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禮忠

胡禮忠,男,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外國語大學圖書館館長、《國際觀察》主編,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國際關係學會常務理事,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韓國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同濟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外國語大學圖書館館長、《國際觀察》主編,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國際關係學會常務理事,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韓國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同濟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198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畢業後留復旦大學歷史系任教。期間考取近代中外關係方向在職研究生,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93年1月調上海外國語大學,在國際問題研究所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1996年~2006年擔任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1998年8月至1999年8月,美國馬里蘭大學國際與安全研究中心富布賴特高級訪問學者。2001年3月至4月,日本慶應大學法學院國際交流學者。2001年11月,台灣“中央研究院東北亞區域研究”訪問學者。2002年6月至2003年4月,香港大學美國研究中心訪問學者。2005年3月日本學術振興會國際交流學者。2001 年和2004年上海市育才獎。 主要從事中美關係、中俄關係、中西文化關係的教學和研究。擔任國際關係專業中外關係方向和外交學專業當代中國外交方向碩士生導師,國際關係專業中國對外關係方向博士生導師。承擔 “新時期中西文化關係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和日本對西方文化關係比較研究”(日本歐姆龍國際教育基金資助項目)、 “中美關係史”(校研究生教材基金項目)等科研項目。主要出版物有《從望廈條約到柯林頓訪華》 (合著,1998年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學術著作三等獎);《從尼布楚條約到葉爾欽訪華》( 合著,1997年獲上海黨史學會優秀學術著作獎);《晚清史》(合著,包括該書在內的《二十五史新編》1998年獲中國國家圖書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學術著作二等獎)等。
胡禮忠,男,土家族。有《清代族田研究》、《清代土地稅收研究》數十篇專業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登載。湖北省作家協會、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會員(糸詩歌、評論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北省音樂文學家協會、省文藝理論家協會會員,中國網路詩人協會理事。現居湖北恩施市。州文藝理論家協會副主席,恩施市文藝理論家協會主席,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有《清代族田研究》、《清代土地稅收研究》數十篇專業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登載。2003年開始文學創作,有文學作品及評論作品在曾在《芳草》、《新作家》、《當紅網路詩人》、《海外詩刊》、《詩潮》、《詩人採風》、《湖北作家》、《散文詩選刊》《文藝新觀察》、《小說評論》、《民族文學》、《詩刊》;《中國民族報》《中國國土資源報》《中國社會報》等近百餘種報刊發表作品。有作品選入《中國詩萃》、《國土資源詩歌60年》《中國詩歌精品大觀》、《當代精英詩人300家》、《中國詩歌年編》等三十餘種文籍中。出版有個人詩集《清江流歌》《巴地盪千觴》二部及評論集一部。《鷹翅下巴城》待出。有李莉、戴宇立、魯蒙海等教授(“大地之子,以愛之名”)(“中國強勁的民族歌手”)等有重大影響評論文章等;有著名鄉土作家王月聖,甘茂華,著名詩人邢昊及青年評論家徐峙、廖麗娟、蒲亨享、菊子,李春艷、白公、杜李、朱述耀、田學國等的十餘篇評論。《中國國土資源報》在2012年10月19月在“專題”欄目推出了胡禮忠專版。進入劉川鄂教授《世紀轉型期的湖北鄉土詩》及向筆群教授《土家族新詩發展史》專著,柳倩月教授在《文藝爭嗚》“地方性知識:從民間文學到文人文學”一文中寫到:“詩人胡禮忠在《我心中的清江》中吟唱:“望著清江的歲月/我只是一粒青沙/相會在這個民族的流域/清江,是我要朝拜的神祗/任誰也偷不走的/那是清江的魂魄……”在清江岸邊行吟,借清江傳達自己對家鄉的無限深情,已上升為恩施文學甚至恩施文化的情感標識”。個人獲得“網路時代2011年度十大知名詩人”,並錄入《中國網路詩人檔案》《網路詩》百強名單;《部落格詩人名錄》;“百度百科”辭條等。有代表組詩“陽光下的槍聲”“巴地盪千觴”“巴岩,姊妹樹”“木耳山茶韻‘”"五月尋你而來"六月,南方苗寨""秋天季節的狂歡""仙佛寺之悟""清江大峽谷""鄂西最大一棵水杉""我心中的土鎮""五月楊梅的故鄉""我心中的清江""五月南方的魚鱗"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