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憶江南

能不憶江南

《能不憶江南》,是葉靈鳳創作的一部書籍。

基本信息

圖書目錄

歲暮雜拾
新春的鄉情
虎踞龍盤今勝昔
能不憶江南
家鄉的大橋
大橋使我想起的昔和今
月是故鄉
煙花三月下揚州
瘦西湖的舊夢
江南柳
小樓里的生活
黿頭渚的秋光
中山陵所見
雨花石和雨花台
南京的馬車
櫻桃的鄉情
玄武湖的櫻桃
夏天的花
秋末晚菘
家鄉食品
家鄉的過年食品
歲暮的鄉懷
老菱
萵苣、楊梅帶來的幸福
薄言采芹
楊花蘿蔔及其他
茶淘飯
蔬食和涼拌
蠶豆食譜
碧玉一般的萵苣
蔞蒿
江南的野菜
談鎮江的餚
筍脯豆的滋味
“美人肝”與胰子白
采芝齋的熏青豆
鎮江的鰣魚
餚肉白湯麵
肉骨頭和京江蹄餚
獅子頭和鎮江餚肉
吃蟹的餘興
家鄉的藥草
家鄉的吉慶剪紙
新年畫和舊年畫
桃花塢和楊柳青的版畫
家鄉名稱沿革的小考證
讀枝巢回憶篇
顧二娘制硯詩話
平山堂與鑒真和尚
……
附錄

圖書書摘

家鄉的過年食品
在我們家鄉,過年的應時食品,是沒有所謂煎堆油角芋蝦一類東西的。在這幾天,每家最忙碌的就是炒“炒米”,每家都要炒上幾升米或是幾斗米(在我們家鄉,米是淪斗論升,從來
不論斤的。只有面和麵粉才是論斤的)。炒米分成兩種,一種是用糯米炒成的,一種是用秈米炒成的。糯米的一種,炒的時候鍋里要用沙,像炒栗一樣。炒成以後,顆顆漲大,雪白如銀。
這類的炒米,我看香港也有,不過不一定在過年才上市,這就是所謂“米通”,像薩騎馬一樣,是一種普通食品。但在我們家鄉,這種炒米則是過年必備的食品。
這鐘炒米是淡的,沒有糖也沒有鹽,吃的方法是用白開水泡,臨時略加一點糖。新年親友來拜年的時候,照例要用小碗泡一碗這樣的炒米。除了孩子以外,客人總是用小茶匙吃一兩匙就放下,岡為它實在沒有什麼好吃,看來不過由於它義“甜”又“發”,取一種占兆而已。
另一種用秈米炒成的炒米,就沒有糯米這么普遍。它是不用沙炒的,閃此不發漲,炒的時候略放一點鹽,炒成後作金黃色。這是作下午或晚間點心用的,可以用手一把一把的抓來吃,也可以放在肉湯里泡來吃。這種炒米不像糯米的那一種松而無味,泡在湯里後義香又脆,我就最愛吃這種炒米。那滋味有一點與“鍋巴龜唇”里的鍋巴相似,也同樣的宜乎趁熱吃,時間泡得過久便鬆軟發漲不好吃了。
用糯米炒成的炒米,略加糖汁使其粘連,製成像“米通”一樣的食品,在我們家鄉也有,不過不是長方形而是搓成圓形的,比桌球略大,稱為“歡喜團”。大約由於它完全是白色的
原故,每個要用洋紅點上一點紅色。這是一般“炒貨”店裡常備的貨品,一年四季都有,不是過年的應時食品。
同樣的,秈米炒成的黃炒米,用紅糖汁粘成一個一個像光酥餅那樣大小的圓餅,也是炒貨店常年都有的食品,這種東西稱為“炒米粑粑”。平時探訪親友,若是每樣買十個,黃的是金,白的是銀,到了親戚家裡不僅是很過得去的禮物,而且也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不過,這也只有外婆、姑媽和老奶媽一類的人來到吋,孩廠們才可以吃得到,男親戚是從來不買這類東西的。
至廠板鴨、香腸、香刖:,那是“年貨”,不是一般家庭過年必備的,因為這類東西都不能自制。一般人家總是醃一缸醃菜,醃兒塊鹹肉就算了。
歲暮的鄉懷
我的家鄉。以鹹板鴨著名。這東西在當地被稱為“成鴨子”,倒並不怎樣被看重,平常的時候很少吃它,仿佛只有到了冬天過年才吃,或是專門供人買了去送禮的。我們家鄉 ……

作者簡介

葉靈鳳(1905~1975),原名葉蘊璞,筆名葉林豐、L·F、臨風、亞靈、霜崖等。江蘇南京人。畢業於上海美專。1925年加入創造社,主編過《洪水》半月刊。1926年與潘漢年合辦過《幻洲》。1928年《幻洲》被禁後改出《戈壁》,年底又被禁又改出《現代小說》,1929年創造社被封,一度被捕。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參加《救亡日報》工作,後隨《救亡日報》到廣州。1938年廣州失守後到香港。從此在香港定居,直到1975年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