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允革

胡允革

1951年,旅荷華僑胡允革出生於溫州市文成縣玉壺鎮。1968年,他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1976年畢業於杭州大學歷史系;1976—1979年,在文成中學任教;1980年初,赴荷蘭王國定居。胡允革一到荷蘭,就立即加入了旅荷華僑總會,1990年任總會Haarlem分會會長;1993年任第九屆旅荷華僑總會副會長兼秘書長;1996年以最高票數當選為旅荷華僑總會的第十屆會長。世界溫州人聯誼總會第二屆理事會顧問。

基本信息

簡介

旅荷華僑總會是歐洲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華人社團之一。成立於1947年的旅荷華僑總會(當時叫甌海同鄉會),數十年來為團結僑胞,互幫互助,維護自身權益,融入當地社會,發揚中華文化,愛國愛鄉,增進中荷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做出了重大貢獻。當總會的第二代領導人從第一線退下時,歷史的重任就落到了作為第三代領導人代表的胡允革肩上。在新的形勢下怎樣做好總會的工作?這對新上任的會長是一個考驗。會務活動所需要的資金是他上任後所碰到的第一個大難題,總會每年的基本開支需要30萬荷蘭盾,往年荷蘭政府會給一部分資助,而現在卻被取消了,怎么辦呢?胡允革決定採取開源節流、雙管齊下的措施,一方面自己帶頭出錢,並通過親自登門拜訪、電話聯繫等方法,發動廣大僑胞捐款支持總會的活動;另一方面儘量節約開支,鑒於總會辦的《華僑通訊》所需的費用要占全部財政開支的一半,胡允革和編委會的同仁們商量,對《華僑通訊》進行改革,兩次回國找有關部門商洽,充實報紙內容,增加可讀性;他還下了很大功夫對收件人的地址進行重新登記,去掉了重複的和無人收閱的地址,以節約費用。經過一年來的改進,廣大僑胞反映很好,報紙也節省了許多不必要的開支。在全體常務理事和副會長們的共同努力下,終於很快就解決了總會的費用問題。

經歷

老一代的僑胞都不會忘記自己是炎黃子孫,但在歐洲長大的下一代,他們受的是西方文化教育,觀念上與父輩們完全不同,有些青少年甚至不會講中國話,連跟自己的父母溝通也發生了問題,更不知什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為了解決這些令人擔憂的問題,旅荷華僑總會一貫大力倡辦中文母語教育。在國內當過教師的胡允革自然更是十分重視中文教育事業。還在他擔任Haarlem分會會長時,就時時關心著華裔青少年的中文教育,出任了Haarlem中文學校董事會的副董事長。1991年,當Lei—den地區華裔青少年學習中文沒有學校時,他就帶領分會負責人辦起了旅荷華僑總會Leiden中文學校,滿足了當地華裔青少年學中文的願望。胡允革擔任總會會長後,更加重視發展中文教育事業,在他的關心和支持下,總會又先後辦起了Dordrecht中文學校和阿姆斯特丹中文學校。現在,總會下屬共有17所中文學校,並經常組織華裔青少年參加夏令營回國參觀學習。

為了發展、普及、推廣中文教育,胡允革在1996年10月聯合荷蘭其他僑團,一起舉辦了首屆“歐洲華文教育研討會”。參加這次會議的有來自奧地利、比利時、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荷蘭和中國等11個國家的125位有關人士。以胡允革為主任的首屆“歐州華文教育研討會”的召開,切合歐洲中文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獲得與會代表們的一致支持。代表們回顧總結了歐洲中文教育的歷史和現狀,指出了現存的困難和問題,並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今後歐洲中文教育的方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這次會議對加強各國中文教育工作的溝通與合作,提高中文教育的質量,推動中文學校在所在國爭取合法地位和得到資助方面,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是一次歐洲華人團結合作開創中文教育新局面的成功盛會。緊接著,胡允革組織力量,總會又成功地舉辦了師資培訓班,以提高中文學校老師的教學水平,為荷蘭的中文教育納入全荷蘭的教育規範之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旅荷華僑總會的負責人和工作人員都是盡義務無報酬工作的。胡允革與其他僑領一樣,一心一意,默默無聞地為僑團事業做出自己的奉獻。他在荷蘭開設了一家中國餐館和一家荷蘭快餐店,生意很忙,他的太太身體又不太好,但他卻把大部分時間都放在總會的工作上,很少有時間照顧自己的生意和妻兒家人,以致有時孩子們都會向他提意見。總會每年要接待國內從中央到地方多達幾十個的各種訪問團組,任務繁重。特別是1997年,是總會成立50周年,國內從中央到各地,還有歐洲各國的兄弟社團,共有160多人前來參加慶典活動,在這大型國際活動的組織過程中,胡允革嘔心瀝血地操勞著繁重的會務工作,會議期間每天只休息三四個小時,有時甚至要乾到天亮,第二天還要抖擻精神照樣去忙於張羅接待。由於胡允革謙虛好學,樂意幫助僑胞和會員解決困難,因此他在旅荷僑胞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和良好的民眾基礎。他把僑胞當作自己的親人,僑胞們也把他當作了自己的知心人。

胡允革除了關心僑胞,努力為僑胞們服務,為弘揚中華文化而不懈地工作外,還時時關心著祖國的建設和家鄉的發展。他常說:“祖國培養了我,我更應該為祖國出力。”1994年,總會為國內的“希望工程”發起捐款,他一人包下50個山區貧困學生的5年教育費用。1998年3月,他特地回國,找溫州市副市長、市教委主任一起商量解決家鄉學校和華僑醫院存在的一些問題。十幾年來,每當國內發生自然災害時,他除了帶頭積極捐獻外,還開車到自己所聯繫的每家中餐館去,挨家挨戶地募捐,支援災區人民渡過難關。1998年8月,國內長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發生百年罕見的特大洪災,他心裡十分難過,四處奔走,帶領發起成立全荷華人救濟中國水災委員會,並被推舉為主席。在胡允革和其他僑領們的共同努力下,全荷蘭的華僑華人共募捐了60萬荷盾的賑濟款;華僑總會並擬在災區助建兩所國小。胡允革的愛國愛鄉精神受到國內有關部門的讚賞,1997年,中國政府邀請他參加了香港回歸的慶祝活動,全國政協又邀請他參加國慶48周年的活動;1998年,中共中央統戰部邀請他參加國慶49周年的活動;他還擔任了溫州市政協委員,浙江省海外聯誼會,北京、天津、深圳、瀋陽等省、市的海外交流協會的顧問或理事。

18年來的國外生活經歷,使胡允革更加懂得:強大的祖國,是海外僑胞的靠山。在今後的歲月里,他將繼續為海外華人社團事業的發展,為祖國的更加繁榮昌盛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