腎功能(即使僅3%-5%),對替代治療的效果和減少各種危象的發生均有重要意義。

腎移植治療終末期腎臟病巳顯示出可靠效果,在諸多器官移植中腎移植是最有功效的,它是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最理想療法。

腎病高血壓

高血壓與腎臟病有密切關係。高血壓能導致腎動脈硬化,引起以慢性腎功能衰竭為特徵的終末期腎臟病變:各種腎臟疾病,如,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盂腎炎、多囊腎、糖尿病腎病、狼瘡腎病等都可能導致腎實質性高血壓,引起腎小球內高壓、高灌注、高濾過及腎小球缺血硬化、腎小管萎縮及腎間質纖維化,進一步損傷腎臟形成惡性循環。

積極降壓治療可明顯改變高血壓對腎臟損傷進程。血壓達到控制目標值時才能有效保護腎臟。對腎臟病人來說,尿蛋白>1克/日時,血壓應為125/75毫米汞柱;尿蛋白<1克/日時,血壓可在130/80毫米汞往;對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壓則需降至更低。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很多,應酌情選擇。發病早期可用利尿劑或鈣通道阻滯劑,利尿可使周圍血管阻力下降達到降壓作用,如選用雙氫克尿塞或速尿。選用鈣通道阻滯劑可明顯降低已增加的小血管阻力,對老年性高血壓合用該藥較單用利尿劑更有效,如波依定、絡活喜。如病情進展,可選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類藥物,如開博通、依那普利。近年多用的是長效的洛丁新及蒙諾,每日1次,每次1—2粒。最近推出的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T1RA)如科素亞和代文,該類藥除具備ACEI類藥物優點外,大大減少了咳嗽的副反應。ACEI及AT1RA類藥物不僅能降血壓,對降低尿蛋白,保護腎功能都不失為良藥。病情進入中晚期,單一藥物難以控制高血壓,需要聯合用藥。此時還可加用。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樂克,但在心率慢時不用;α1受體阻滯劑如哌唑嗪,不經腎臟排泄,腎衰時不需減量,大約有1/3病人用藥後腎小球濾過率增加,因為腎病患者對此藥生物利用度增加,比其他患者更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出現首劑眩暈,從小量開始逐漸加量較為安全。

以下幾點廣大急者應當注意:1.高血壓患者應當常規檢查尿液及腎功能、血糖或B超等,查找高血壓是原發還是繼發,早期發現腎損害。2.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風、狼瘡腎炎等疾病的患者,也應定期查尿,因為上述疾病遲早會累及腎臟,多數人會出現高血壓。要及時治療原發病,注意飲食,控制血糖。活動性狼瘡傳統治療不滿意及高脂血症飲食和藥物治療療效差的均可考慮作免疫吸附,就是將血液引出,進行血漿分離後,用特弄性吸附柱清除體內的免疫球蛋白或血脂,能收到滿意療效。3.定期隨診很重要,有些病人只在發病初期看幾次病,不難受就不吃藥,要不就是多少年不換藥。還有些病人到處吃偏方,待噁心吃不下飯、面色不好時再來看病,常常已是腎功能衰竭了。在發病早期對腎臟有一定保護作用的藥物,此時可能已是加重腎損害的罪魁禍首了。定期檢查,醫生會根據患者具體病情調整用藥,到正規醫院看病才能少走彎路,把錢花在刀刃上。總之,明確診斷,合理用藥,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壓,減少腎損害。

慢性腎衰

慢性腎功能衰竭(CRF)簡稱慢性腎衰,是一種臨床綜合症。由它對腎功能的評定,有廣義與狹義兩方面概念。

廣義的概念,慢性腎功能衰竭是各種慢性腎臟疾患腎功能惡化的結果,引起腎臟排泄分泌及調節機能的減退、水與電解質的紊亂和在普通的飲食下出現氮質血症。也就是說整個腎功能不全失代償階段均可統稱為慢性腎功能衰竭,這從各種腎臟病學的著作中就能看出這一點。

狹義的概念,在慢性腎功能不全失代償階段中,當血肌酐≥、44之微摩爾/升(5毫克%)時,即稱為慢性腎功能衰竭,病情嚴重,預後不佳。臨床上醫生對具體的患者進行腎功能評定時,必須根據血肌酐的數值來衡定。

一、慢性腎衰病的早期預防

早期預防

慢性腎衰的早期預防越來越引起專家學者們的重視。早期預防,又稱"一級預防"是指在慢性腎衰發生前即開始預防。包括對腎臟病的早期普查,對腎臟病和可能累及腎臟的疾病的積極控制,以防止慢性腎衰的發生。

延緩慢性腎衰發展的措施

(1)加強隨診:經常隨診對延緩腎衰進展很有好處,可使病人有計畫地進行治療和接受指導,幫助病人減少或避免一些加重腎衰的誘因,如藥物性損害、脫水致血容量不足、高脂血症、高鈣血症、低鉀血症、泌尿系梗阻、感染、大出血等。

(2)合理的飲食:大量的實驗研究及臨床觀察表明,低蛋白和(或)低磷飲食能夠使大多數慢性腎衰病人的進程減慢,甚至暫時停止腎衰進展。低蛋白飲食或加用必需胺基酸可減輕慢性腎衰高濾過狀態,有助於防止慢性腎衰的進展。控制高磷血症的主要措施是低磷飲食,如服用磷結合劑。

(3)控制血壓:對腎性或原發性高血壓的控制,可阻止腎小球硬化的進展。前者主要是控制腎小球的高灌注,後者主要是靠降壓藥的套用。控制高血壓(或糖尿病腎病)可套用小劑量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巰甲丙脯酸),可降低腎小球內壓力,緩解高濾過狀態。

二、慢性腎衰病人飲食上的誤區

合理飲食對慢性腎衰病人尤為重要。人體代謝產生的廢物主要經腎臟排泄,由於慢性腎衰患者的腎功能損害是漸進發展而不可逆轉,必然導致代謝廢物的瀦留,同時瀦留的廢物又反過來作用於人體各系統各臟器,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加重病情。“出口”發生障礙,“進口”必然受到相應的限制。慢性腎衰病人合理飲食,有利於減輕代謝廢物的瀦留,延緩慢性腎衰的進程和惡化。由於慢性腎衰病人及家屬對飲食療法的片面理解,他們在“吃”的方面存在著許多誤區。

不吃鹽少飲水

王先生一年前被診斷為慢性腎衰,雙下肢輕度浮腫、尿量較少。由於害怕吃鹽、飲水會加重症狀,半年來堅持不吃鹽少飲水,結果反而出現肌肉痙攣,睏乏無力等症狀,病情越來越重。到醫院一檢查,發現有低鈉血症,經對症治療,症狀改善。水腫是腎病的常見症狀,也是病人最易感覺到的變化。由於大家都知道水、鹽與水腫直接相關,所以許多病人對吃直飲水特別注意,造成“恐鹽”、“恐水”的心理,甚至不吃鹽,結果適得其反。限鹽限水對有高血壓、水腫、少尿的慢性腎衰病人是必要的,以免造成過多水鈉瀦留,加重水腫和高血壓等。但並非所有的病人都應限制水和鹽。若無高血壓、水腫和少尿,則不應限制水、鹽的攝入。不吃鹽會像王先生一樣導致鈉缺失,出現肌肉痙攣、低血壓、低血容量、體位性低血壓和腎功能的損傷。即使有水腫和少尿等症狀,亦應採取低鹽飲食,適當控制入水量。因此,慢性腎衰病人是否嚴格控制水、鹽的攝取,應視具體情況由醫生而定。過度恐鹽、恐水是沒有必要的。

素食可減輕腎臟負擔

慢性腎衰患者由於腎臟代謝能力下降,體內主要毒素加尿素、肌酐等在體內積聚,造成對身體的損害。而這些毒素均為蛋白質的代謝產物,因此慢性腎衰病人應強調優質蛋白飲食。可有的病人因此長期素食,害怕吃動物蛋白,認為素食不含蛋白質。實際上這是對食物蛋白質的誤解。食物蛋白質來自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兩方面。雖然大多數植物蛋白質含量較動物蛋白質含量低,但日常主食如大米、麵粉的蛋白質含量在8%-9%,豆類及豆製品的蛋白質含量可達20%以上,同時植物性蛋白含非必需胺基酸大於50%,含必需胺基酸少,且含鉀高,因此不適合慢性腎衰病人。因此,慢性腎衰病人宜適量進食含必需胺基酸高的動物性蛋白質,如牛奶、雞蛋、魚肉,要適當控制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入,不宜選用植物蛋白如豆漿和豆腐等豆類及豆製品。但是蛋白質的攝入量應有所控制,每日攝入蛋白質的攝入量應有所控制,每日攝入蛋白質的量可根據自己的血肌酐水平粗略估計。總之,慢性腎衰病人必須清楚,優質低蛋白飲食不等於素食,素食並不能減輕腎臟負擔

急性腎衰

急性腎功能衰竭除少數為多尿型者外,大多都經過少尿期、多尿期、恢復期3個階段,尤其急性腎小管壞死多表現得較典型。

少尿期:指24小時內尿量少於400毫升,或每小時尿量少於17毫升,一般持續時間為1~2周,但亦有長達4周以上者。主要表現為水中毒、代謝紊亂如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紊亂、尿毒症。水中毒常表現為全身水腫,甚則出現肺水腫、腦水腫、充血性心力衰竭等;電解質紊亂常見有高血鉀、低血鈉、低血鈣、高血鎂等;酸鹼平衡主要表現為代謝性酸中毒。同時存在熱負平衡,可加重酸中毒及尿毒症。尿毒症的特點是BUN、Scr迅速升高、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反應。由於以上各種病理生理變化,往往易並發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神經系統損傷,甚至導致死亡。

多尿期:少尿期過後,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增加,開始出現多尿,進入多尿期,但並不意味著已經恢復,因為此時氮質血症仍存在,腎小管濃縮功能未恢復。仍存在水電解質等的紊亂。表現為24小時尿量增至1500毫升以上,多則達到6000毫升,當然每日尿量是漸而增加的,只要每日尿量達400毫升以上,表示開始進入多尿期。多尿期持續時間約為7~14天。多尿期表示腎功能開始恢復,隨著尿量的增加,少尿期的各種紊亂逐步得到改善。但也容易出現水電解質的負平衡,如脫水、低血鉀、低血鈉,或有高血鈣,同時由於長期消耗,病人抵抗力下降,易並發感染。

恢復期:多尿期之後進入恢復期,根據病人不同,恢復期時間長短不一,一般為3個月~12個月。此期常存在腎小管功能障礙,大多數可以完全恢復正常,僅少數可殘餘腎功能不全而發展為慢性腎功能不全。

急性腎功能衰竭的治療原則是:由於急性功能衰竭多為可逆的,任何治療手段都應注意不要加重損害。重點在少尿期,儘量減少少尿期的各種紊亂,不應著眼於腎臟病,以立足先“留人”,即搶救病人,防止死亡,具體的有去除原發因素,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積極治療心力衰竭、心律紊亂、腦病、應激性潰瘍病大出血等嚴重的併發症、有條件者應儘量採取透析療法。多尿期的治療主要是防止電解質及水的負平衡,缺什麼補什麼,同時還應當防止感染。在少尿期還應保證病人有足夠熱量補充,恢復期由於時間長,應儘量保護腎功能不受損害,不可忽視。中醫中藥對急性腎功能衰竭的治療主要在多尿期和恢復期,可以促進其恢復,增強病人體質,主要表現為氣陰兩虛證,採用益氣養陰方法,選用生脈飲合增液湯治療,藥物如西洋參麥冬玄參生熟地沙參。若體陽虛者可加菟絲子仙茅仙靈脾等藥。對少尿期的治療,亦有報導可根據辯證,按中醫“癃閉”證治療,但療效不很肯定,同時不可盲目用甘遂,大戟、商陸等有毒藥物,以免加重腎臟損害。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