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手綜合徵

肩手綜合徵(RSD)是指患者患手突然水腫疼痛及肩關節疼痛,並使手功能受限。因疼痛較重並發孿縮,成為康復的阻礙因子,引起肩手綜合徵的疾病:中風,心梗,頸椎病,上肢外傷,截癱,肺疾病,肩關節疾病,還有原因不明者。它可以是原發的,但也可由不同因素促發,如輕微的周圍神經損傷及中樞神經障礙,急性中風和脊髓損傷,內分泌疾病和心肌梗塞都可引起RSD。RSD是引起殘疾的主要原因,它通常影響一個肢體,但也可影響多個肢體或身體的任何部分,僅有1/5的患者能夠完全恢復以前的活動。

基本信息

病因

病因不清,有人認為本病由於植物神經系統障礙導致血管舒縮機制改變引起;另有人提出在一些疾病狀態下引起肢體血液循環改變,致使手和肩的組織產生水腫而發病。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包括肩和手兩部分。其病程分三個階段:1.第一階段為3~6個月。患者在上肢受傷或疾病之後,肩發生燒灼性不適感,繼之手和手指出現腫脹、疼痛。有時,僅有手的症狀而肩並無改變。上肢多呈下垂位,隨病情發展肩運動範圍漸減小、屈指受限疼痛、手及手指被動運動疼痛。手和腕骨骨質疏鬆。2.第二階段持續時間3~6個月。肩關節無痛性固定,手和手指腫脹減輕,指痛加劇,手指運動進一步受限。手和手指皮膚變光滑,顯示神經營養不良。掌筋膜可攣縮增厚,很像Dupuytren's攣縮。本病的特點是沿神經分布和損傷區域的劇烈壓痛。患者手腫脹、感覺障礙、上肢燒灼感、僵硬、出汗、寒涼或發熱。3.第三階段為病程一年以後。患者上肢功能喪失,肩、手強硬畸形。皮膚萎縮攣薄。肩、手無疼痛。手畸形的出現取決於手內在肌的改變、手屈伸肌的改變。

檢查

根據臨床表現的不同時期進行詳細的體格檢查。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其特徵性的進展表現即可確診。

治療

包括控制病程進展,積極進行功能鍛鍊,避免和減小畸形發生。給抗炎藥物如保太松衍生物和頸星狀神經節反覆封閉。手指動力性夾板有助於防止發生畸形和恢復手指、手的肌力。使用皮質類固醇,尤其在疾病早期不僅可減輕疼痛而且可控制病情發展改善疾病預後。對情緒不穩、精神抑鬱的患者,要引導身心健康,適當用安定和利眠寧,避免長期使用麻醉劑和鎮靜劑。止痛、功能鍛鍊和頸星狀神經節封閉均有助於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的恢復。血管擴張藥也可採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