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巍

肖巍,哲學博士,清華大學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倫理學和性別研究。主要學術有《女性主義關懷倫理學》、《女性主義倫理學》。

基本信息

眉山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職務:眉山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1988.07--1993.01 樂山市統計局辦公室工作
1993.01--1997.09 樂山市統計局物價科副科長(主持工作)(其間:1995.08--1997.12四川省委黨校財會本科班在職學習)
1997.09--1998.03 眉山地區行署辦公室工作
1998.03--1999.06 眉山地區行署辦公室督查科科長
1999.06--2002.08 眉山市政府(地區行署)督查室主任(其間:1999.10--1999.12參加地委組織部第二期青年部培訓)
2002.08--2004.06 眉山市政府督查室主任、市委主要領導隨行人員(其間:2001.05-- 2004.07省委黨校現代管理專業研究生班學習)
2004.06--2004.07 中共丹稜縣委委員、常委
2004.07--2006.10 中共丹稜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2006.10--2011.08 中共丹稜縣委副書記
2011.08-- 眉山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哲學博士肖巍

肖巍,女,哲學博士,清華大學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倫理學和性別研究。一生幸福之事是有一個好兒子,以及分別在兩所世界著名學府——牛津大學(1993年)和哈佛大學(2002年)名訪學一年。
學歷與工作經歷:
1978 年恢復高考後考入黑龍江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 1982 年 1 月畢業,獲哲學學士學位,被分配到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任實習研究員。 1986 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倫理學專業,獲哲學碩士學位,來清華大學任教至今。 1994 年晉升為副教授, 1995 年至 1998 年在中國人民哲學哲學系倫理學專業在職攻博, 1998 年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 2001 年晉升為教授, 2003 年 任 博士生導師。
學科:
倫理學、性別研究、道德教育
研究方向:
以套用倫理學研究為主,諸如女性主義倫理學、生命倫理學、公共健康倫理學,以及道德教育等領域。
教學工作:
主講的博士生、碩士生課程主要有:《生命倫理學》、《性別研究與女性主義倫理學》、《倫理學專題研究》、《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專業外語》等。
主講的本科生課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養》(國家及北京市精品課程)、《倫理學原理》、《人生哲理》等。
講過的公開課:《性別研究與女性主義倫理學》
十餘年來共指導博士生2人、碩士生35人, 其中27人已獲得碩士學位。
對外交流與學術兼職:
1992 年 5 月至 1993 年 8 月在英國基爾大學哲學系、牛津大學哲學系做訪問學者。 2002 年 9 月至 2003 年 8 月被哈佛大學和國家留學基金委遴選為“哈佛項目”獎學金獲得者,在哈佛大學文理學院做高訪學者。 2005 年度中加學者交流項目( CCSEP )獲獎學者。 曾多次短期出國講學和參加學術會議,如在瑞典、日本、泰國、尚比亞、巴基斯坦、台灣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
主要學術兼職有:國際 / 東亞生命倫理學會會員、瑞典國際婦女管理俱樂部成員、中國婦女研究會理事、北京倫理學會理事、北京醫學倫理學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套用倫理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北京大學套用倫理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北京市“社科專家科普講座團”成員,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等。
主要科研課題(本人為課題負責人)與獲獎:
《 20 世紀西方女性主義哲學思潮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高校德育與智育結合進行規律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點課題)、《寧夏回族自治區婦女生活狀況研究》(香港浸會大學)、《 21 世紀生命倫理學研究》(清華大學)、《女性主義倫理學》(清華 人文社科學院)、《當代西方女性主義哲學研究》(國家社科基金)、《美國高校性別課程研究》(北京教委重點課題)、《公共健康倫理學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菸草企業文化與社會責任》(與太原市菸草局橫向研究)等。
博士論文獲港台內地“教育及社會科學套用研究論文獎”;專著《女性主義關懷倫理學》獲第六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華北 15 省市自治區優秀圖書獎; 1996 年入選北京市跨世紀理論人才百人工程;曾獲得聯合國第四次婦女大會中國組委會嘉獎,被評為清華大學先進工作者等。
主要代表性成果:
個人專著:
《女性主義關懷倫理學》(北京出版社 1999 年);
《女性主義倫理學》(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月笛:女學人哲學隨筆》(北方文藝出版社 2001 )
《哈佛碎片》(東方出版社2006)
譯著主要有:
《權威與個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0 年)
《倫理學要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1 年,合譯)
《論歷史》(三聯出版社 1991 年,合譯,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4 年再版)
《倫理學與政治學中的人類社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 年,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年再版)
《不同的聲音:心理學理論與婦女發展》(中央編譯出版社 1999 年)、
《生命倫理學導論》(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等。
在海內外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百餘篇(其中多篇英文學術論文在美國、英國、日本、瑞典和台灣正式發表)。在《散文》、《散文?海外版》、《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文摘》等報刊發表散文隨筆百餘篇。
主編與參編專著和教材多部:如《高校德育與智育結合的新探索》、《思想道德修養》、《套用倫理學導論》、《道德觀通論》等。
有代表性的學術論文主要有:
1 、西方社會關於流產問題的爭論,《醫學與哲學》 1995 年第 3 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倫理學》 95 年第 12 期全文轉載
2 、倫理學中的女性視角,《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1995 年第 6 期 ,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倫理學》 96 年第 1 期全文轉載,《道德與文明》 96 年第 1 期摘要介紹
3 、關懷倫理學一席談,《哲學動態》 1995 年第 8 期,(英文訪談)
4 、尋找那半邊 —— 薩拉?拉迪克的母性思考,《清華大學學報》 1996 年第 1 期 ,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婦女研究》 96 年第 2 期全文轉載
5 、 T 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fucian Ethics, Curzon Press, Britain, Brian Carr ed.: Morals and Society in Asian Philosophy P145-155 , Dec.1996,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Dec.1996, 英文論文 ISBN: 0-7007-0345-4
6 、寧夏長溝村婦女狀況調查,《清華大學學報》 1996 年第 3 期
7 、女性的道德發展,《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1996 年第 6 期 ,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倫理學》 96 年第 12 期全文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婦女研究》 97 年第 1 期全文轉載,《中國婦女報》 97 年 3 月 18 日摘要介紹。
8 、女性道德的心理學關照,《婦女研究論叢》 1997 年第 1 期
9 、西方女性主義倫理學,《哲學動態》 1997 年第 2 期 , 台灣:《哲學與文化》 1998 年第 8 期 , (英文訪談)
10 、兩種道德發展觀的爭論,《學習與探索》 1997 年第 4 期 ,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倫理學》 97 年第 10 期全文轉載
11 、古希臘哲人的婦女觀,《婦女研究論叢》 1997 年第 4 期
12 、 關懷倫理學對西方道德教育領域的衝擊,《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1998 年第 2 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倫理學》 98 年第 9 期全文轉載
13 、 Confucian Culture and Bioethics:Past and Today,The 4 th World Congress of Bioethics ,4-7 Nov.1998,Nihon University, Tokyo, Japan , 英文宣讀並收入論文集
14, Training of Rural Women Leaders in Tongxin County of Ningxia Provinc e , Lulea University,Sweden,“Women in Menegement,1998 , 英文宣讀並收入論文集
15 、婦女與倫理學,《哲學動態》 1998 年第 4 期,(英文訪談)
16 、女性主義與女性主義倫理學,《現代哲學》 1998 年第 3 期
17 、傾聽“不同的聲音”,《清華大學學報》 1999 年 , 第 2 期
18 、女性的道德話語,《博覽群書》 1999 年第 2 期
19 、洛克與盧梭婦女觀研究,《學習與探索》 1999 年第 2 期
20 、性別與超越:關懷倫理學的兩種模式,《婦女研究論叢》 1999 年第 2 期
21 、關懷倫理學:主題與思考,《教學與研究》 1999 年第 3 期
22 、女性:新世紀面臨的教育挑戰,《女性研究》 1999 年第 4 期
23 、開創人類發展理論的新紀元,《中華讀書報》 1999 年 5 月 26 日
24 、那半邊世界——如何看女性主義?《中國讀書商報》 1999 年 9 月 7 日
25 、尼采何以成了女性主義哲學的先驅?《粵海風》 1999 年第 11 期
26 、 Female Quality and Female Education, The Regional Seminar “Health, Power, Media and Rights-From Gender Perspectives” , Bangkok, 2/2000 , 英文宣讀
27 、生態女性主義及其倫理文化,《婦女研究論叢》 2000 年第 4 期
28 、為誰,用什麼,以什麼話語——也談女性寫作, 《粵海風》 2000 年第 11 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現代文學》 2001 年第 1 期全文轉載
29 、 Females and Morality, CENTEK ed. : Voice for Change , Press: Elanders Novum AB,Gothenburg, Sweden, P96-103, 2001, 英文論文 ISBN:91-5865-8997-4
30 、女性主義對“性生物決定論”的挑戰,《河北學刊》 2001 年第 1 期,《中國婦女報》摘要介紹
31 、當代女性主義倫理學景觀,《清華大學學報》 2001 年第 1 期
32 、生命倫理學的幾個熱門話題,《中國醫學倫理學》 2001 年第 2 期
33 、 20 世紀女性心理發展研究的轉向,《婦女研究論叢》 2001 年第 2 期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 2001 年第 4 期摘要介紹
34 、醫學的價值維度,《博覽群書》 2001 年第 3 期
35 、從女性主義視角看醫患關係,《醫學與哲學》 2001 年第 8 期,《健康報》
2001 年 9 月 6 日 轉載
36 、女性主義視域中的“惡”,載《宗教與道德之關係》,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
37 、生命科學的倫理探尋,《博覽群書》 2001 年第 10 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倫理學》 2002 年第 1 期全文轉載
38 、文化的性別與性別文化,《粵海風》 2002 年第 1 期
39 、人類基因研究中的倫理學挑戰,《道德與文明》 2002 年第 2 期
40 、女科學家與女性主義,《科學時報》 2002 年 3 月 8 日
41 、全球生命倫理學是否可能?《中國套用倫理學 2001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2
42 、羅素是女性主義者嗎?《博覽群書》 2002 年第 5 期
43 、自然科學課堂上的性別視角,《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02 年第 6 期
44 、傳統道德教育理論中的德智關係,《清華大學學報》 2002 年第 6 期
45 、性別哲學分析二題,《清華大學哲學年鑑》,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2
46 、從“非典”看公共健康,《哲學動態》 2003 年第 7 期,(英文訪談)
47 、 Terrorism: from Confucian Ethics, The 20 th International Social Philosophy, July2003, Boston, 英文大會宣讀
48 、 Feminist Concept of Self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litical Philosophy, Oct.2003,Beijing ,英文大會宣讀
49 、 我們以什麼理由反對複製人,《開放導報》 2004 年第 2 期
50 、論公共健康的倫理本質,《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04 年第 3 期,中 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倫理學》 2004 年第 5 期全文轉載
51 、 An Ethical Approach to Public Health in China Macer DRJ.ed., Challenge for bioethics in Asia , Eubio Ethics Institute2004, 日本 ISBN0-908897-22-7 0.6 2004 年 2 月在日本第五屆亞洲生命倫理學會議上宣讀
52 、關於公共健康的倫理思考,《清華大學學報》 2004 年第 3 期
53 、醫學教育中的關懷教育,《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04 年第 4 期
54 、為什麼公共健康需要倫理分析?《學習時報》 2004 年 5 月 3 日
55 、 Public Health and Feminist Ethics of Care, 《第四屆國際生命倫理學會議:生物技術,家庭與社會》,台灣中央大學 04/6 , 英文大會宣讀並收入論文集
56 、母親與胎兒的倫理關係,台灣《套用倫理學研究通訊》 2004 年第 8 期
57 、 女性與女性主義自然觀,《學習時報》 2004 年 9 月 27 日
58 、 Gender & Bioethics , 《聯合國科技開發署性別平等與生物技術專家會議》 , 巴基斯坦, 2004/12
59 、關於流行病的道德分析,《河北學刊》 2005 年第 1 期
60 、菸草危害與公共健康的倫理研究,《中國醫學倫理學》 2005 年第 2 期
61、作為一種學術視角的女性主義,收入《面向21世紀人文社會科學的100重大問題》一書,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
62、女性主義對於科學世界的改變,《學習時報》 2005 年 8月 29 日
63、生命倫理學及其疆域,《學習時報》 2005 年 10月 24 日
64、公共健康倫理的使命與目標,《學習時報》 2005年 11 月 21日
65、哈佛大學性別課程討論的130個問題及其啟示,《婦女研究論叢》2005年第6期

博士後肖巍

肖巍,男,1973年出生於湖北武漢
教育背景:
2005-2006 博士後Postdoc, Stanford University 美國史丹福大學機械系,
1999-2004 博士學位Ph.D,於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材料系,
1994-1997 於清華大學材料系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0-1994 於武漢工業大學獲學士學位。

科研工作

(2005-2006) Stanford University
納米材料,碳納米管在催化劑作用下的生長情況
離子鍵,共價鍵,金屬鍵的統一勢能函式的研究
(1999-200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1.FCC 金屬材料表面擴散機制與材料表面應變關係的研究
2.用分子動力學研究納米晶粒在應力下的反應
3.液態金屬在核燃料元件中的運用
(1997-1999) 清華大學核研院任研究實習員
從事高溫氣冷核反應堆核燃料的試製生產。
(1994-1997) 清華大學材料系
1. 氬離子輻照下鋯-4合金中間相的研究及其對鋯-4 合金腐蝕性能的影響的研究。
2. Mossbauer譜方法對鋯-4合金中間相的研究。
3. 用離子束輔助沉積(IBAD)的方法研製鈾的防腐保護塗層。

發表文章

1. Wei Xiao, P. Alex Greaney, and D. C. Chrzan, Pt adatom diffsion on strained Pt(001). Physical Review B, vol.69, issue.19, (2004).
2. Wei Xiao, P. Alex Greaney, and D. C. Chrzan, Adatom Transport on Strained Cu(001): Surface Crowdion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90 (2003) 156102.
3. Wei Xiao and Chunlai Ma. Study on the precipitates in Zircaloy-4 by Mossbauer spectroscopy.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255 (1998) 67-7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