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奧古斯丁修道院

聖奧古斯丁修道院

聖奧古斯丁修道院)St Augustine's Abbey)這座建在廢墟上的修道院是坎特伯雷三處世界文化遺產中的一處,由聖奧古斯丁於公元598年修建。在這片遺址中,不僅包括了聖奧古斯丁修道院,還有一些較小的遺址,包括一座7世紀的教堂和一個諾曼第風格的教堂,這裡也是一座博物館。

簡介

聖奧古斯丁修道院聖奧古斯丁修道院
聖奧古斯丁由教堂和修道院組成。巴洛克風格的禮拜堂是整個聖奧古斯丁的精華。走進禮拜堂,仰頭看穹頂,《聖經》中的人物經由技藝高超的義大利畫師的手精心繪出,栩栩如生,立體感很強。高大的柱子從頂部到底座都雕刻著玫瑰形飾物,唱詩班閣樓的頂部裝飾著拿著喇叭的天使,高高的穹頂上垂下來的巨大枝形吊燈更增添了幾分莊重肅穆。聖奧古斯丁曾經收藏了大量的法衣、黃金聖杯、白銀十字架象牙雕像、金線繡花的絲綢披風和油畫,當時就連歐洲也沒有幾座教堂和修道院在這方面能與之媲美。不過,這些珍貴藏品卻在歷次戰爭中流失了。聖奧古斯丁有4個庭院,其中的第四個院子是著名的布蘭科植物園,是西班牙人曼紐爾?布蘭科在此任職期間潛心研究菲律賓藥用植物的地方。他於1837年出版了《菲律賓的花草》一書,這本凝吉他多年心血的著作,得到了科學界的一致讚譽,被視為聖奧古斯丁在文化和科學研究方面的巔峰。

歷史

在400年的漫長歲月里,聖奧古斯丁見證了菲律賓跌宕起伏的歷史,也經歷了一次次的災難。1581年,在此召開的第一屆全國教區主教大會討論了菲律賓奴隸制的廢除;1585年,向日本派遣傳教士的決定在此作出;1953年,菲律賓國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此召開。英西戰爭、美西戰爭、日本占領菲律賓以及日美之間的戰爭,都將聖奧古斯丁置於槍林彈雨之中,聖奧古斯丁珍藏的大量聖器、油畫、雕塑、地圖、典籍、家具被洗劫一空!戰爭結束時,聖奧古斯丁已是一片破敗景象,第二修道院變為一片廢墟,其餘建築殘缺不全,270件油畫以及眾多的聖壇、家具、鐘錶、古董也沒了蹤影。
二戰結束後,聖奧古斯丁得以重修。教堂和第一修道院恢復了當年的面貌,在第二修道院的廢墟上清理出了布蘭科植物園。1965年,為了紀念天主教在菲律賓傳播400年,聖奧古斯丁展出了全國各地建於16世紀到19世紀之間的百座教堂照片,由此萌發了創建一個博物館的想法。此後,聖奧古斯丁不斷收集在幾次戰爭中失去的各類珍貴藏品。現在,聖奧古斯丁不僅是教堂、修道院,還是收藏眾多菲律賓、西班牙藝術珍品的博物館,是展示菲律賓歷史文化瑰寶的重要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