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花蓼

腋花蓼

腋花蓼(學名Polygonim plebeium R. Br)是蓼科蓼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不高,多時匍匐生長,全草可以入藥,在我國多個省市都有分布。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腋花蓼腋花蓼

種中文名:腋花蓼
種拉丁名:PolygonimplebeiumR.Br.
屬中文名:蓼屬
科中文名:蓼科
科拉丁名:Polygonaceae
形態特徵:一年生草本
最低海拔:以下
最高海拔:1300
生境:低山丘陵及平原地區山坡路旁
是否栽培:野生

識別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匍伏狀,多分枝,長15-30cm;枝披散,柔弱,平滑或具白色略粗糙的線條,節間通常短於葉。葉互生;無柄;托葉鞘膜質透明,邊緣撕裂狀;葉線狹長圓形或稍匙形,較小,長6-18mm,寬2-5mm,先端鈍,基部漸狹成一短柄。花極小,具短柄,1-3朵簇生於托葉鞘內;花被長不及2mm,5深裂,裂片綠色,邊緣白色;雄蕊5,中部以下與花被合生,較花被短;花柱3。瘦果卵形,有3棱。花、果期5-6月。

藥材信息

藥名小萹蓄
別名姑巴草、扁竹、水米草、汗多草、黑魚草、習見蓼、米子蓼、地茜、鐵馬齒莧、扁蓄、米碎草、小葉扁蓄、豬牙草、節節紅、節節花、紅節草、虱蓖草、糟麻草、地兔草、水扁蓄、細葉鍋巴草、鍋巴菜
藥材基源 蓼科植物腋花蓼的全草。
性味苦;性涼
歸經膀胱;大腸;肝經
功效利尿通淋;清熱解毒;化濕殺蟲
主治熱淋;石淋;黃疸;痢疾;惡瘡疥癬;外陰濕癢;蛔蟲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分類解毒藥
採收與儲藏
開花時採收,曬乾。
中藥化學成分腋花寥的花中含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3-阿拉伯糖甙(quercetin-3-arabinoside)和芸香甙(quercetin3-ruti-noxide),還含有齊墩果酸(oleanolicacid),白樺脂酸(betulinicacid),表無羈萜醇(ePifriedelanol)和β-谷甾醇(β-谷甾醇(β-sitostero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