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膀胱病證

2.證候特徵本證以腎虛導致的精關不固和膀胱失約之症為其證候特徵。 2.證候特徵本證以兼具腎陽虛衰的證候和全身浮腫,下肢為甚之陰水證候為特徵。 2.證候特徵本證以兼有腎陰虧虛及潮熱盜汗,顴紅唇赤等陰虛內熱證候為特徵。

中醫內科範疇。
其內容包括:水腫、淋證、癃閉、關格、遺精、陽痿。
【主要證候及特徵】
腎為先天之本,藏真陰而寓真陽,主藏精,為人體生長、發育、生殖之源,具充腦、榮發、堅骨固齒之用,有生髮、溫煦、滋養五臟六腑之功,只宜固藏,不宜泄露,所以腎病的證候特徵以虛證為主,故有“腎無實證”之說。腎病常見的證候有腎氣不固、腎陽虛衰、腎陰虧虛,以及在虛的基礎上形成的本虛標實證陽虛水泛、陰虛火旺等。腎與膀胱相表里,又與膀胱相通,膀胱的氣化賴腎氣之蒸騰,所以腎的病變常常影響膀胱,而導致膀胱氣化失司,引起尿量、排尿次數、排尿時間的改變。膀胱的病變有虛有實,以實為主,實證常見膀胱濕熱,以及尿路結石、血瘀、氣滯等證候;虛證常由腎虛引起。
·腎氣不固
1.主要脈症男子遺精早泄,女子帶下清稀,尿頻或遺尿,或尿後餘瀝,面色蒼白,聽力減退,腰膝酸軟,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2.證候特徵本證以腎虛導致的精關不固和膀胱失約之症為其證候特徵。
本證與腎不納氣證的鑑別是:本證為腎的固攝功能減退而表現為遺尿、滑精等排尿、生殖系統的病變;腎不納氣乃腎的納氣功能減退而表現為喘促、呼多吸少等呼吸功能的異常。
·腎陽虛衰
1.主要脈症形寒肢冷,腰膝酸冷,遺精陽痿,多尿或不禁,面色觥白,精神萎靡,疲倦無力,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2.證候特徵本證系在腎氣虛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形寒肢冷等陽虛症狀。
本證與腎氣不固的鑑別是:腎氣不固寒象不顯著,僅具腎氣虛所致的精關不固和膀胱失約見症,而本證尚有形寒肢冷等陽虛症狀。
·腎陰虧虛
1.主要脈症形體瘦弱,腰酸膝軟,足跟疼痛,頭暈目眩,視力減退,健忘,耳鳴耳聾,咽乾舌燥,入夜尤甚,男子遺精,女子經少經閉,舌紅,苔少而乾,脈沉細。
2.證候特徵本證以腎之陰精不足及相關部位失於滋養的證候為特徵。
·陽虛水泛
1.主要脈症周身浮腫,下肢為甚,按之如泥,脘腹脹滿,腰酸尿少,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脈沉細或沉弦。
2.證候特徵本證以兼具腎陽虛衰的證候和全身浮腫,下肢為甚之陰水證候為特徵。
本證與腎陽虛衰證之鑑別在於本證具有明顯的全身浮腫,下肢為甚的陽虛水泛證。
·陰虛火旺
1.主要脈症腰酸遺精,陽強易舉,口咽乾痛,眩暈耳鳴,潮熱盜汗,顴紅唇赤,大便秘結,舌紅少苔,脈細數。
2.證候特徵本證以兼有腎陰虧虛及潮熱盜汗,顴紅唇赤等陰虛內熱證候為特徵。
本證與腎陰虧虛證的區別在於本證陰虛內熱象較為顯著。
·膀胱濕熱
1.主要脈症尿頻、尿急、尿短赤、尿澀痛,小腹脹滿,或兼有發熱腰痛,或有尿血,或尿中有砂石,或尿濁如膏,苔黃膩,脈滑數。
2.證候特徵本證以尿頻、尿急、尿短赤、尿澀痛為基本特徵。部分證候則可以尿血,或尿道中有砂石,或尿濁如膏,並見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特徵。
本證與膀胱失約證的區別要點在於有虛實之異;彼則小便淋漓不禁,尿清量多,舌淡苔白,脈細弱,此則小便澀痛,尿赤量少,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病機述要】
1.腎氣不固腎主藏精,開竅於二陰。或由年老腎氣衰弱,或由年幼腎氣不充,或因久病、房勞損傷,以致腎氣虧虛,封藏固攝無權,精關不固或膀胱失約,而成遺精、早泄、遺尿等病證。
2.腎陽虛衰素體陽虛,或久病傷及腎陽,或年老腎陽漸衰,或房勞過度,斫伐腎陽,致腎陽虛衰,則溫煦失職,氣化無權或氣化不及州都,而成水腫、癃閉、關格等病證;若腎陽虛衰,命門之火不足,精關不固,尚可導致生殖機能減退,而引起滑精、陽痿等病證。
3.腎陰虧虛或因腎病久延不愈,損傷腎陰;或房室不節,耗傷腎陰,或熱病後期,灼傷腎陰;或過服溫燥劫陰之品,劫傷腎陰,或五臟之陰傷,窮必及腎,導致腎陰虧虛,皆可致生殖機能減退,引起淋證、滑精等病證,並可致諸多腎病的反覆發作或加重。
4.陽虛水泛腎主水液。或因外邪侵襲,損傷腎陽,或因久病內傷,腎陽衰憊,或因水濕痰飲傷及腎陽,腎陽虛衰,不能蒸騰氣化水液,致水邪犯濫,外溢肌膚,而成水腫等證。
5.陰虛火旺或因腎病久延不愈,損傷腎陰;或五臟之陰傷,窮必及腎,導致腎陰虧虛;或房室不節,耗傷腎陰,陰虛不能制陽,虛火內動;或熱病後期,灼傷腎陰,陰虛則生內熱,水虧則火浮,熱擾精室,精關不固,可引發遺精等證。
6.膀胱濕熱“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若外感濕熱之邪,蘊結膀胱,或飲食不節,濕熱內生,下注膀胱,膀胱氣化失司,或熱蓄膀胱,煎熬尿液,結成砂石,阻塞膀胱、尿道,窒礙氣化,則可形成淋證、癃閉、尿濁,進而發展成關格等病證。
【治療要點】
1,腎病多虛,宜“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餘”。腎陰虧虛,宜滋養腎陰;腎陽虛衰,宜溫補腎陽,但根據陰陽互根的原理,在滋補腎陰的同時,應適當配伍補陽之品,所謂“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在溫補腎陽的同時,又應適當配伍補陰藥物,所謂“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
2.腎虛之證,大要分為陰虛、陽虛兩類。陽虛之變,為寒證;陰虛之變,為熱證。治療腎陰虛忌用辛燥,忌過於苦寒,宜施甘潤益腎之劑,使虛火降而陰自復,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治療腎陽虛忌用涼潤和表散,宜施甘溫助陽之晶,使沉寒散而陽能旺,所謂“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若陰陽俱虛,精氣兩傷,則當兩補陰陽。
3.腎為陰陽之根而藏精,“精氣奪則虛”,腎陰腎陽虧虛,其病往往深重,治此純虛之證,宜酌情佐以血肉有情之晶以填精益髓,資其生化之源。
4.膀胱與腎互為表里,膀胱虛寒證候,多由腎陽不足,氣化失司引起,其治當以溫腎化氣為法;腎氣不固,宜固攝腎氣;腎陽虛衰,宜溫補腎陽;陽虛水泛,宜溫陽化氣行水。膀胱濕熱證候,治當清熱利濕。六腑以通為用,膀胱實證常施利尿、排石、活血、行氣等通利之劑。
5.腎與其他臟腑在病理上的關係非常密切,治療腎病應從整體出發,在治療腎臟的同時,兼治有關臟腑。如腎陰虧虛,可導致水不涵木,肝陽上亢,治當育陰潛陽;腎陽虛衰,火不暖土,治當溫補脾腎;水不上濟,心火偏旺,心腎不交,治當清心滋腎;或肺虛及腎,腎不納氣,治當補肺溫腎納氣等,皆屬從整體出發的治療。
6.腎膀胱病證的調攝也很重要。應慎起居,以預防外感;節制房室,注意休息,避免過勞,以免重傷腎氣而加重病情,病情較輕時,也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運動,以激發正氣,增強抗病能力;注意精神情志的調節,息妄想,戒忿怒,保持精神愉快,可使氣血調和,促進疾病的痊癒;飲食上應根據“鹹傷腎”、“淡滲濕”的原則,宜淡不宜鹹;多食蛋白質有利於某些虛證水腫的消退,但在關格階段又可能要限制蛋白質飲食的攝人等等,其中有宜有不宜,均應遵醫囑而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