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直腸狹窄

一般認為是由於肛管胚胎髮育階段腔化不全,直腸與肛管之間的肛門直腸膜發育失常,出生後此膜穿通不全或未消失,形成肛門直腸狹窄甚至閉鎖。出生後肛門閉鎖處理不當者,也往往形成狹窄。也有骶尾骨發育畸形而壓迫腸腔者。

 【概述】

 凡是肛門、肛管、直腸腔道變窄,以致發生大便變細、變扁、糞便通過困難,甚至可發生腹脹、噁心、嘔吐等腸道梗阻症狀者,稱為肛門直腸狹窄。因狹窄部位不同,分為肛門狹窄和直腸狹窄。除癌腫所致狹窄外,其它因素引起的均為良性狹窄,屬本章論述內容。

【分類】

一、按狹窄部位分類:

(一)肛門狹窄:又稱低位狹窄。狹窄部位在肛門或肛管。
(二)直腸狹窄:狹窄部位於直腸內。多在齒線上方2.5~5厘米,或直腸壺腹部。狹窄區在距肛門4~7厘米內者又稱中位狹窄;狹窄區在7厘米以上者稱為高位狹窄(臨床少見)。

二、按狹窄形態分類:

(一)環形狹窄:瘢痕位於肛門、肛管或直腸腔全周,使腔道變小,成一環形狹窄,其上下長度不超過2.5厘米。
(二)管狀狹窄:狹窄呈管狀,狹窄區域較長,其上下長度超過2.5厘米。
(三)部分狹窄:瘢痕占據肛門、肛管或直腸的一部分。呈半環形狹窄者,又稱鐮狀狹窄。

三、按病因分類:

(一)先天性肛門直腸狹窄
(二)瘢痕性肛門直腸狹窄。
(三)腫瘤擠壓性肛門直腸狹窄。

四、按病變程度分類:

(一)輕度狹窄:可以排出軟便,但需用力努掙或輕壓肛周幫助排便,指診肛管直腸時,食指通過下段困難。
中度狹窄:排便困難,有時稀便和排氣不能控制。指診狹窄部位時有阻力和固定感,食指不能通過,並有明顯觸痛。
重度狹窄:排便和排氣均有困難,合併肛門失禁(analincontinence)污感衣褲,肛周潮濕,常需帶墊並靠灌腸排便,有時出現腸梗阻症狀和X線徵象,需做急症糞便轉流手術。指診時小指通過困難,並有觸痛。

 【臨床表現】

 肛門直腸狹窄的主要症狀是排便困難或不暢、糞便變形,肛門直腸墜脹疼痛,甚至腸梗阻。症狀與狹窄程度密切相關,狹窄程度越重症狀越明顯。
(一)輕度狹窄:排便困難,或排乾便困難,糞便變偏。常在肛門或直腸內有灼熱、異物感及余便感。肛門狹窄可伴發肛裂,便時和便後肛門疼痛。肛門瘙癢、潮濕。
(二)中度狹窄:排便困難,糞便變細,或只能排出少量稀便,排便次數増多,伴有黏液、膿血。常並髮長時間肛門直腸墜脹、里急後重。肛門常因腸液或稀便溢出刺激引起濕疹、皮炎,或皮膚破損、糜爛、潰瘍、出血和疼痛。還可有便秘、腹脹、噁心、食欲不振、低熱、腹痛、乏力等全身症狀及輕度不完全腸梗阻症狀。
(三)重度狹窄:排便極其困難,僅能解少許稀便,甚至僅有少許糞汁解出,局部及全身症狀明顯,甚至有假性肛門失禁症狀,常有黏液、膿血及稀糞流出,肛門皮膚紅腫糜爛。還可有低熱、納差、體重減輕、貧血、腹脹、噁心等全身症狀及慢性腸梗阻症狀。
 肛門狹窄局部症狀出現較早而明顯,但腹脹、噁心等全身症狀出現較晚;直腸狹窄的局部症狀則出現較晚而不明顯,但腹脹、噁心、納差等慢性腸梗阻在中、重度狹窄中則較早出現。

【診斷】

 肛門狹窄:病人常有肛門部發生過炎症疾病,做過手術、注射治療、用過腐蝕藥物和外傷病史,以後出現上述症狀和體徵。肛門部常有糞便和分泌物,並常見變硬的瘢痕和表淺裂口。指診肛門因肛管窄小,不能通過手指,有的可摸到堅硬纖維帶或環形狹窄,應與肛裂引起的括約肌痙攣和肛門梳硬結鑑別,並應做鋇劑灌腸檢查直腸和結腸有無病變。
 直腸狹窄:常有直腸手術、炎症和損傷病史。由肛門流出少量膿、血和糞便,污染內褲。肛門部皮膚潮濕,存有膿性分泌物。如牽開臀部可見有肛門流出混有膿血的糞便,可有結締組織外痔、濕疣或瘺管。指診括約肌鬆弛,向上可觸摸到狹窄,直腸變硬,無彈性。如狹窄口徑較大,可將指伸到狹窄上方,確定是環形狹窄或管狀狹窄,但不可用力過猛,以免引起疼痛、出血或撕破腸壁。直腸鏡檢查狹窄下端黏膜黃白色、變厚和乳頭狀突起。狹窄鏡檢查可見狹窄上方潰瘍和擴張腸腔,並可確定狹窄的長度。鋇劑灌腸檢查可見狹窄形狀和上方結腸病變。弗萊氏試驗鑑別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引起的狹窄。細菌和阿米巴檢查確定致病原因。惡性腫瘤狹窄質堅硬,表面不平,常在腸壁的一部分,生長較快,活組織檢查可確定診斷。

【診斷標準】

 (一)排便困難,伴肛門墜脹,並有肛門阻塞感。重者可有腹脹,噁心嘔吐。
 (二)有肛周炎症、肛門損傷或肛門直腸手術史。
 (三)肛門指檢,食指通過困難或不能通過,可觸及鐮狀、環狀或管狀狹窄環。
 (四)直腸鏡檢查,部分患者可見狹窄環,狹窄部位可有糜爛、潰瘍。

 【鑑別診斷】

 鑑別診斷時,應注意病史,肛門直腸狹窄多有肛門部手術、注射治療、炎症和外傷史等,應與如常見疾病鑑別診斷:
(一)肛裂:瘢痕小,局部在裂口處,主要因括約肌痙攣引起肛門緊縮,消除刺激因素肛管可得到鬆弛。
(二)肛門梳硬結:多見於老年,指診肛管緊縮、平滑,開張困難。而肛門狹窄可摸到明顯瘢痕,肛管不平滑,手指難以伸入。

【治療】

 (一)內治法
 中醫辨證論治
 1.氣滯血瘀型
 主證:便下艱難,大便乾燥或細扁,腹脹不適,肛門直腸墜痛,舌有瘀斑,脈沉實或澀。
 治法:宜寬腸理氣,活血祛瘀。
 方藥:桃紅四物湯加減。地黃12g當歸9g芍藥9g川芎6g桃仁9g紅花6g加大黃枳殼木香。
 2.濕熱蘊結型
 主證:大便不暢,糞條細扁,帶膿血黏液,或稀便,里急後重,低熱,身乏,肛門潮濕、糜爛疼痛。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
 治法:宜清熱化濕,調氣行血。
 方藥:芍藥湯加減。芍藥30g當歸15g黃連15g檳榔6g木香6g甘草6g大黃9g黃芩15g官桂5g

 外治法

1.肛內塞藥或灌腸:可用開塞露、甘油栓及其它肛門栓劑幫助排便和消除局部炎症。亦可用溫鹽水、肥皂水灌腸,以緩解症狀。
2.擴肛法:適用於肛門直腸輕度狹窄。醫生帶手套,食指塗以液體石蠟,以食指緩慢伸入病人肛門,肛管或直腸下段狹窄區內,輕輕輪換向四周按壓,每天1~2次,連續2~3周,在改為每周1~2次,持續擴張6~8周。或使用小、中、大號肛門鏡或擴肛器,每天1次,連續2~3周后改為每周1次,維持6~8周。擴張時,勿用力過猛和擴張太大,以免撕破腸壁。
3.促使瘢痕軟化:溫鹽水或中藥活血化瘀之劑煎湯坐浴,配合熱鏇磁療或遠紅外線照射。

 (三)手術療法

上述方法治療無效的狹窄、出現腸梗阻症狀的狹窄、管狀狹窄和腹膜反折上方的環形狹窄,宜用手術治療。手術的目的在於去除病變,解除狹窄。手術方式可根據狹窄部分和狹窄程度隨證選擇。

 1.放射切口瘢痕松解術

適應證:使用於肛門輕度、中度狹窄。
手術步驟:截石位,用寬膠布向兩側牽開臀部。常規消毒會陰部皮膚,鋪手術巾。0.1%新潔爾滅消毒肛門內,顯露瘢痕。將瘢痕分段作1個~4個放射切口,松解瘢痕,解除狹窄。常將瘢痕中部切口加深加長。切開部分內括約肌皮下部,其餘放射切口以切斷瘢痕為度。肛門內放入裹以油砂條的橡膠管,敷料覆蓋肛門,寬膠布或丁字帶固定。
術後處理:少渣飲食,控制大便1天~2天。每天便後坐浴、換藥,將消炎藥膏與紫草油砂條放入肛門內。術後10天定期擴肛。

2.切開擴張術

適應證:肛門輕、中度狹窄。
手術步驟:側臥位或截石位,寬膠布向兩側牽開臂部,常規消毒會陰部,0.1%新潔爾滅消毒肛管,鋪手術巾。在肛門後正中線,從齒線至肛緣外1.5cm~2.0cm切開肛管皮膚,並切斷內括約肌及外括約肌皮下部。兩側楔形切除部分瘢痕,以順利通過1指為度,在切口中線橫行縫合1針,以利止血。一般用7號絲縫合,術後8天~10天縫線自行脫落,如果未脫落可以拆除。肛門內放置油紗條包裹的排氣管,覆蓋敷料,寬膠布或丁字帶固定。
術後處理:少渣飲食,便後坐浴,換藥,肛門內放入紫草油紗條,適當口服抗生素。

3.縱切橫縫術

適應證:輕、中度肛門狹窄
手術步驟:截石位,用寬膠布向兩側牽開臂部。常規消毒會陰部,0.1%新潔爾滅消毒肛管,鋪手術巾。自齒線向下至肛緣,如有肛裂,則將肛裂及其下病理組織切除,切斷部分內括約肌,潛行游離切口上下的黏膜和皮膚,用4號線將黏膜與皮膚做橫行間斷縫合3針~5針。縫合張力不宜過大,如果切除組織較多。張力大時,可在肛緣外1.0cm處與縫合切口平行做一弧形減張切口。肛門內放置油紗條包裹的排氣管,覆蓋敷料,寬膠布或丁字帶固定。
術後處理:少渣飲食,控制大便2天~3天,常規套用抗生素,進食後保持大便通暢。每日便後換藥,不主張坐浴。術後5天~7天拆線。

4.肛門成形術

(1)肛管成形術
適應證:各種肛門狹窄
手術步驟:側臥位或截石位,寬膠布向兩側牽開臂部。常規消毒會陰部,0.1%新潔爾滅消毒肛管,鋪手術巾。在肛門後方,自尾骨尖向前經過狹窄環至齒線正常黏膜做縱行切開,不切斷括約肌,狹窄切開後,分開傷口,牽起黏膜,將黏膜向上潛行游離約2.0cm,在將黏膜拉下縫於肛門緣皮下組織。不可縫於括約肌或肛緣以外,如果將黏膜縫於肛緣以外,容易造成黏膜外翻。如果肛管狹窄嚴重,可在肛門其他部分作同樣手術,縫合一般用0號鉻制腸線,如果用絲線,應於5天~7天拆線。放置油紗布條及排氣管於肛門內,加壓包紮。
術手處理:少渣飲食,控制大便2天~3天,保持大便通暢,每日便後坐浴,換藥。
(2)肛門Y-V成形術
適應證:肛門輕、中度狹窄。
手術步驟:折刀位或截石位,用寬膠布牽開肛門兩側皮膚,常規消毒會陰部,0.1%新潔爾滅消毒肛管內,在肛管後正中做縱切口,如有肛裂,可一併切除,由切口外端向肛門兩側再作兩個切口,使整個切口變成Y形,由切口中點向下作皮下游離形成皮瓣,一般為全厚皮瓣。在後位切斷內括約肌下部及外括約肌皮下部。將皮瓣拉入肛管內,用0號鉻制腸線與肛管黏膜間斷縫合,使Y形切口變為V形,如果肛門內狹窄嚴重,可在前側做同樣的手術,但不再切斷括約肌,將橡膠管裹以油紗條置入肛門內,以利壓迫止血。敷料覆蓋肛門,用寬膠布或丁字帶固定。
術後處理:禁食1日~2日,常規套用抗生素,進食後保持大便通暢。不主張坐浴,每日便後換藥。
(3)轉移皮瓣肛門成形術
適應證:肛門中度狹窄。
手術步驟:折刀位或截石位,常規消毒會陰部皮膚,鋪術巾,0.1%新潔爾滅消毒肛管,在肛管後正中切除瘢痕組織,並在一側肛緣外皮膚做弧形切口,游離皮瓣,將皮瓣轉向肛管內,覆蓋瘢痕創面,用00鉻制腸線或1號絲線做間斷縫合,橡膠管裹以油紗條置入肛門內,以利壓迫止血。敷料覆蓋肛門,用寬膠布或丁字帶固定。
術後處理:禁食1天~2天,常規補液及套用抗生素。控制大便3天后進少渣飲食,並保持大便通暢,不主張便後坐浴。每日便後換藥。如用絲線縫合者,術後5天~7天拆線。
(4)S形帶蒂皮瓣肛門成形術
適應證:重度肛門狹窄,重度黏膜外翻,“白頭肛門”病,Peget病及Bowen病

 手術步驟:

折刀位。常規消毒會陰部皮膚,0.1%新潔爾滅消毒肛管內,鋪手術巾。後位切開肛管,切斷部分內括約肌,環形切除狹窄組織,或徹底切除外翻的直腸黏膜。S形切口自肛門前、後正中向兩側作弧形切開,切口長約8cm~10cm。游離全厚皮瓣,最好帶部分皮下組織,以防止皮瓣壞死;電凝止血,將皮瓣向肛管內轉移,覆蓋內括約肌,與直腸黏膜用0號鉻制腸線間斷或連續縫合。外側皮膚切口可用1號絲線間斷縫合,如果皮瓣有張力,可將切口外端部分開放,不縫合。用油紗條包裹一段橡膠管放入肛門內,以利壓迫止血,敷料加壓包紮。

 術後處理:

禁食4天~5天。控制排便5天~6天。常規補液,加強支持療法。給予廣譜抗生素,有效地預防感染。如果皮瓣下有積血或積液、化膿,可拆除幾處縫線,將其清除、引流,一般不影響皮瓣的成活。術後1周內,每天換藥3次~4次,禁止坐浴。術後7天~8天拆線。進食後保持大便通暢。由於肛門狹窄時間較長,括約肌功能受到一定程度損害,術後數周內可能有氣、便失禁情況。囑患者加強提肛鍛鍊,每日10次~15次。經過數周至幾個月的時間,一般可恢復,除非括約肌損害嚴重,或由於濫用瀉藥導致括約肌萎縮。

5.掛線療法

適應證:直腸下段及中段鐮狀狹窄。
手術步驟:截石位或折刀位。常規消毒會陰部皮膚,0.1%新潔爾滅消毒肛管及直腸下段,鋪手術巾。用帶冷光源兩葉式肛門拉鉤牽開肛門,顯露直腸下段狹窄。用兩把組織鉗夾住狹窄處黏膜,4號絲線自狹窄上緣穿入,穿過基底部,從瘢痕下緣穿出。將絲線一端系一橡皮筋,把橡皮筋自狹窄瘢痕下穿過,再拉緊橡皮筋結紮,根據狹窄情況,可同時幾處掛線。
術後處理:少渣飲食,保持大便通暢。每日便後坐浴,肛門內放置紫草油紗條。術後8天~10天橡皮筋脫落。定期擴張狹窄。

6.切開縫合術

適應證:直腸下段鐮狀和環形狹窄。
手術步驟:截石位或折刀位,常規消毒會陰部皮膚,0.1%新潔爾滅消毒直腸下段,鋪手術巾。用帶冷光源兩葉式肛門拉鉤牽開肛門,顯露直腸下段狹窄,在狹窄中部縱切開,楔形切除切口兩側部分瘢痕組織,注意勿切透腸壁。游離切口上部黏膜1cm~2m,再將黏膜拉下,用0號鉻制腸線橫行縫合,傷口處放置油紗條,肛門覆蓋敷料,包紮固定。
術後處理:少渣飲食,通暢大便,便後坐浴。

7.直腸內瘢痕切除術

適應證:直腸下段環形狹窄和3cm左右的管狀狹窄
手術步驟:截石位或折刀位,常規消毒會陰部皮膚,肛管及直腸下段用0.1%新潔爾滅消毒,鋪手術巾,用帶冷光源兩葉式肛門拉鉤牽開肛門,顯露直腸下段狹窄。在狹窄後正中做縱行切口中,切開瘢痕,擴張腸腔,然後環形切除瘢痕,可同時切除部分直腸環肌。將切口上緣黏膜適當游離0.5m~1.0cm,用0號鉻制腸線橫行縫合,為防止出血過多,可邊切邊縫。將橡膠管包繞油紗條後放置切口處。
術後處理:禁食1天~2天。控制大便2天~3天,常規套用抗生素及補液,進食後保持大便通暢,便後坐浴。

8.直腸後縱切橫縫術

適應證:直腸腹膜返折以下狹窄。
手術步驟:折刀位。常規消毒臀部及會陰部皮膚,鋪手術巾。自尾骨向下至肛門上2.5cm做一縱行切口,切除尾骨或骶骨下段。顯露直腸,將兩側游離,把直腸拉至皮膚切口,用一金屬擴張器伸入肛門通過狹窄,再在直腸後壁做縱切口,切開狹窄。拿出金屬擴張器,將切口向兩側牽拉成為橫切口,橫行縫合切口,先縫肌層,再縫腸壁,縫合皮膚,上部放置一引流條。
術後處理:禁食2天~3天,常規補液及套用抗生素。24h後拔出引流管。進少渣飲食,保持大便通暢.

【預防和護理】

一、清除病因,及時治療可造成狹窄的腸道炎性疾病和腸內外腫瘤,避免長期腹瀉及濫用瀉藥;避免濫用、誤用放射、化學腐蝕藥物;注意安全,防止外傷、燒傷等意外事故。
二、嚴格掌握肛門直腸部的手術操作規程,熟練操作,防止誤治和手術不當過多損傷肛門直腸組織。如各種痔的手術、肛瘺手術,肛門肛管切口宜放射狀,儘量多保存肛管皮膚,創面過大者,宜部分縫合或植皮,防止大面積瘢痕形成和肛門變形;行內痔或脫肛注射時,部位要準確,劑量適宜。
三、肛門直腸部手術後,估計有形成狹窄可能者,應儘早進行擴肛。
四、本病術後注意傷口是否滲血,及時處理。術後套用抗菌消炎藥,輸液,進半流少渣飲食,控制排便2~3天,第一次排便可用開塞露肛門灌注或行鹽水灌腸,便後及時坐浴換藥,有縫線者5~7天拆除,定期進行手指或器械擴肛。

因肛裂出現直腸狹窄的預防?

第一,要保持大便通暢,使糞便既成形又柔軟順暢,避免其對裂口的刺激,引起括約肌的痙攣;多喝開水,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膩、煎炸之品;生活起唇要有規律,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如一時難以調整好,可服用一些潤腸通便的藥物,幫助其大便。大便次數不宜過多,以免過多地刺激裂口;又不可過稀,以免糞渣積存在裂口上,污染傷口,引起感染。
第二,要保持肛門部清潔衛生,每天早晚,尤其是便後要清洗肛門,必要時可用溫水或中藥洗劑坐浴薰洗,每次15~20分鐘,既有清潔作用,又可起到治療作用,增強局部血液循環,緩解括約肌痙攣,防止肛門周圍皮膚疾病的發生。
第三,患者自行或在醫生的幫助下進行手指擴肛,不可操之過急,以免加重局部的裂傷,引起疼痛,一定要循序漸進,有效地放鬆括約肌,預防肛門狹窄。
第四,早期肛裂一定要採取有效措施,儘早治癒,防止轉變為陳舊性肛裂。如果已屬陳舊性肛裂,一般來說保守治療無明顯效果,應當採用手術療法予以根治,防止發生進一步的併發症。
第五,如肛裂口處有繼發感染,一定要及時處理,注意保持引流通暢,必要時可選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