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南懷謹講禪

第一章 平凡是佛 這就是禪的來歷。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頁碼:195 頁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802117167
·版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市場價:¥24.00

內容簡介

聽南懷瑾講禪》主要說的是禪是一盞指路明燈,禪語、禪思、禪事、禪詩,無不蘊涵人生的最高智慧,它淨化心靈,美化人格、強化內心的力量。讓人們久閉的心門豁然開朗,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台灣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博覽群書,實地修為,身體力行,講法布施。以其學貫中西之識,涵蓋儒釋道三家所長,融會諸子百家之觀,站在生命本身及國學的頂端,發別家所未發,講別家所未講,生動幽默,通俗易懂地將禪理轉化為滿天花雨,灑向紅塵眾生。望讀者沙灘拾貝,覓得珍珠,領悟奧妙,不勝喜悅。

作者簡介

郭林生,國家註冊培訓師、助理經濟師,現任深圳華商世紀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聚成集團河南、鄭州、蘭州分公司執行董事,聚成華商書院總經理。作者深諳國學之道,其所領導的華商書院是國內最知名的國學高端學院,以“育商海領袖,鑄中華商魂”為宗旨,以“尊德問學,修己安人”為院訓,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提供學術支持,課程融合了國學、帝王學、現代企業管理學、素質管理學等學術精華,更重於“博學”,贏得了眾多企業家學員的好評。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萬緣放下自逍遙
世事繁華皆如夢
無故尋愁覓恨
一切眾生的“我執”
何必太執著於“我”
執著是一種妄念
放下得難難得放下
上岸何須回頭
萬緣放下自逍遙
放下一切是開始處
第二章 佛在平凡人世間
平凡是佛
一臉佛氣絕非佛
一個真正偉大的人
神仙本是凡人做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佛在人間
第三章 塵世浮雲遮望眼
人世洪福和清福
智慧的眾生顛倒
“財、名”是幸福障礙
享受真正的大福報
第四章 先學做人再學做佛
功利主義的悲哀
“貪”為人生三毒之首
擺脫“嗔”的困擾
自我崇拜的“慢”
幸福的極致是流淚
願心為第一動因
成佛的一句箴言
忍是磨礪生命的第一要務
千古難能唯此呆
先學做人再學傲佛
修禪:老老實實做事規規矩矩做人
第五章 生命的最高道德
避世並非學佛
人世出世平等
大悲心的深情
布施永遠第一
生命的最高道德
救盡天下蒼生心中不留一念
第六章 修行從心開始
第七章 身體力行,實證見佛
第八章 人生需要真正的信仰
第九章 煩惱過處是清淨
第十章 當下即是佛境
後記

序言

禪從何而來?
一天,在靈山會上, 大梵天王以金色鳳梨花獻佛,井請佛說法。可是,釋迦牟尼如來佛祖一言不發,只是用手指拈鳳梨花遍示大眾,從容不迫,意態安詳。當時,會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領會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弟子—一摩訶迦葉尊者妙悟其意,破顏為笑。於是,釋迦牟尼將花交給迦葉,囑告他說:吾有正法眼藏,涅巢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之旨,以心印心之法傳給你。
這就是禪的來歷。它發生在彼此見面的時候,一個恬悅的微笑,它傳遞了一切,包含了一切。它綻放著心靈的和諧,完美和圓融,它讓我們發現了生命的意義,同時又看見了自己。
禪是什麼?
禪不可說,說不得,驀然回首,卻又是清清歷歷,盡在眼前。
禪是洞悉生命及世界的真理,禪是擺脫一切束縛的心-禪便是佛,是通向覺悟的必由之路,禪便是法,是指出眾生解脫奔向自由的路標。
禪不是釋放,禪不是能量,禪不是衝動。禪只是看破,禪只是放下。當下無貪便是禪;當下無嗔便是禪;當下無痴便是禪。平靜了當下便是禪。

文摘

在佛理看來,人世中一切事、一切物都在不斷變幻,沒有一刻停留。萬物有生有滅,沒有瞬間停留。對這種現象,佛教中有一個形象的名詞——無常。
宋朝大詩人蘇東坡曾寫過這樣兩句詩:“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南懷瑾先生認為這兩句詩很好地說明了無常的現象,他對這兩句詩的解釋非常有趣,他說:人似秋鴻來有信,蘇東坡要到鄉下去喝酒,去年去了一個地方,答應了今年再來,果然來了。事如春夢了無痕,一切的事情過了,像春天的夢一樣,人到了春天愛睡覺,睡多了就夢多,夢醒了,夢留不住,無痕跡。人生本來如大夢,一切事情過去就過去了,如江水東流,一去不回頭。老年人常回憶,想當年我如何如何⋯⋯那真是自尋煩惱,因為一切事不能回頭,像春夢一樣了無痕的。
若真正體會到事如春夢了無痕,那就不會生出這樣那樣的煩惱了,人生就不會陷入於網的怪圈不能自拔。
繁華似乎總是停留在生活的表面,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熙熙攘攘的背後往往透出一絲絲的蒼涼。說繁華便免不了要提到《紅樓夢》,因為那“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珍珠如土金如鐵”的繁華,真是人間富貴不過如此了。然而,古人日:“富不過三代。”即使是偌大一個繁華的富貴之地——大觀園,也依然處處透著那一絲絲的蒼涼,林黛玉的寄人籬下、晴雯的屈死以及樹倒猢猻散的最終結局無一不將“蒼涼”二字展現得淋漓盡致。繁華的背後其實僅僅是蒼涼而已。這真是將世事繁華的虛妄表述得淋漓盡致。

後記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許多人的默默貢獻,閃耀的是集體的智慧。其中銘刻著許多艱辛的付出.凝結著許多辛勤的勞動和汗水。
本書在策劃和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同行的關懷與幫助,及許多老師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致以誠摯的謝意:歐陽勇富、廉勇、歐紅梅、周珊、張艷紅、柳絮恆、趙一、趙紅瑾、齊紅霞、齊艷傑、陸曉飛、趙廣娜、徐春艷.王非庶、李海霞、李秀敏、王傑、張保文、李亞莉、蒙明炬、何瑞欣、杜莉萍、李衛平、李敏、粱寨娟、許慶元、姚迪雷、張璐璐、毛定娟、尹娜、 王巧、楊俊飛、楊蜻、王娟娟、許長榮、張艷芬、王愛民、李琳、李偉楠、王鵬、羅華傑、郁紅霞、葛穎煒、武敬敏、甘艷河、閻妍妍。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借鑑和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和作品,從中得到了不少啟悟, 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精華,謹向各位專家,學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為有了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本書的誕生。凡被本書選用的材料,我們都將按出版法有關規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 但因為有的作者通信地址不詳尚未取得聯繫。敬請您見到本書後及時函告您的詳細信息.我們會儘快辦理相關事宜。
由於編寫和出版時間倉促. 以及編者水平所限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誠請廣大讀者指正特馳惠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