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道財

胡道財

胡道財,男,1951年生,大學學歷,高級經濟師。曾任谷城汽車配件廠車間主任、副廠長,谷城三塑膠廠廠長。現任湖北能源集團董事、副總經理,湖北三環鍛造有限公司董事長。

簡介

胡道財擔任三環鍛造掌門人時,該廠只是一個年銷售收入僅200萬的農機配件廠。三十年來,他按照“三轉一發展”的治企方略,強力推行“三三”市場戰略,圓滿完成五次大型技術改造,把一個年產值僅200萬元的農機配件小廠,發展成產銷規模過4億元、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汽車零部件專業生產廠家。

搏擊滄海顯本色

領導

2005年8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原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同志視察三環鍛造公司,徜佯在花團錦簇、綠草如茵的廠區內,傾聽機聲隆隆、鍛錘聲聲,細問產品市場、發展前景。一番視察之後,緊緊握著三環鍛造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胡道財的手深有感觸地說:三年一個大變樣,再過三年還要有一個大變樣。

早在2003年2月,俞正聲書記已經視察過三環鍛造,看到公司繁榮的景象,對胡道財總經理說:發展才是硬道理。胡道財同志沒有辜負俞書記的厚望,把公司幹部職工擰成一股繩,實現了科學發展、快速發展、和諧發展,事隔不到3年令俞正聲書記驚嘆不已。

這驚嘆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以胡道財為首的三環鍛造公司領導班子帶領800餘名幹部職工二十年艱苦創業、開拓創新、共謀發展的充分肯定。

這驚嘆凝聚著胡道財無數心血和不盡的汗水,記錄著鍛造人嘔心瀝血謀發展的艱難歷程

然而,在1988年前這裡還是荒草一片,當時的三環鍛造只是一個農機配件小廠,廠房狹小,設備陳舊,幾棟廠房破敗不堪,年銷售僅200餘萬元,產品技術含量低,生產在簡易的工棚里勉強維持,大部分職工住在低矮潮濕的危房裡,收入微薄,人心思動,這個昔日靠財政補貼維持生存的農機小廠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風雨飄搖。

這時年僅38歲的胡道財走來了,面對這個爛攤子,他百感交集,思緒萬千。他對全廠狀況進行了詳細調查,對市場行情進行了全面分析,與領導班子進行了精心研究,確立了“三轉一發展”的治企方略,即由生產農機產品為主轉為以生產汽配產品為主,由生產鑄件產品為主轉為以生產鍛件產品為主,由社會維修市場轉為主機配套市場,發展汽車轉向節系列產品。堅定“立足東汽,面向國內,走向國際”的市場理念。強力推行“三三”市場戰略,即汽車零部件產品國內銷售占三分之一、汽車零部件以外的產品占三分之一、出口產品占三分之一。開展了“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技術改造,掀開了“十一五”技改的新篇章。

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發展汽車轉向節產品不是一蹴而就的。轉向節是高精度異形鍛件,是一個資金、技術密集形產品,它技術要求高,製造難度大,設備要求精。而當時企業僅有一台兩噸錘,還是用來打R175曲軸的,其它設備更無從談起。

1990年,胡道財獲悉十堰與二汽聯合上的湖北鍛造廠項目下馬,已購的三噸、五噸模鍛錘準備出售的信息,他騎著腳踏車找老領導、老朋友,東拼西湊,想千方設百計籌齊了80萬元購回了這兩台設備。

5噸模鍛錘的砧座重達112噸,沒有大型起重設備,無法把它放入基坑,到省城請大型安裝公司,費用昂貴不說,時間也不允許。胡道財一連幾夜都睡不著覺,有時深更半夜還跑到廠里看一看。最終他與相關人員在一起探討出一種土辦法:用幾個千斤頂把砧座升起,然後鋪設鋼軌,用吊鏈慢慢把模鍛錘移到基坑上。打起鋼架,用4根直徑120毫米的大梯型螺桿將砧座吊起,拆除鋪設的鋼軌和枕木,穩穩噹噹地把砧座放到坑裡,不僅節約資金17萬元,更重要的是爭取了時間,又為以後的砧座維修和設備轉移積累了經驗。

為了找銀行借錢,胡道財磨破了嘴皮,說盡了好話,受盡了臉嘴,流下了辛酸的眼淚。融資再難,為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沒有難倒胡道財,沒有錢打沒有錢的主意。1992年,為了全面發展汽車零部件產品,分期淘汰農機配件R175曲軸,上馬吊耳產品。當時組合工具機的價格十分昂貴,整個吊耳生產錢需要投入110萬元,胡道財要求從光華組合工具機廠購回十四台組合工具機關鍵總成部件,從給組合工具機廠配套機座的安徽廠家訂製機座,聘請河口組合機廠的技術人員來指導,自己組織人員安裝,這樣共投入56萬元組建了一條吊耳機加生產線,節約資金50多萬元,設計能力月產5000件吊耳,通過不斷的改進,現在月產吊耳達2萬件以上。

目前公司具有以國際先進水平的6300噸電動螺旋壓力機(德國進口)為主體的7條鍛造生產線;以數控連續式調質爐為主體的7條熱處理生產線;以進口加工中心、數控工具機和專用工具機為主體的12條機加生產線;以加工中心為主體的5條模具加工生產線。已具備年產鍛件4萬噸,轉向節100萬件,吊耳50萬件,突緣50萬件,三臂80萬件,主、從動齒輪38萬套,貫通軸20萬件的生產能力,年產銷規模可達4億元。

產品技術

新產品開發接連不斷。1990年,東風汽車公司著手開發EQ153型八噸平頭柴油車,得到信息的鍛造公司領導班子以十二分的熱情進駐十堰,拿不到配套產品誓不罷休。然而理髮挑子一頭熱。東風公司對鍛造公司的實力將信將疑,雖經多方努力,僅接到幾種硬骨頭產品以調劑餘缺。鍛造人相信,越硬的骨頭越有啃頭,拿圖紙是在7月18號,要求10月5號交樣品。只有兩個半月時間,如果幹不出來或者不能按期交貨,工廠在東汽公司不僅是丟失了一個產品,而是丟失了整個企業的經營信譽。他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制定了試製方案,調集精兵強將打起攻堅戰,經過45天的緊張奮戰,終於試製出EQ153轉向節合格樣品,讓東風人刮目相看。通過胡道財總經理的不懈努力,試製開發的EQ153車型的十一個配套件被確定為路線產品,實現了產品由農機配件向汽車零部件的徹底轉向。按照“生產一代、儲備一代、開發一代、研製一代”的原則,圍繞“多品種、系列化、專業化、規模化”的開發思路,經過多年卓有成效的產品開發,先後開發出汽車零部件中型車系列、重型車系列產品、工程機械系列產品、高速鐵路船舶系列產品、精密鍛件出口產品,產品資源達1200多種。已形成“以汽車零部件為基礎,向高精密鍛件輻射,國際國內市場並駕齊驅”的行銷網路。同東風有限、東風德納車橋、陝西重汽、重慶重汽、濟南重汽、北方賓士、東風柳汽、安凱車橋、廈門金龍、浙江金華、公安車橋、三環車橋等20多個主機廠家形成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出口到印度、美國、韓國、義大利、台灣等國家和地區。

產品產量不斷增加。通過四期技改,新建車間18000平方米,科技檢測大樓3977.5平方米,倉庫6378.5平方米;購置高、精、尖、稀生產設備546台套,組建了鍛造、熱處理、機加、模具等31條生產線,其中三條鍛造生產線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三條熱處理生產線、八條機加生產線和三條模具生產線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月產值突破5000萬元,月產鍛件3500噸,企業實現了規模效益。2007年,公司又新征土地200畝,計畫再建26條高水平生產線。目前工程進展順利快捷,一棟棟廠房拔地而起,高新設備陸續到位。“十一五”技改完成後,可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利稅2.8億元。

產品質量不斷提升。建立了完備的質量保證體系,2001年通過了ISO9001:2000版質量體系認證,2005年通過了ISO/TS16949質量體系認證,從原材料入庫到產品出廠層層把關,確保出庫產品萬無一失。公司擁有以三維坐標測量儀為主體的先進的計量設備、化驗設備、探傷設備及高精度的各類檢測儀器。公司的質量方針是:三環鍛造產品,品質精益求精,持續改進創新、顧客滿意忠誠。在這一質量方針的指導下,全體幹部職工形成了較強的質量意識,產品質量高於用戶的要求,高於國家標準。2000年東風汽車公司授予公司“最佳供應商”稱號,獎勵EQ153載重車一輛。每年都有十多個配套廠家授予公司“優秀供應商”稱號。

強強聯合成為現實。經過十餘年的努力,企業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在市場經濟的海洋中,仍如一葉小舟,不能抵擋狂風巨浪。聯大聯強,強強聯合才是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胡道財總經理經過多方努力,尋找到強強聯合的最佳途徑,於2000年6月3日,正式加盟三環集團,登上了乘風破浪的航空母艦,很快享受到債轉股的優惠政策,一次實現債轉股3614萬元。企業的融資渠道更加暢通,授信額度再創新高。

科技創新成果不斷。公司堅持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鼓勵科技人員大力開展技術攻關、技術創新,先後湧現出錐孔鏜床、鑽擴鉸導向裝置等多項國家技術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其中《異型鍛件加工工藝及加熱設備》獲襄陽市技術發明一等獎。推行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議獎,使公司的小改小革、技術革新、合理化建議如雨後春筍,節能降耗、鍛件減料、模具焊補、刀刃具重磨利用、搭配裝爐、廢舊物質回收利用等一大批典型事例已經成為三環鍛造降耗增效的典範。湧現出了以張運軍分段投料法為代表的節材典型。這批典型形成了鍛造公司特有的精神產品,使三環鍛造公司戰勝一次又一次的鋼材、煤、電、油、運漲價高峰,時時激勵著鍛造職工開拓、創新、不斷前進。

除了抓好物質文明建設外,更注重培植企業精神。推崇求真務實、拼搏創新的企業精神,形成以質量求生存、以科技求發展、以管理求效益的經營理念。運行目標管理法,實施動態管理、評選最佳員工,鞭策末位員工,使人人爭當最佳員工。形成日事日畢、日清日高,迅速反應,馬上行動的工作作風。宣講“眾志成城、未雨綢繆、團結奮進、開創未來”的團隊精神,增強團隊活力,激發職工的愛廠熱情。宣講主人翁精神、愛崗敬業精神,鼓勵青工崗位成才、崗位奉獻、人人爭當企業的主人,職工自覺參與崗位立功、崗位競賽活動

胡道財總經理髮展生產不忘關心職工生活,不斷提高職工的福利待遇,使職工收入與企業效益同步增長。盡最大努力為職工辦好事、辦實事,出台運行了職工子女上大學獎學金制度;對符合條件的職工子女安排就業;建花園式工廠,建職工浴池,改善職工的勞動條件;建設了文明住宅小區,先後興建了三個職工住宅小區350套單元房和二棟單身公寓,解決了職工住房問題。投資二百多萬元興建了職工文化娛樂室、六角亭、花壇、興建了球場、購置了系列健身器,為職工提供寬鬆的休閒娛樂環境。真可謂:紅化綠草四季春,華燈雅亭谷鍛苑。同時安裝無塔上水器,為已婚婦女進行健康體檢,為退休職工內部加薪,增加遺屬補助,堅持慰問訪問等,從而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榮譽

三環鍛造公司在以胡道財為首的黨政班子的苦心經營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公司是中國鍛協理事單位,中國最大的中、重型汽車轉向節生產廠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產、銷、利稅和固定資產分別是1988年的120倍、100倍、200倍和150倍。公司固定資產日均增長2萬元。從2002年起,產值和銷售均突破億元大關,利稅過千萬元。省委省政府授予公司“科技興企先進單位”、“安全生產先進單位”、授予公司轉向節產品為“精品名牌產品”、 授予公司“重契約守信用企業”,襄陽市委市政府授予公司“文明單位”稱號。胡道財總經理先後被授予科技興企先進個人、省勞模、襄陽市優秀企業家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