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病

肥胖病

人體脂肪積聚過多而致體重超出正常標準的疾病。當實際體重比正常體重超過25%~34%時,為輕度肥胖;超過35%~49%時,為中度肥胖;超過49%以上為重度肥胖。大多數肥胖屬於單純性肥胖,也有繼發於其他疾病者。肥胖病常伴見頭身困重,短氣,乏力,頭暈,胸悶,心悸,浮腫等症狀。由於脂肪堆積,氣血運行不利,易於引起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膽石症、痛風、脂肪肝等多種疾病。肥胖病可見於任何年齡,但以中年以後為多見。古代文獻中有關肥胖的記載頗多。《素問·通評虛實論》指出:“肥貴人則高梁(膏粱)之疾也。”《素問·奇病論》也說:“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說明其時已認識到肥胖與飲食享用過豐直接有關。

基本信息

簡介

肥胖病肥胖病

肥胖病在中國是一種社會性慢性疾病,是指機體內熱量的攝入大於消耗,造成體內脂肪堆積過多,導致體重超常,實測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以上,並且脂肪百分率(F%)超過30%者稱為肥胖。

生活安逸,缺乏運動,熱能消耗少,脂肪在體內積聚,會使身體的脂肪超過正常。還有一種局部脂肪堆積過多者,如“大福肚子”,雖體重未超過標準體重20%以上,也稱之為“腹型肥胖”。
目前診斷肥胖的程度,廣泛採用身長、體重和皮下脂肪厚度來推測。單純性肥胖是各類肥胖中最常見的一種,約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由內分泌紊亂或代謝障癌引起的肥胖,約占肥胖病的2%~5%左右。肥胖只是這類患者的重要症狀之一,同時還會有其他各種各樣的臨床症狀,表現在以下病變中:皮質醇增多症、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胰島細胞瘤性腺功能減退、多囊卵巢綜合徵、顱骨內板增生症等。對這類病人,治療時主要治療原發病。有些藥物在有效地治療某種疾病的同時,也能使患者產生性肥胖。這類肥胖患者只要停止使用這些藥物後,肥胖情況可自行改善。
飲食減肥、行為減肥、運動減肥、藥物減肥等方法,都是肥胖病治療的重要方法。尤其應當指出的是,藥物減肥應聽從醫生的指導。運動療法是肥胖者減肥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學地選擇運動療法,配合飲食控制,常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肥胖病人的飲食需要控制,並不意味著戒食或過分地節食,飲食療法要注意節食帶來的問題。節食會帶來空腹感,出現蛋白質不足、低血壓及營養障礙,出現疲乏無力及活動能力下降等。減肥治療要遵循能量負平衡的原則,節制飲食,增加消耗,迫使身體儘可能消耗體內過多的脂肪,這就要限制總能量(飲食的量),確保各種營養成分的最低需要量以維持平衡。

定義及判斷

肥胖病肥胖病

肥胖是一種代謝疾病,是由於能量攝入過多,超過能量消耗而使多餘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在體內積聚,表現為脂肪細胞增多,細胞體積加大,體重超過按身長計算的標準體重20%上。本文中只涉及單純性肥胖,不涉及因疾病而造成的肥胖。
現在常用以下指標檢測超重和肥胖
①體質指數(BMI)(kg/M2)
體重以公斤為單位,除以身高平方。按世界衛生組織(1997年)建議的標準是BMI在18.5-24.9為正常範圍,大於25為超重,大於30為肥胖。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WHO推薦的標準作為超重和肥胖的標準。這一標準適合歐美人種,亞洲地區人體型與歐美人有差異。2000年亞太地區會議提出了新的亞洲標準,2001年中國提出了適合中國人的正常BMI的建議。此項指標方法簡便可行,只需測量身高、體重,不需要特殊設備和技術,比較實用並不受性別影響,排除身高因素(只是對於肌肉發達的運動員體力勞動者不適用)。
②腰圍(WC)腰臀比(WHR)
肥胖除脂肪在體內貯存量多外,還有一種肥胖是體脂分布在內臟和腹壁,表現為大腹便便,被稱之為向心性肥胖或腹部肥胖。腰圍男超過94cm,女超過80cm,可作為肥胖的標準;腰臀比超過O.9(男),超過0.8(女)可視為中心性肥胖。腰圍、臀圍測量也是簡便易行,在空腹狀態下測量肚臍平面周徑為腰圍,臀部最隆起部位平面周徑為臀圍,腰臀比位為兩值之比。

病因

肥胖是一種涉及基因、環境、生理和其他因素的複雜疾病,當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時,就出現肥胖病。只有少數情況,肥胖是由疾病或用藥引起的,例如甲狀腺低下或皮質激素引起的肥胖。
肥胖與脂肪密切相關,脂肪過多是肥胖病的起因。男人脂肪超過體重的25%、女人脂肪超過體重的30%被認為有肥胖病。一般認為肥胖和體重超標可以互換使用,即肥胖者往往體重超標,同時體重超標者往往肥胖。嚴格說它們的技術含義不同。體重超標是指身體各種組織(脂肪、骨骼、肌肉)的重量超標,肥胖則專指脂肪過多。

肥胖病多有家族史,但除遺傳因素外,與飲食習慣也有一定關係,如喜甜食、肉食。人到中年以後,身體由盛轉衰,腎失溫煦,脾胃運化功能亦有所降低,加之活動量減少,遂使水谷精微不得正常敷布,留聚不去而為脂膏,易致痰濕內生、氣滯血瘀。故肥胖病的病機,以脾腎陽虛為其本,以痰濁瘀滯為其標。

肥胖病辨證主要應分清虛實。虛者責之脾腎,或益氣健脾,或補中昇陽以助脾運,或溫養腎陽而利水道。實者要區分痰濁、痰熱、瘀血、滯氣,或溫化,或清化,或活血,或行滯。其中又多虛實兼見之證,故須辨明主次,標本兼顧。總之,肥胖病的治療要根據情況分別用藥,不可徒恃一方一藥,更不可一概投以瀉劑,圖快一時。

分度標準

已知肥胖病的診斷標準,除機體脂肪比例增高之外,可按身高和體重比例評價,超過理想體重的20%即為肥胖。過理想體重20%一30%為輕度肥胖,>30%一50%為中度肥胖,>50%為重度肥胖。

危害

在已開發國家,由於食品供應豐富,工作中以靜坐為主,生活中體力勞動減少,肥胖病檢出率高。不僅如此,在發展中國 家也面臨迅速增長的趨勢,現已成為全球性多發病。

肥胖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肥胖本人因心肺功能不全,心臟擔過重,常有心慌、氣喘、易疲勞,還有內分泌代謝紊亂甚至精神抑鬱等多種疾病。肥胖還是多種慢性疾病的共同危險因素,肥胖者患心血管,急性心肌梗是體重正常的2.3-3.3倍;發生膽石症的危險是非肥胖者的3-4倍。70%- 80%的40歲以上糖尿者患者合併有肥胖症,這些都導致肥胖者死亡率升高。

類型

肥胖病肥胖病

肥胖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式,通俗的方法是將其分為單純性肥胖繼發性肥胖和藥物引起的肥胖。
(1)單純性肥胖
單純性肥胖是各類肥胖中最常見的一種,約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這類病人全身脂肪分布比較均勻,沒有內分泌紊亂現象,也無代謝障礙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這種主要由遺傳因素及營養過度引起的肥胖,稱為單純性肥胖。
(2)繼發性肥胖
是由內分泌紊亂或代謝障礙引起的一類疾病,約占肥胖病的2%~5%左右。肥胖只是這類患者的重要症狀之一,同時還會有其他各種各樣的臨床表現,多表現在:①皮質醇增多症;②甲狀腺功能減退症;③胰島β細胞瘤;④性腺功能減退;⑤多囊卵巢綜合徵;⑥顱骨內板增生症等多種病變中。治療時主要治療原發病,運動及控制飲食的減肥方法均不宜採用。
(3)藥物引起的肥胖
有些藥物在有效地治療某種疾病的同時,還有使患者身體肥胖的副作用。如套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如氫化可的松等)治療過敏性疾病、風濕病、類風濕病、哮喘病等,同時也可使患者身體發胖;治療精神病的吩噻嗪類藥物,也能使患者產生性機能障礙及肥胖。這類肥胖患者約占肥胖病的2%左右。一般情況而言,只要停止使用這些藥物後,肥胖情況可自行改善。遺憾的是,有些患者從此而成為“頑固性肥胖”患者。

病理

肥胖病肥胖病
肥胖症可分單純性和繼發性兩大類。無明顯內分泌、代謝病病因可尋者稱單純性肥胖症。又可分體質性肥胖症獲得性肥胖症兩型。前者往往有家族史,自幼肥胖,脂肪細胞呈增生肥大,後者大多由於進食過多或消耗過少而脂肪細胞貯藏過多呈肥大變化,但無增生。單純性肥胖症的病因至今尚未闡明,可有內因與外因兩部分。外因以飲食過多、活動過少為主,同樣熱量,單次進食大量食物較易肥胖,可能由於單次刺激胰島素分泌較強所致。內因方面有:①遺傳因素:往往有肥胖家族史,其家庭中常有較多肥胖者。此類肥胖者常伴有高脂血症與高脂蛋白血症,也易誘發糖尿病、 動脈粥樣硬化 等。②神經精神因素:當下丘腦發生病變時,炎症的後遺症(如 腦膜炎 、 腦炎 後)、創傷、腫瘤及其他病理變化時,如下丘腦腹內側核遭破壞,則腹外側核功能相對亢進而表現貪食無厭,引起肥胖。反之,當腹外側核遭破壞,則腹內側核功能相對亢進而表現厭食,引起消瘦。此外,食餌中樞的功能受制於精神狀態。精神因素影響食慾,當精神過度緊張而交感神經興奮或腎上腺素能神經受刺激時(尤其是α受體占優勢),食慾受抑制;當迷走神經興奮而胰島素分泌增多時,食慾常亢進。據近代研究,已知刺激下丘腦腹外側核可促使胰島素分泌,故食慾亢進;刺激腹內側核則抑制胰島素分泌並加強胰升糖素分泌,故食慾減退。腹內側核為交感神經中樞,腹外側核為副交感神經中樞,兩者在本症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③內分泌因素:胰島素有促進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在本症中血漿胰島素基值及受葡萄糖刺激後的分泌值均偏高,反映於空腹及餐後血漿胰島素濃度高於正常體重者,可刺激脂肪合成,引起肥胖。且肥大的脂肪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對胰島素較不敏感;胰島素分泌過多可能由於前述下丘腦腹外側核及迷走神經興奮所引起,但其確切原因尚待闡明。此外,性腺、甲狀腺功能低下可發生特殊類型的肥胖症。
繼發於神經-內分泌-代謝紊亂基礎上的多種疾病中伴肥胖症有下列七組:①下丘腦病:②垂體病③胰島疾病:④ 甲狀腺功能減退 症:⑤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症⑥性腺功能低下症⑦其他:水鈉貯留性肥胖症等。

治療

肥胖病肥胖病
一、飲食療法
肥胖症飲食控制有3個方面內容:一是限制飲食的量(限制總能量);二是確保飲食的質,即確保各種營養成份最低需要量以維持平衡;三是飲食時間的安排及飲食分配。
二、運動療法
運動不僅可以增強骨骼肌的肌力,還能增強肌肉的耐力以及心血管的活力,而且還提高肌酶的活性,改善對胰島素的感受性,從而增加葡萄糖的利用,能量利用的能力亦增大,即能消耗體內的糖,也能消耗體內的脂肪。消耗體內脂肪最有效的運動是有氧運動,包括散步、慢長跑、長距離游泳和滑雪等。
三、藥物療法
肥胖症的藥物治療不占重要的地位,因為迄今人們還未能掌握治療肥胖病的真正有特效的藥物。臨床上常用的藥物有以下幾類:
(一)食慾抑制劑
1.二乙胺苯酮:是一種較好的消瘦劑。25mg,1日2~3次,飯前1/2~1小時服。長效製劑75mg,日服1次,在極度或頑固性肥胖患者,可增加劑量至每日100mg,一個療程為0.5~2.5月。
2.氯苯吲哚:為非苯丙胺類高效消瘦劑,1mg,日3次,飯前1小時服用或2mg,日1次,午飯前1小時服。
3.氟苯丙胺:能抑制食慾等作用。20mg,日2次,可發生嗜睡,因而先服用1片,8小時後再服1片、如體重不下降,則可加至二倍或三倍量。體重超過127公斤者,藥量可增到每天12片,達到效果後,需逐漸減量。
(二)抑制消化吸收的藥物
1.膨脹充填劑:膨脹充填劑本身無抗肥胖作用,且這類藥物在胃膨脹很慢,在腸內膨脹會引起 腹瀉 ,故每天服用1~4g的甲基纖維素與其說是食慾抑制劑,不如說是一種緩瀉劑。
2.小腸二糖酶抑制劑:結構與雙糖極為相似,進入小腸數小時便與雙糖酶結合,抑制其活性,雙糖不能分解成單糖,而不被吸收排出體外。
肥胖病肥胖病

(三)促進代謝的藥物
1.甲狀腺激素:有人主張在限制熱量同時並用甲狀腺激素要比單純限制熱量攝入時體重減輕明顯。T3的開始劑量是每日25Vg,5~7天加量一次,至心律每分鐘95~100次時不再加量,一般每日用T3100μg即可。甲狀腺激素雖使代謝亢進,但因減少肌肉的量遠多於減少脂肪量,此外還引起多汗、心悸、高血壓及 心絞痛 等,故一般不宜用於減輕體重。
2.生長激素:生長激素有使代謝亢進,促進脂肪組織中的脂肪酸游離,加速了機體對游離脂肪酸的利用,從而減少脂肪的貯存,達到 減肥 的目的。
3.二硝基酚:是最常用降低體重的代謝刺激劑,具有對末梢組織代謝亢進的刺激作用,以增加基礎代謝率來達到降低體重。每日量3mg/Kg體重,在200~300mg以下,如有一定效果,且未發現有副作用或副作用較輕者可逐漸增加劑量。一般使用3個月,如要繼續使用,則中間停藥1個月,再從少量開始。
4.脂解素:又稱脂溶素,能促進脂肪庫中脂肪消耗,並促進脂肪燃燒,激活脂肪組織的溶脂酶,適用於體質性肥胖症。每次50mg,每日2次,肌肉注射,10~20天為1療程。停藥後可重複療程。

針灸治療肥胖

在我國古代醫籍中沒有記載。現代針灸減肥,約始於70年代初,首先風行於美國、日本。之後,逐漸在世界上不少國家推廣。我國採用針刺治療肥胖症的臨床文獻,最早見於1974年,自80年代後,特別是近幾年,有關報導急劇增多。在穴位刺激方法上,最常用且受病人歡迎的是耳針(包括耳穴壓丸等各種變革之法),尚有用體針、艾灸、電針等法。針灸減肥的效果,已基本肯定,對獲得性肥胖症的有效率在70~80%之間,肥胖度越大,療效愈明顯。對其他類型的肥胖,效果較差。
國內外學者還進一步探索了針刺減肥的機理。一些工作證實,耳針減肥與味覺變化導致進食量減少有關。研究發現,耳針可使鹹味覺過敏,從而抑制食慾。通過對體內有關生化物質和激素含量變化的測定,表明有能減退食慾的特異耳穴存在,它們能改變胰島素、促胃液素分泌量。還有認為,針刺耳穴後,產生信號,沿迷走神經傳導,同時阻斷下丘腦飢餓信息,限制了攝食而達到減肥目的。

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外鼻、口、內分泌、緣中、胃。
配穴:肺、脾、神門、大腸、直腸下段。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3~4穴,配穴取1~2穴。將王不留行籽1粒,置於0.7×0.7厘米的小方膠布上。在選定耳穴上尋得敏感點後,即貼敷其上,用食、拇指捻壓至酸沉麻木或疼痛為得氣,並囑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次,以有上述感覺為宜。每次貼一側耳,兩耳交替。每周貼敷2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7天。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顯效:體重減輕5公斤以上;有效:體重減輕1~5公斤;無效:體重減輕不足1公斤,或未減輕,或反增重。
共治2,267例,其中767例按上述標準,顯效110例(14.3%),有效537例(70.7%),無效120例(15.7%),總有效率為84.3%。另外1540例為,體重減輕2.5公斤以上529例,0.5~2.5公斤為645例,無效者為366例[2~6]。

耳穴埋針

(一)取穴
主穴:肺、內分泌、三焦、胃、神門。
配穴:大腸、心、脾、交感。
(二)治法
每次取主穴1~2穴,輪流取用,如主穴效不佳,加用或改用配穴。耳穴選穴後作嚴密消毒,用圖釘式皮內針在敏感點刺入,給以中等強度按壓,並貼上膠布。3~5天換貼1次,5~6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顯效:體重減輕15公斤以上;有效:體重減輕3~15公斤;無效:體重減輕不足3公斤。
共治1273例,顯效206例(16.1%),有效667例(52.4%),無效400例(31.5%),總有效率為68.5%[7~9,14]。

體針

(一)取穴
主穴:關元、三陰交。
配穴:據辨證分型而取。
脾虛濕滯:飲食不多,肢體勞倦,氣短便溏,肌肉胖而鬆弛,舌淡而胖,脈濡緩無力。
內關、水分、天樞、豐隆、列缺、脾俞。
濕熱內盛:飲食量多,便結溲黃,口臭難聞,血壓時偏高,肌肉胖而結實,舌紅苔膩,脈滑數或弦數。
曲池、支溝、大橫、四滿、內庭、腹結。
沖任失調:食眠一般,大便尚好,尿頻腰酸,月經不調,腹臀胖如水囊,舌胖而淡,脈沉細或濡細。
支溝、中注、帶脈、血海、腎俞、太溪。
(二)治法
每次主穴必取,據症型酌加配穴3~4個。進針得氣運用不同手法。脾虛濕滯,三陰交、列缺用補法,余用平補平瀉法;濕熱內盛,內庭、腹結用瀉法,余用平補平瀉法;沖任失調者,支溝、中注用平補平瀉,余用補法。手法以提插補瀉為主,略作小幅度捻轉。每次均留針半小時,隔日1次,1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天。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顯效:經一療程治療,體重下降4公斤以上,或腹圍減少10厘米以上;有效:經一療程治療,體重下降2~4公斤,或腹圍減少5~10厘米;無效:無改善,或未達到有效標準。
共治380例,有效率為58.6~89.0%。其中300例按上述標準評定,顯效75例(25.0%),有效192例(64.0%),無效33例(11.0%),總有效率為89.0%[10,11]。

芒針

(一)取穴
主穴:肩Yu透曲池、梁丘透髀關、梁門透歸來。
(二)治法:選28號長為1~2尺之芒針,每次上穴均取。局部皮膚消毒,右手持針,使針尖牴觸穴位,然後左手配合,壓捻結合,快速進針,緩緩直透至另一穴。並作捻轉運針,捻轉幅度在180~360度之間,針感宜強,必須達到酸脹感覺。留針30分鐘,6次為一療程,間隔1日,再作下一療程。

外科手術療法

有如下幾種方法:

①縮小“容器”,減少食量的胃短路術;

②醫治局部肥胖的脂肪抽引術;

③截短腸道,減少吸收的空腸迴腸吻合術(腸道短路術)。由於手術減肥是一種具有創傷性、損害性的療法,給患者帶來了較大的痛苦,術後還容易並發低蛋白血症、維生素缺乏症、肝硬化、貧血 等多種併發症。且手術不易於操作,術後感染機會多,切口不易癒合,術中也較一般人危險性大,敵手術減肥不可輕易採用。

茶療

1、消肥健身茶
山綠茶製成茶劑,3.5克一袋,每日2次,每次一袋,開水沖泡飲服。
有生津潤肺、舒通血脈、穩定血壓、調節機體代謝之功效。
主治肥胖病。
2、健身益壽茶
烏龍茶3克、槐角18克、首烏30克、冬瓜皮18克、山楂肉15克。先將槐角、首烏、冬瓜皮、山楂肉四味加水煎沸20分鐘,取藥汁沖泡烏龍茶,不拘時飲服。
功能:消脂減肥、健身益壽。
主治:肥胖病及高脂血症。
3、飛燕減肥茶
茉莉花茶、荷葉、檳榔、草決明、青皮、絲瓜絡、木香等制為沖劑,每晚服1袋。
功能:消積導滯、行氣通絡、利尿通便。
主治:肥胖病、冠心病、高血壓等。
4、七珠健美茶
珠茶、山楂、夏枯草、菊花、萊菔子、陳皮、三七谷芽、黨參、人參葉、草決明。製成茶劑,每包9克,每次1包,日2-3次,開水沖泡或水煎。
功能:行氣健脾、消積導滯、清熱利濕。
主治:肥胖、消化不良、精神疲倦。對高血壓、高血脂有輔助治療作用

預防

肥胖病肥胖病

肥胖的原因是能量攝入與消耗的不平衡,因此預防措施是控制進食量及經常進行體力活動。
控制進食,原則上是:①限制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保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的供給,減少食量而不改變食物中三大營養素的比例;②合理選擇食物,多選脂肪含量低的蛋白質食物,如瘦肉、魚、蝦、雞、蛋、脫脂奶、豆及豆製品,多選富含維生素、無機鹽、膳食纖維豐富的新鮮蔬菜、水果及粗糧,限食高能量食物,甜點等;⑨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採用健康的飲食行為,如:一日三餐定時定量,晚餐少吃,睡前不進食,烹調少用煎、炸,儘量用煮、蒸、燒等,食物要大眾化、多樣化,只要採用低能量的平衡膳食,任何普通飲食都可成為好的減肥飲食,這只是一招,另一個重要部分是制定體力活動計畫。
對於輕度肥胖者只需在飲食上適當調整,並增加體力活動即可;中度及以上肥胖者需就醫、遵醫囑,因為節食減肥是個複雜的過程,有個體差異並常有反彈,減肥不當還可能給身體帶來損害。
18歲以上成年人從事輕體力活動者每天需要能量2400千卡(男)、2100千卡(女)。凡兒童青春發育期、婦女產後及絕經期、男性中年以後或病後恢復期,特別有肥胖家史者尤應注意,應自覺地長期堅持節食與運動的防治原則,避免依賴藥物和濫用藥物

積極開展衛生宣傳教育,根據不同年齡、工作條件制定飲食結構標準、食量標準及活動量。提倡從新生兒開始就施行科學飲食,合理餵養與營養,並加以行為矯正、心理修復、運動鍛鍊,保持良好習慣,限制飲食,增加運動,限制長時間電視。對單純性肥胖無合併症者,積極進行飲食控制,加強運動,配合中、西藥物及針灸、耳針、按摩、氣功等措施,使體重逐漸降低,以每月減少1kg為合適對肥胖已出現合併症者,在治療肥胖病的基礎上還應積極運用中西醫結合用藥治療合併症,以免合併症的發展、惡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